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周村古商城内有一座“ 状元府” ,其对面还有一条以“ 高升”“ 及第” 门楼为标志的古巷。与这些古建 筑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察举制 C、刺史制 D、科举制
-
2、下列选项中符合示意图中①处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的是( )A、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D、苏湖熟,天下足
-
3、“诗史互证”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诗句能够印证唐朝盛世景象的是( )A、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 B、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无家别》) C、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 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
-
4、《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太宗曾有感而发,“否为官择人,他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 虽仇不弃。”这说明唐太宗( )A、以人为本,仁政爱民 B、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C、用人唯贤,知人善任 D、制定法律,减少刑法
-
5、韩愈生活的时代,面临两个重大问题: 一是藩镇割据,人心涣散消沉;二是宗教大盛,道教被立为国 教,佛教也被大力提倡。为此他( )A、强调“尊崇儒术” B、提出复兴儒家思想 C、大力助推唐诗繁荣 D、提出掌握客观规律
-
6、如果你想知道唐朝人是怎样认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你最好查阅我国古代哪部 典籍( )A、《日本书纪》 B、《大唐西域记》 C、《金刚经》 D、《齐民要术》
-
7、《论佛骨表》中记载,韩愈曾针对佛教的兴盛上表唐宪宗说,佛教的流行使“乱亡相继,运祚不长” , 并指出“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 臣之义,父子之情” ,果断提出“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万代之惑”。据 此可知,韩愈主张( )A、推行依法治国 B、加强中央集权 C、实行禁佛崇儒 D、实行融佛尊儒
-
8、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举措能体现这一 观念的是( )A、减免农民租税 B、加强军备建设 C、拓展国家疆域 D、加强君主专制
-
9、《国史十六讲》中描述某历史时期的关键词有:“从李世民到武则天”、“盛唐气象: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中心——长安”。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10、结构图是展示知识的一种形式,与下图空格处朝代相关的内容是( )A、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C、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D、定都建康,开发江南
-
11、距今约 4300-4000 年的陶寺古城遗址中发现了有可能是观测天象,确定节气的观象台;汉武帝时期制 定的《太初历》,首次把二十四节气纳入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宋朝科学家沈括创制了历法“ 十二气历” , 用于安排农事。中国农历至今仍能指导农业生产。其发展历程印证了中华文化( )A、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B、源远流长,继承创新 C、崇尚自然,天人合一 D、成就辉煌,价值独特
-
12、七年级(2)班历史兴趣小组正开展一场探究活动,请你参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技术创新】
材料一:
【民族交融】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中外交流】
材料三:唐朝对外交往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1)、材料一中图A、图B是唐朝时出现的农业生产工具,它们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种工具的出现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唐朝时期和吐蕃还有哪些交往史实?(3)、依据材料三,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朝中外交流活跃的有利因素。 -
13、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在中国文学史上涌现出了数不胜数的名家名作,这些诗词是我们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途径。请欣赏以下诗词,回答问题。(1)、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 皮日休《汴河怀古》
这首诗中评论的隋朝大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修筑的?开通大运河的作用和意义?
(2)、材料二: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唐 周匡物《及第谣》
诗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该制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女皇武则天对这一制度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材料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老寡妻。”﹣﹣唐 杜甫《无家别》
这首诗描述了哪一事件后出现的衰败景象?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是谁?这一事件对唐朝有着怎样的影响?
-
14、下列关于两宋时期少数民族首领和其所建立政权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阿保机——金 B、阿骨打——契丹 C、元昊——西夏 D、铁木真——辽
-
15、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 B、崇文抑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政策
-
16、北宋时期,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路、府主官。设置转运使负责财权,调集地方部队精锐入禁军拱卫京师。这些政策旨在( )A、防止农民起义 B、加强中央集权 C、保护帝王安全 D、重文轻武
-
17、如果给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
●文成公主入藏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开元盛世
●遣唐使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18、下表是某部历史剧中呈现的场景,其中的“高僧”指的是( )
场景一 大唐天宝年间,一名扬州高僧受邀前往日本传法。某日,高僧率领一众弟子杨帆启程。
场景二 高僧六次出海,历尽艰辛,双目失明后仍不屈不挠......一次行船中途有人问高僧顶风波浪不改初衷的原因,高僧答道:“此为佛法,何惜性命?”
A、玄奘 B、阿倍仲麻吕 C、鉴真 D、马可·波罗 -
19、“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描述的是( )A、
B、
C、
D、
-
20、他是大唐盛世的形象代言人,一手开创了大唐王朝的黄金时代;唐朝又在他的统治下遭遇了最大的一次劫难。“黄金时代”指的是(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