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我国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实现新突破,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达到114.4万亿元;人均GDP达到80976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谷物、籽棉、花生、肉类、茶叶、水果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位居全球首位,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影响力持续攀升。
——摘编自《经济日报》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
(1)、指出①处所对应的思想理论名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3)、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哪些努力? -
2、改革开放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城乡社会呈现新的气象。不少人开始告别“铁饭碗”,纷纷“下海”;每年春节前后的务工人员返乡和入城高峰,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人口流动的独特景观;红裙子、文化衫、牛仔裤等风靡一时;社会上出现“读书热”和“外语热”,欣赏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日益成为大众热衷的文化生活方式。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气象”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气象”产生的原因。 -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事业翻开了新的篇章,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我国外交发展概况(部分)
年代
外交发展概况
建国初期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0世纪50年代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
20世纪70年代
取得了外交事业的重大突破,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材料三 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件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外交事业重大突破的大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外交努力对其国际地位所产生的影响。 -
4、从前汕尾至广州主要依赖公路交通,需3小时以上才可抵达。随着厦深铁路、广汕高铁陆续开通,“深汕半小时”“广汕一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一路通、百业兴,近年来汕尾文旅市场迎来了“井喷式”发展。材料表明( )A、铁路交通优于公路交通 B、铁路交通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C、交通的发展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 D、交通设施改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住房面积扩大,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反映了(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国家建筑行业的发展 C、医疗卫生行业的进步 D、西式生活方式的推行
-
6、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下列关于“双百”方针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艺术上不同形式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B、科学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C、推动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D、改革开放后双百方针逐渐废止
-
7、朴实的中国农民曾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好政策,二靠袁隆平的好种子。袁隆平的贡献是(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C、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D、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8、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是在( )A、1978年 B、1992年 C、2001年 D、2008年
-
9、2022年2月,王毅在阐述中方对乌克兰问题的基本立场时表示:“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是一贯的,也是明确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中国政府这一立场源于(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和而不同原则 D、“一边倒”政策
-
10、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75周年”图片展,展示了如下图所示的海军舰艇的发展历程。这显示了我国海军( )A、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B、实战化训练水平领先世界 C、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D、主力舰艇依赖国外订购
-
11、2024年4月10日,习近平在京会见马英九一行。习近平表示,两岸同胞都盼望家园和平安宁、家人和谐相处,为此就必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关键是坚持“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实现和平统一 C、实行两岸“三通” D、台湾高度自治
-
12、邓小平说:“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这表明“一国两制”方针( )A、为香港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B、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战略 C、维护了英国在香港的既得利益 D、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不二选择
-
13、习近平指出:“20年来,澳门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本地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518.7亿澳门元增加至2018年的4446.7亿澳门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排在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由此可知,澳门回归( )A、推动了澳门地区经济的发展 B、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C、证明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正确 D、改变了澳门地区的经济制度
-
14、“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歌曲赞扬的是被称为“吉祥的天路”的青藏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A、实现了西藏地区民族平等 B、保障了藏族人民自治权利 C、符合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 D、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
-
1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少数民族独立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 B、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C、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 D、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16、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经济特区后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这表明经济特区( )A、独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外 B、发展速度远超其他城市 C、不受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的约束 D、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扩大影响
-
17、1984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适当扩大了国营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计划等10个方面的自主权。这一规定( )A、增强了企业活力 B、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建立了合理的价格体系
-
18、这次会议是在中国面临何处去的重大关头召开的一次历史性的中央全会,它的召开标志着党和国家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这次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19、建队70年,大庆1205钻井队创造了4项世界纪录、15项全国纪录,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和大庆油田有关的时代精神是( )A、长征精神 B、“两弹一星”精神 C、铁人精神 D、雷锋精神
-
20、“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下列属于“文化大革命”影响的是( )A、民主和法制被践踏,文化科教事业被摧残 B、中苏关系破裂,外交事业受挫 C、破坏农村生产力发展,导致严重自然灾害 D、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泛滥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