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类只有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穿越历史的风烟眺望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发展篇】

    材料一: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三个历史进程

    ——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可以都助我们理解欧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新全球史》

    (1)材料一中,西班牙人为何说“以前我们在世界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由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的政治,经济因素各是什么?

    【美日崛起篇】


    1620年英国“五月花”号抵达北美

    美国拍卖黑奴的广告

    1853年“黑船”事件

    (2)由图片及所学知识,“五月花”号抵达北美150多年后,北美爆发了一场独立战争,请写出战争的转折点及其世界影响。美国“黑奴”最早来源于欧洲殖民者的哪罪恶活动?1862年美国政府为解决“黑奴”问题颁布了什么文件?“黑船”事件引发了日本哪一社会变革?

    【合作共赢篇】

    材料三:

    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西欧纳入其称霸全球的战略轨道,但客观上却为西欧的经济联合开辟了道路。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

    (3)材料三反映了二战后美国推行的什么经济政策?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人为加强联合成立了什么组织?该组织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如何?

    材料四: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头同体,实现共蠃共享。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所说的“大变革大调整”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哪些发展趋势?“中国方案”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外交政策?

    【贸易摩擦篇】

    材料五:当地时间2019年4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发文,称将对价值110亿美元的欧盟商品征税。特朗普推文写道:“世界贸易组织(WTO)认为,欧盟给空客的补贴对炎国产生了负面影响。现在,美国将对价值110亿美元的欧盟产品征收关税。”

    ——新浪网财经


    (5)材料五图文体现出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动态是什么?分析出现新动态的综合上述材料,对美国近期挑起经贸争端而采取贸易保护的做法加以评析。

  • 2、制作年代尺探究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

    材料二   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历史事件的一些关键词有:“五四风雷”“南昌枪声”“卢沟烽火”“开国大典”。

    (1)为A这一历史事件撰写一个合适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在“B”处召开了哪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为材料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胜利分别选出恰当的关键词。

    (3)“卢沟烽火”说明了什么?中国人民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 3、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图一为大雁塔,图二为小雁塔。唐朝时,新科进士齐集大雁塔下题名留念。武举进士则在小雁塔题名。

    材料二: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明经考试中,有一种“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材料四:唐朝时,新罗、日本全面学习唐朝,都曾通过考试选官。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代的什么选官制度?其中的武举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开始的?

    (2)材料二反映了李世民统治时期的情况,你认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帖经”试题会助长什么不好的学习方法?进士科考诗赋在唐代有什么积极影响?

    (4)读了材料四,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4、重庆是古代巴族的主要活动地区,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其中下图所示战国时期巴国编钟在1972年出土于( )

    A、涪陵 B、云阳 C、巫山 D、忠县
  • 5、如图是1957年公私合营苏州电气公司退休证,据此推断当时(     )

    A、意在实现“一大二公” B、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革 C、社会主义法制已完善 D、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
  • 6、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任务:

    世界历史大事纪年表(节选)

    时间

    事件

    公元前3500年

    尼罗河出现小国家

    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统一两河流域

    公元前23世纪

    印度河出现文明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法典》颁布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伯里克利改革

    公元前450年

    《十二铜表法》颁布

    529年

    《查士丁尼法典》颁布

    8世纪前期

    封君与封臣

    646年

    大化改新

    阅读材料,从中提取信息,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7、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世界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

    材料二   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古代史》总序

    材料三   阿拉伯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两河流域、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与本民族的文化成就相结合,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辉煌的文化成就。同时,阿拉伯民族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填“正确”;认为不正确的,请在括号里填“错误”。

    ①图中A地区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间断的国家。(     )

    ②图中D地区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是象形文字。(     )

    (2)、根据材料一说说古代亚非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结合所学知识写出C地区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
    (3)、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文明交往主要有哪两种方式?
    (4)、请写出阿拉伯人在文学和医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各一例,材料说“阿拉伯民族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作出了卓越贡献”,请结合所学史实来论证这一观点。
    (5)、综上材料,我们应如何对待人类世界的不同文明?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日本的班田收授法起源于本土但吸收了隋唐均田制。它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下的土地分配制度。改新后国家对农民的关系是土地所有者对农民的剥削关系,这种生产者对土地所有者的依附关系是封建生产关系的重要特征,是有别于奴隶制的关键所在。

    ——摘自《日本隋唐式改革》

    材料三   封建关系的基础即土地……如果领主将一块土地赐于一个人,这个人就成了封臣……封臣的权力和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与他在举行臣属仪式时承担的义务是相应的……臣属意识和聘封仪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约。

    ———(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世界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保障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措施?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归纳班田收授法的显著特征。这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其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西欧封建关系确立的纽带是什么?概括西欧封建关系的特点。以该制度为政治基础,推动西欧乡村出现了何种典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
  • 9、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并回答问题。

    中世纪西欧新兴城市成为孕育欧洲文明新因素的摇篮,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农村的自然经济,庄园制度解体。中世纪城市培育和发展了新的政治文明因素,如共同体观念和自治意识、自由和平等观念、民主和法治精神,孕育了市民阶层这一新的社会力量,并预购了近代国家的政治形式。随着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代表市民利益的世俗文化大发展,大学教育制度的建立,为文艺复兴(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得出的,请在对应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括号里填“不涉及”。

    A中世纪西欧新兴城市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

    B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

    C中世纪西欧新兴城市的出现表明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

    (2)、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城市成为“孕育欧洲文明新因素的摇篮”的原因?
  • 10、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下列属于希腊文化成就的是(     )

    ①《荷马史诗》②帕特农神庙③大竞技场

    ④《医学集成》⑤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11、元旦所依据的历法,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历法。该历法是西方的历法,并非中国所创,故又名“西历”。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用这种历法。I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该历法的基础是(     )
    A、古埃及的太阳历 B、罗马人的儒略历 C、中国农历 D、苏美尔人的阴历
  • 12、“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特殊状况下”“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表现为(     )
    A、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严重,局势动荡 B、血缘关系与主从制结合组成军事集团 C、武士集团代表着庄园与地方政府对抗 D、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将军把持国家大权
  • 13、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事实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不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雅典的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 B、西欧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C、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D、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封建统治者一直假借孔子之名灌输钳制人们思想和个性的封建文化,为冲破旧的落后的传统文化束缚,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了“打倒孔家店”运动。

    ——摘编自王荣芳《从孔子称谓看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

    材料二

    ——据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整理

    材料三   这样惊人大风暴的袭来,又使大批爱国志士短时期内在思想上发生剧烈的变动。在新生代的知识青年中出现了有毛泽东、蔡和森等的新民学会,有周恩来、邓颖超等的觉悟社,有恽代英、林育南等的利群书社等团体。他们目光更加开阔,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提出要把“小我”融于国家民族的“大我”之中,投身到实际的社会活动中去,谋求国家民族的复兴。许多早期的共产党人就是从这些人群中走出来的。

    ——摘编自金冲及《五四运动百年祭》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冲破束缚运动的名称,并写出该运动期间出版的刊物名称。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述“惊人大风暴”所指的历史事件,并概括该事件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作用。
  • 15、近代以来,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剧,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对近代化道路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在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变为“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的特点。并概括洋务派创办这些民用工业的目的。
    (2)、指出材料二中“新的救国之道”的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
    (3)、根据所学,结合材料三,说出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901年以后,孙中山等人是如何为挽救民族危机积聚力量的?
    (4)、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上述材料中先进的中国人所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均失败的共同原因。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随着第一组条约的产生,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可见的变化。第一,外国领事和中国官吏的平等权,对清政府所代表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制度造成很大的压力。第二,英国割去香港(岛),意味着获得了经营中国的基地;而五口开放则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内地的孔道。第三,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战争以残酷的事实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等著作。标志着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中图2与图1,两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有何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3)、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第一组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变化?作者对“第一组条约”所持观点是否客观?并说明理由。
  • 17、史论结合是学历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和史论不相符的是(     )
    A、洋务运动——中国历史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京师同文馆——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C、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萍浏醴起义——兴中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 18、旅顺屠城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这样一段话“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该报道与下列哪一历史题材电影内容相符(     )
    A、《林则徐》 B、《鸦片战争》 C、《火烧圆明园》 D、《甲午风云》
  • 19、通过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收复新疆”“湘籍名臣”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左宗棠 B、曾国藩 C、张之洞 D、奕䜣
  • 20、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李秀成曾率领太平军三次攻打上海,期间遭到英法军队的阻击,黄浦江上的英法军舰也对太平军进行炮击。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遇到的新情况是(     )
    A、地主阶级的残酷镇压 B、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C、资产阶级思潮的冲击 D、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上一页 1093 1094 1095 1096 109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