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专利制度即利用法律的和经屏的手段确认发明人对其发明享有专有权,以保护和促进技术发明的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1558年-1600年在位)时代,英国各项工业方面制造技术较为落后,手工工场占据主导地位,各项工业如开矿技术、黄铜制造技术、玻璃生产技术以及纺织业等等都相对落后。因此这个时期英国主要依靠从其他国家大量引进先进技术来支持国内工业发展。
——赵方捷《从英国专利保护制度的历史变迁看其对英国经济增长的持续作用》
材料二 1624年《垄断法案》诞生……法案规定,任何涉及专利问题的侵权都可以向王室法庭或者是财政署普通法庭起诉。如果在诉讼中获得成功,胜诉方可获得他所受损失3倍的赔偿。并得到2倍诉讼费用的补偿。这部法令规定专利的统一保护期限为14年。
——邹琳《英国专利制度发展史研究》
材料三 如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代的生产技术状况,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垄断法案》旨在保护谁的利益。该法案的题发有什么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图有关的重要发明有哪些?这些发明有哪些积极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专利制度的认识。 -
2、2022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当今英国王室的存在方式,源于17世纪旧瓶装新酒的做法。材料中“旧瓶装新酒”是指( )A、处死国王,废除了封建君主制 B、保留国王,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 C、设立议会,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制定宪法,实践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
3、以下第六单元的主题是( )
A、步入近代 B、资本主义的曙光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
4、“这是种全新的反省,开始以人的眼光,从人的立场出发来观察生活,对待世界,而不是像在信仰主义时代那样一切都从上帝出发。”这一“全新的反省”( )A、促进了西方启蒙思想的产生 B、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D、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
5、古希腊的观念中,神是最完美的人的化身。古希腊雕塑参照人的形象来塑造神的形象,表现了健全的灵魂与健美的体魄的和谐统一。下图《掷铁饼者》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这表明古希腊雕塑( )
A、削弱了神对希腊社会的影响 B、摆脱了天主教神学思想束缚 C、体现了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D、展示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
6、历史年代的计算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公元前27年可以表述为( )A、公元前0世纪20年代 B、公元前0世纪70年代 C、公元前1世纪20年代 D、公元前1世纪70年代
-
7、民国时期:新思想·新青年·新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一直都是期望可以借助《新青年》做到解放青年思想,完成社会革命,他希望通过先进思想,不断瓦解中国民众的封闭的麻木思想现状,通过一次次的思想革命来解决一些社会思想问题,进而帮助到中国青年们,促使他们进行思想上的解放和社会人格上的独立自主。
——潘益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上海创办想<新青年>的办报实践和主体思想价值》
材料二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这场伟大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人民日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中国报业》2024.05上)
材料三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拉开惟幕。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就焕然一新了。
——薛峰《中共一大会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发源地》
(1)、依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目的。结合所学,写出《新青年》宣传的“先进思想”。(2)、依据材料二,归纳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3)、结合所学,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8、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材料三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四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以上材料均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所述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材料二所述侵华战争中给人类文明造成巨大损失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三中,你认为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是哪一内容?材料四所述的侵华战争对中国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2)、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从下面选择一个观点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通畅。
观点一:近代列强的入侵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观点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和列强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
9、
【百姓梦想的追寻】
材料一 各地群众“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次则移跸到东乡……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
——《太平天国学刊》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领导人是谁?
材料二 ……规定:土地分配凡分国,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太平天国史研究》
(2)材料二是太平天国颁布的一项什么制度?这一纲领在实践中难以实施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已,翼王远征。
——《洪仁玕自述》
(3)材料三所描述的事件是什么?给太平天国运动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材料四 “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5)瓦德西此认识是因为什么事件对其西方列强的沉重打击?在其兴起的过程中提出的口号是?
-
10、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经济方面探索 B、技术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
11、时空观念是我们学习历史要养成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护国战争 B、宋教仁遇刺→护国战争→袁世凯复辟→二次革命 C、袁世凯复辟→护国战争→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 D、护国战争→袁世凯复辟→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
-
12、“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它”指的是( )A、《共同纲领》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清帝退位诏书》
-
13、针对湖广总督分调湖北新军开赴各地以瓦解革命的形势,革命党人联合起来作了必要的联络布置,以便相互响应。1911年9月24日决定在汉口成立政治筹备处,加紧制作起义时所需的旗帜、印玺、文告等,并决定在武昌成立军事指挥部,加紧制定军事计划,10月10日晚,起义军占领武昌全城。据此可知武昌起义成功得益于( )A、革命党人卓有成效的宣传 B、各地革命党人广泛的参与 C、周密的准备和翔实的计划 D、武汉新军多数人倾向革命
-
14、孙中山在《伦敦被难记》中回忆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主张但遭到拒绝的经历时写道:“吾党于是怃然长叹,知和平之法无可复施……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据此可知孙中山进行革命的原因是( )A、充分意识到清王朝的腐败 B、改革的方式在中国行不通 C、西方思想文化的广泛传播 D、中国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
15、有学者痛陈:“当二十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下列最能印证以上论断的侵略中国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6、1882年7月27日,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报道了第一盏电灯发光事件。该报写道:“这些电灯装在好几处地方,有一盏装在南京路江西路转角……”。推动这一场景出现的国内原因是( )
A、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B、洋务运动的开展 C、戊戌变法的进行 D、列强的经济侵略 -
17、它蕴含着深厚的平均主义思想,反映了农民要求改变土地集中与田赋不均的愿望,表达了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决心。它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收集史料再现历史

材料二:

图4 19世纪初英国经济发展情况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3发明的名称。找出材料一中能作为研究工业革命的一手史料。(2)、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两者的关系不调解好,英国将永远在痉孪中震颤。终于,这个关系调解好了,不过,这一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在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测源》
材料二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摘自《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者”含义,据所学和材料简析“崭新制度”对英国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开始了探索海外世界的热潮,将从全世界搜罗、掠夺的奇珍异宝带到了欧洲。大量私人收藏的发展,为博物馆的藏品积累做了准备。17世纪开始,在人人平等的思想影响之下,许多皇室和贵族的收藏品开始对部分公众开放参观。1683年,牛津大学通过接收英国贵族阿什莫林捐赠的各种器物和矿物标本,建立了阿什莫林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间永久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博物馆,并成为牛津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心。
——摘编自池永梅《公共博物馆在欧洲的起源》等
材料二:经考证,哥伦布之所以能顺利启航,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实力雄厚的商行的慷慨贷款密不可分。当时,不仅商人还有政府官员都希望能够找到贵重金属和新的贸易地区。一位西班牙探险家说,他和他的同伴去新大陆,是为了“给那些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们带去光明,与人们渴望的一样,他们也希望发财致富”。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欧洲文艺复兴史·经济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公共博物馆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