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材料反映了明治维新( )A、使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B、向西方学习的领域广泛 C、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 D、照抄西方模式,全盘西化
-
2、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这场改革使俄国( )A、工业生产迅速增长 B、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
3、列宁在1895年指出:“(它)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材料中所指的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共产党宣言》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
4、1789年7月14日,难以攻破的巴士底狱墙下血流遍地,但是人民没有退却……城市和乡村劳动者的起义汇成一股巨流,在整个革命时期起着重要作用。材料表明( )A、法国大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 B、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君主专制 C、人民群众是大革命的推动者 D、巴士底狱的攻破宣告革命结束
-
5、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 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权力上实现了制约与平衡 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6、中世纪早期,各类教会学校以神学经典和宗教信条为核心,几乎不涉及现实生活;大致从12世纪起,世俗教育在城市中发展起来;13世纪,更多的传授实用技能的学校如商科学校发展起来。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A、庄园经济的初步兴起 B、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 C、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D、罗马帝国的持续扩张
-
7、某班历史课上展示了三张图片,这节复习课的主题应该是( )
A、古代希腊文明 B、早期殖民掠夺 C、欧洲封建时代 D、近代文明曙光 -
8、阅读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1年 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
1923年 京汉铁路大罢工
(1)、请从大事年表中任选两个事件,说明其内在联系。(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大事年表体现的时代特征。(3)、请为上述大事年表再补充一个事例并说明理由。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部分经历
1894年 成立兴中会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895年 组织广州起义
1905年 成立同盟会 创办《民报》
1910年 组织黄花岗起义
1912年 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 发动“二次革命”号召,讨伐袁世凯
材料二 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在中国的统治,揭开了民主共和的新一页。从此,中国不 再被称为“帝国”,而被称为“民国”,由“帝”而“民”,标示着国家性质以及人们地位的 变化。从此闸门打开,中国汇入世界正在奔腾发展的民主主义大潮,汹涌澎湃而不可阻遏。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孙中山为近代中国革命做出的努力。(2)、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先生的认识。 -
10、请依据给出的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自拟题目,史实正确,叙述准确,语句通顺。)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 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竟言西学”。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 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 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 强?
材料三 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在维新运动中的种种实践活动,为后来的改革留下了历史起点。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 兴、蔡锷那样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短时间里纷纷兴起的学会,则兼有学术与政治两重 意义,它不但使习惯于一家一户的中国人看到了“群”的形式和力量,而且各依其不同的 具体宗旨,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知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康有为认为各国强盛的原因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什么样的救国主张?(3)、根据材料三概括维新变法的影响。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你道现在的朝廷仍是满洲的吗?多久是洋人的了。诺还不信,请看近来朝廷 所做的事,哪一件不是举洋人的号令?……朝廷固然是不可违拒,难道这洋人的朝廷,也不该违拒吗?
——陈天华《猛回头》
(1)、请写出材料一中三幅图片涉及的我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战争。(2)、在侵略的炮口下,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材料二中陈天华认为清朝政府变为“洋人的朝廷”,我们可以在哪个条约的哪一款找到证据?(3)、面对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一位图一事件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 -
13、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有一个展厅的展览主题是“开天辟地——党的诞生”。该展览的主题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新文化运动 C、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D、“五四运动”
-
14、某同学写了一篇历史小论文,里面有这样几个片段:“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是对民族的热忱;誓死力争,还我青岛——这是对祖国的惜叹;废除二十一条——这是对列强的憎恨。”这个小论文的标题应该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15、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B、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 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 D、男女平等完全实现
-
16、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丧、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命国家,还需要一些更为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于是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激烈的社会变革”是指(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
17、“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是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揭帖。这一揭帖反映 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开始觉醒,加强反帝斗争 B、清政府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C、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激化 D、下层民众生活困难,起而反清
-
18、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在财务报告中写道“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 了,造成这一局面的是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则材料可以证明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 )A、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B、变革了封建政治体制 C、粉碎了列强瓜分图谋 D、推动了学生反帝斗争
-
19、下图是天安门广场英雄纪念碑底座上的一块浮雕《虎门销烟》,展现了虎门销烟的场景,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当时主持虎门销烟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严复 D、琦善 -
20、
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一部充满辉煌与贡献的历史。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应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续推动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有三道“长城”,第一道长城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道“长城”是汉字……
——林语堂《如何理解中国人》
(1)结合所学回答“第一道长城”西起的地点和“第二道长城”开始出现的时间。材料中人物对“汉字”的发展有何突出贡献?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复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之地则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国之地主要接受……的学术。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2)结合所学指出鲁国所“尚”学说创始人为打破贵族垄断教育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材料三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3)结合所学说说诗句反映的时代特征。哪一新体诗歌与材料三中的诗歌总集被称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