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这些信息反映出( )
政治:商鞅变法
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A、社会的大变革 B、国家逐步统一 C、社会动荡变化 D、民族融合加速 -
2、
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人进行了近代化的早期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1)材料一表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上主要学习什么内容?洋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材料二:“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用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
(2)由材料二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三:维新运动绝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败。从一开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阵思想的巨浪。当1895年以后的政治活动展开时,它所唤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过来又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结果,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戊戌变法的主要意义是什么?(4)结合三则材料,你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近代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有什么发展变化? -
3、
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侵略史,也是一部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1年,英军进攻虎门,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身先士卒,与敌人肉搏而壮烈牺牲。1842年6月,英军攻陷吴淞,提督陈化成血战牺牲。8月中英双方签订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1)材料一中“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指的是什么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指的哪项条款?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令英国资产阶级感到不满。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为扭转材料中“资产阶级感到不满”的局面,英国采取了什么行动?材料三:1851年的一天,大清国统治下的广西,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一群头缠粗布巾的人聚集在一起,历数着清王朝的腐败,他们与众不同的装束,与帝王统治格格不入的理论,预示着一场惊天动地的风暴的到来。
(3)材料三中他们的首领是谁?“惊天动地的风暴”指哪一运动? -
4、在1858年,一位沙俄的渔夫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遭到清军的阻挠,可这个渔夫却说自己是合法的,他的理由是( )A、沙俄武力比中国强大 B、中俄《瑷珲条约》的规定 C、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规定 D、这里自古就是沙俄的领土
-
5、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B、广东人民大力抵制洋货进口 C、虎门销烟产生的影响 D、《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
6、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进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05年8月
孙中山在日本成立A
1911年4月
黄花岗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B
1912年元旦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C成立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
……
……
材料二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1)、材料一表格中的ABC处分别是什么事件?(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史学界对这一“辛亥革命”的评价既有成功论,也有失败论。你支持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乙未二三月间,和议将成,适逢会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以万数千计,康有为创议上书拒之。梁启超乃日夜奔走,号召连署上书论国事,广东、湖南同日先上,各省从之……既而合十八省之举人聚议于北京之松筠庵……与斯会者凡千三百……其书之大意凡三事:一曰拒和,二曰迁都,三曰变法。而其宗旨则以变法为归。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三
(1)、材料一的“自强”运动指什么事件?据所学知识,举出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2)、指出材料一中“自强”运动的根本目的和实现“自强”的途径。(3)、材料二描绘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材料三中的《万国公报》《时务报》《国闻报》这些报刊在当时的作用是什么? -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
请回答:
(1)、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四次侵略战争名称。(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劫掠者是谁?(3)、写出近代中国社会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和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80年移居台湾,1897年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1)、老人一生颠沛流离、受尽苦难可能与哪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哪项规定有关?(2)、这几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3)、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10、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护国运动迅速发展 B、帝国主义放弃支持袁世凯 C、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D、卖国和复辟不得人心
-
11、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这里的“启蒙之水”是指( )A、自强求富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三民主义
-
12、某公司筹拍《义和团》电影中,下列情节不符合历史是的是( )A、义和团攻入紫竹林租界 B、设立拳厂、神坛,练拳习武 C、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D、兴起于1868年广东一带
-
13、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刊物是( )A、《新青年》 B、《民报》 C、《每周评论》 D、《中外纪闻》
-
14、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文明的火花
材料一 下表为某运动期间,部分代表人物的主要事迹:
人物
主要事迹
蔡元培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鲁迅
发表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陈独秀
认定“只有这(德、赛)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胡适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整理自统编版教材《中国历史》八上人物扫描、正文
(1)根据材料一归纳该运动倡导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些内容在社会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青春的呐喊
材料二 “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
——毛泽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革命的曙光
材料三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摘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3)材料三中“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
15、
近代化探索之路艰难曲折,先进的中国人仍然不懈的探寻救国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从19世纪70年代起,……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到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摘自统编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归纳洋务运动的主张和主要内容。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报纸和法律分别是哪些救亡图存大事件的成果?这些成果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3)陈独秀为洗刷干净国民脑子里反对共和的旧思想兴起了什么运动?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取近代中国的相关信息,自定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6、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史实
结论
A
嘉兴南湖红船
体现了爱国、进步等五四精神
B
省港大罢工
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C
中共二大
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
《庶民的胜利》
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A、A B、B C、C D、D -
17、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对象。为“开拓万里波涛”日本联合舰队和清朝北洋舰队相遇黄海并发生激战,此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A、洪秀全 B、左宗棠 C、邓世昌 D、谭嗣同
-
18、农业稳,天下安。商鞅变法中直接有利于农业建设的措施是( )
①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②鼓励耕织 ③奖励军功 ④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
19、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是( )A、灵渠 B、长城 C、兵马俑 D、都江堰
-
20、春秋时期最突出的政治特点是( )A、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B、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