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表中,清政府采取的系列措施旨在( )
册封达赖、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
实行金瓶掣签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A、规范西藏宗教传承 B、保障边疆商贸流通 C、完善中央治藏方略 D、促进民族文化交融 -
2、 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古代著作展览活动。与下列组图相关的研究主题是( )
《梦溪笔谈》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A、典籍载匠心,科技耀古今 B、丹青绘山河,笔墨穿春秋 C、丝竹奏雅韵,宫商谱华章 D、瓷器凝珍艺,釉彩耀乾坤 -
3、 如题16表材料所示,隆庆和议( )
《明史》:"边境休息……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
《明通鉴》:"五市之议既成,马市大开,胡汉贸易日盛,牛羊布帛,往来塞下。"
题16表
A、消除了民族矛盾 B、促进了边疆繁荣 C、改变了政治格局 D、推动了江南开发 -
4、 据《新宁县志》载:"倭寇屡犯,卫所官兵力战却之"。为纪念此次胜利,当地官员在广东台山广海卫城巨石上刻下"海水无波"四字。这一史实可用于佐证( )A、郑和下七下西洋 B、广东军民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荷兰侵占台湾
-
5、 《回回药方》成书于元朝末年,该书以汉文为主,既有中医的穴位、中药材及"肝经""温性"等概念,也夹杂大量阿拉伯语、波斯语医药术语及音译词汇。这反映出( )A、中外医学的交流互鉴 B、印刷术的广泛应用 C、社会风气的日趋保守 D、民族间交流的加强
-
6、 宋元时期实行"官牙入"制度,凡买卖人口、房屋一切货物,都要有牙人居间,评估物资价值,并督促买卖双方"投税"。这表明当时( )A、政府规范商业贸易 B、契约精神开始形成 C、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D、商人社会地位提升
-
7、 元朝在岭北地区保留了蒙古传统制度,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在云南则实行上官制度,在台湾设澎湖巡检司,在东北通过行省和移民开发进行管辖。这反映出元朝( )A、沿袭前朝管理体系 B、内外一体的政治体制 C、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D、因地制宜的治理策略
-
8、 他在郾城打败金军,提出"直抵黄龙府"的口号,虽遭秦桧陷未竟全功,但其抗金斗争有效遏制了金军南侵,为南宋经济文化的延续争取了空间。"他"是( )A、铁木真 B、沈括 C、郑成功 D、岳飞
-
9、 《宋史·食货志》记载:王安石推行的方田均税法"使豪强隐田无所遁形",但因执行中官员"以群田为良田,以虚数为实税",导致百姓更加困苦。由此可知,方田均税法(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激化了社会矛盾 D、导致了北宋迅速灭亡
-
10、 据统计,北宋枢密院正长官总计有73人,其中文臣出身的有54人,武臣出身的有18人,太监出身的有1人。这一现象反映了宋朝( )A、崇文抑武的方针 B、轻徭薄赋的政策 C、积贫积弱的局面 D、市民阶层的壮大
-
11、 孙思邈在《千金方》强调:"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主张医者须"先发大慈恻隐之心"摒弃私欲,全力以赴救治病人。由此可知,孙思邈( )A、注重传统经验的总结 B、宣扬治未病医学思想 C、强调医者的社会责任 D、关注中医技术的改进
-
12、 据《续日本纪》记载,日本遣唐使为天皇带回了《唐礼》130卷、《大衍历经》1卷、《乐书要录》10卷、《东观汉记》1卷等。这表明,唐朝( )A、文学艺术的鼎盛 B、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 C、南北交流的密切 D、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
-
13、表相关信息可以用于研究唐朝( )
唐与吐蕃朝贡与馈赠记录(部分)
公元654年
吐蕃使人献野马百匹
公元733年
唐廷命工部尚书李蕊使于吐蕃,赐布一万匹等
公元822年
吐蕃遣使进马六十匹、羊二百只及银器、玉带等
A、社会风气 B、民族交往 C、文化交流 D、对外政策 -
14、图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 )
图1 曲辕犁 图2 筒车示意图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文学艺术发展繁荣 C、农业科技著作成果丰富 D、农业生产技术发展 -
15、 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列队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吾教中矣",而晚唐诗人赵偃作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两种评价的差异主要源于( )A、历史文献可靠性普遍不足 B、评价者的立场与视角不同 C、科举制度本身存在着缺陷 D、唐代社会价值观发生剧变
-
16、 隋大业年间,为保障东部洛阳的漕粮供应,朝廷先后设置洛口仓、回洛仓。洛口仓"客容八千石以还",回洛仓"仓城周回十里,穿三百容"。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A、均田制的推行 B、休养生息的政策 C、大运河的开凿 D、江南经济的开发
-
17、 隋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废新会都,将永昌、化召、怀集等六县合并为新会县,以盆允(今江门市杜阮镇)为县府所在地,为新会立县之始。由此可见,隋朝( )A、重视岭南地区社会治理 B、推行三省六部制度 C、开创海上丝绸之路通道 D、实行科举取士制度
-
18、 隋文帝时实行了"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的政策,又令"天下死罪,诸州不得自决,皆由大理寺复治"。上述举措(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巩固了门阀势力 C、完善了监察制度 D、提高了行政效率
-
19、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年以来年度经济热词统计(部分)
年份/年
年度热词
1950
恢复;发展;分田
1953
工业化;交通运输业;重工业
1956
合作化;公私合营;公有制
1978
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1986
万元户;外资企业;863计划
1993
股份;超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2
小康社会;外贸;国际合作
20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5
自由贸易区:亚投行
——整理自蔡昉、谢伏瞻、赵学军《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为1953年和1978年各补充一个热词。(2)、根据材料中的热词,从以下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或自定观察角度,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观察角度:(1)体制创新(Ⅱ)开放交流(Ⅲ)经济发展
-
20、不同时期政策的变化能反映国家的治理国家的智慧。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位浙江绍兴农民的“记账本”(节选)
年份
粮食亩产量/斤
支出
1949
上田200、沙田160
交地主田租:缴纳农业税
1950
上田480、沙田350
交地主田租;缴纳农业税
1951
上田480、沙田430
缴纳农业税
——摘编自冯长福《老账本里看“农情”》
材料二:题32—2表 农民侯永禄的日记
1954年9月17日
路井乡第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大会胜利召开⋯⋯社员们家家户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人人穿着新衣裳,挂着红布条,作为社员的标志……
1982年7月19日
当天下午,我和丰胜去地里看了看自家的责任田,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思绪万千……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谁都不能否认这个事实!
——据侯永禄《农民日记:一个农民的生存实录》整理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这个时期,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史》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0年前后这位农民生产生活的变化,并说明产生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记所反映的我国农业政策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中国外交出现“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并列举两例此时期的外交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