• 1、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农村体制的重大问题,从而使中国农业生产摆脱了长期停滞的困境,带动了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材料反映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
    A、背景 B、过程 C、性质 D、意义
  • 2、 下列____处应填写的人物分别是(   )

    1960年,____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多次立功受奖。他以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1962年,____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了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虽然身患重病,仍顽强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A、王进喜        雷锋 B、雷锋    焦裕禄 C、王进喜        焦裕禄 D、雷锋    邓稼先
  • 3、 如图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重工业、轻工业部分行业产量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4、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对相关史事进行梳理,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兴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公车上书→武昌起义→创办《青年杂志》 B、武昌起义→创办《青年杂志》→公车上书→兴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C、公车上书→兴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创办《青年杂志》→武昌起义 D、创办《青年杂志》→兴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武昌起义→公车上书
  • 5、 契丹族生活在我国辽河上游和滦河上游。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被尊为辽太祖。916年处于(   )
    A、8世纪初 B、9世纪初 C、10世纪初 D、11世纪初
  • 6、 如图中的农具“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据此推测图中农业工具的用途是(   )

    筒车示意图

    A、灌溉农田 B、开垦土地 C、拔秧插秧 D、开沟播种
  • 7、 历慎思同学的单元笔记中记述了“赤壁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等史事。据此判断该单元讲述的是(   )
    A、夏商周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
  • 8、 考古发掘的成果是研究和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可用于了解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是(   )
    A、北京人遗址出土的各类石器 B、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 C、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 D、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
  • 9、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秦朝又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秦之兴】

    材料一: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致力于农业生产),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行之十年,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阐述了商鞅的哪些改革措施?并结合材料分析其历史作用?

    【秦之立】

    材料二:①秦始皇被称为是“千古一帝”。②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经过十年征战灭六国,建立秦朝。③当时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④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将材料二中的内容按要求填入下表相应位置。(多填、错填不得分)

    A.属于历史史实的序号

    B.属于历史观点的序号

    ( )

    ( )

    【秦之治】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秦始皇稳固政权的什么举措?

    【秦之亡】

    材料四: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4)材料四所述是哪一事件?如何评价该事件?

    (5)通过学习秦朝的历史,结合上述材料,请你简单评价一下秦始皇?

  • 10、

    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智慧的光芒熠熠生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七年级某班以“中国古代智慧之光”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认识工具——体会人民智慧】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领域的哪一现象?这一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任务二【品读名言——汲取思想智慧】

    (2)同学搜集了下列名言,请分别写出它们各自代表的学派。

    材料二:

    名言

    学派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

    “兼相爱,交相利”,“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B

    “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C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D

    《孙子兵法》中“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E

    任务三【阅读史料——感悟政治智慧】

    材料三:从部落联盟时代到夏王朝的制度演变。如图: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夏王朝的“制度”名称,这一制度开始于何人?

    材料四:统治者将周邦与天下多邦“合为一家”,其表面上是“分”,实质上是“合”,在王畿与四土的范围内通过分封同姓亲族及异姓贵族,达到将点连线,进而扩充至面以维护其政治统治。

    ——摘编自孔华《释“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五:废除了古代的封国建藩制度,把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长官一律由中央任免,不得世袭。

    ——摘编自朱汉国《中国古代史》

    (4)请你分别写出材料四、五反映什么时期的哪种制度。

  • 11、

    一个民族的文明,是其历史的沉淀、智慧的结晶,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系统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具有独特的属性、内涵和发展路径。下面是七年级一班以“探寻中华文明”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根据材料,完成问题。

    【中华文明·起源】

    材料一:下图为同学们在博物馆中看到的有关北京人的展品。

    材料二:它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城,属于上古汉语,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一中两幅图片蕴含的历史信息。

    (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文字?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种古老文字的历史价值。

    【中华文明·民族】

    材料三: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四: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3)材料三中的“轩辕”指的是谁?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华夏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什么特征?

    【中华文明·发展】

    材料五:在旧石器时代,人们只能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生活资料……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在长期的采集活动中,逐渐认识到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并最终发明了农业。农业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4)依据材料五回答,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种植了哪些农作物?如果将以上文物按照时序布展,可以出现在商朝展馆的文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只填字母即可)

    【中华文明·传承】

    材料六: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的水乳交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形式和内涵……中华民族沿着适合自身特点的道路不断前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摘编自人民网《讲好中国历史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明成果?

  • 12、西周的“官”以贵族血统世袭,个人财富来自领地,秦以后的官是皇帝的“雇员”,俸禄取自国家税收。依据材料可知(     )
    A、秦朝官僚之间是有严格的等级关系 B、西周官的领地源于战争获得 C、官吏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产生 D、秦以后的官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工具
  • 13、文物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如果文物会说话,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秦朝文物会说(     )
    A、“彩陶盆”让你领略先人的工艺 B、“舞阳骨笛”陪你分享远古音乐 C、“半两铜钱”带你了解市井百态 D、“竹纸”和你品味文化人的意趣
  • 14、如图是“医”字已知最早的写法,是用勾(医疗器具)将矢(箭)从人体上剔出,表示医疗。该字最有可能出现哪一朝代(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周
  • 15、湖湘文化是具有明显湖湘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兴于斯的楚文化是湖湘文化形成的重要源头。楚人有一种励精图治、自强不息、刚毅执着、忧国忧民的精神,下列哪一人物的事迹能体现楚人的这种精神(     )
    A、李白 B、苏轼 C、屈原 D、杜甫
  • 16、“三星伴月”是一种奇特的天文现象,又指长江流域早期文明——三星堆青铜文明,今年三星堆遗址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四川地区还有一处文化古迹,它是战国时期兴建的水利工程,早在2000年便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此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三峡大坝 D、黄河大堤
  • 17、某本历史书籍的目录部分有以下章节内容,该内容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第三章:夏、商、周三代

    第四章:古代史之文字记载与器物发掘

    第五章:周代历史已非传疑

    第六章:春秋时期

    第七章:战国时期

    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起源 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18、观察《战国形势图》,今天的“大德之州·好运之河”属于当时哪一诸侯国的势力范围(     )

    A、 B、 C、 D、
  • 19、如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周王室统治力降低
  • 2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图中①对应朝代的是(       )

    A、涿鹿之战 B、盘庚迁殷 C、“国人暴动” D、商鞅变法
上一页 261 262 263 264 26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