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重要战役影响历史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役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特点

    曹军与孙

    刘联军

    383年

    东晋胜利

    (1)、读图,将表格信息填写完整。
    (2)、综合材料,对“重要战役影响历史发展进程”进行论述。
  • 2、观察下图可知,南北朝时期的科技  (    )

    贾思勰汲取农民生产的经验,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证明和丰富,著成《齐民要术》。

    郦道元在研究前人地理学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完成了《水经注》一书。

    祖冲之在三国时期魏国的数学家刘徽所创“割圆术”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A、集中于农业领域 B、成果领先于世界 C、继承与创新结合 D、注重以民生为本
  • 3、下面是一位七年级学生使用AI技术生成的知识结构图,“?”处是他限定的主题词。据图推知,该主题词应是  (    )

    A、人口迁徙 B、区域开发 C、民族交融 D、制度创新
  • 4、东汉《风俗通》中说:“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椅子)。”晋人《搜神记》中也说:“胡床,戎翟(狄)之器也。”南北朝时期,胡床逐渐在民间普及。对这些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内迁各族的习俗影响了汉族 B、灵帝的生活太奢华 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晋朝人不喜欢胡床
  • 5、七年级学生排练历史情景剧《北魏孝文帝》,下列情景设置符合史实的是  (    )
    A、孝文帝带领百余万鲜卑族迁都长安 B、孝文帝鼓励穿鲜卑族服,禁改汉姓 C、张骞向孝文帝讲述西域各国的风情 D、官员们在朝廷上使用汉语上书言事
  • 6、右面《北朝重要历史人物民族分布示意图》包含的信息有  (    )
    A、“文景之治”的效果 B、三国鼎立的形成 C、北魏改革的作用 D、百家争鸣的影响
  • 7、成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所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学习也有特殊的价值。下列成语对应史实正确的是  (    )
    A、完璧归赵—巨鹿之战 B、草木皆兵—淝水之战 C、负荆请罪—赤壁之战 D、远交近攻—官渡之战
  • 8、【历史解释】列表法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右面表格中的内容反映的是东晋南朝时期  (    )
    A、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B、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C、北人南迁的原因  
    D、淝水之战的背景

    农业

    麦稻兼作,粮食产量大大提高

    手工业

    制瓷业、冶铸业显著发展

    商业

    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 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与下图中①处对应的是  (    )

    A、东晋 B、 C、 D、北魏
  • 10、西晋实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被称为是“昙花一现”的王朝。导致西晋衰落的是  (    )
    A、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B、宦官长期把持朝政 C、匈奴起兵,攻灭西晋 D、八王之乱爆发
  • 11、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各族不断内迁。其中迁移到陕西关中的是  (    )
    A、匈奴人和羯人 B、氐人和羌人 C、氐人和羯人 D、鲜卑人和匈奴人
  • 12、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  (    )

    A、三国鼎立 B、西晋统一全国 C、前秦统一北方 D、吴国建立
  • 13、【时空观念】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地展示出来。下列哪幅图直观地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
    A、 B、 C、 D、
  • 14、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或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作为研究三国历史第一手史料的是  (    )
    A、电视纪录片《三国的世界》 B、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C、官渡之战古战场 D、诸葛亮的《出师表》
  • 15、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多面的三国两晋南北朝”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科技文化  成就璀璨】

    他治学严谨,运用刘徽的割圆术,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他的该项成果领先了世界近千年。

    王羲之刻苦学习书法,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创作出这幅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

    (1)、写出图一所示科学家的姓名和图二所示书法作品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简述江南地区经济发生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是如何继续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的。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矛盾篇】                    

    材料一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各族民众为奴婢,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反抗,一些首领乘机起兵。    

    【战争篇】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反抗”的原因。(2分)在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哪一游牧民族灭亡?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战役。这场战役的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表格中孝文帝推行的4项汉化措施。(4分)说明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那里的石窟”指的是哪一著名石窟。
    (5)、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呈现怎样的特点?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4)、将材料四中的内容与以下观点相对应。(填序号即可,)

    生产技术种类丰富;农业生产遵循自然规律;南北物种交流频繁。 

  • 18、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 19、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琅琊王氏在书法领域名家辈出,王导、王敦、王旷皆善书,王羲之更是被后人誉为“书圣”,王羲之七子也多为名家。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士族文化的垄断 B、民族关系的交融 C、儒家文化的传承 D、江南经济的开发
  • 20、【历史解释】分类归纳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如下分类,其中“△”处应填写的是  (    )

    类别一

    类别二

    类别三

    张仲景、蔡伦、华佗

    周厉王、齐桓公、北魏孝文帝

    顾恺之、锺繇、△

    A、卫青 B、王莽 C、苻坚 D、王羲之
上一页 134 135 136 137 13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