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在学习古代亚非文明时,九年级(1)班同学组织了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短剧表演,以下场景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首陀罗在田地里辛勤劳动 B、刹帝利在主持祭祀活动 C、婆罗门命令军队出兵作战 D、吠舍在法庭上审讯犯人
-
2、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被后世称为( )A、真主安拉 B、耶稣 C、释迦牟尼 D、穆罕默德
-
3、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诞生于(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中国
-
4、某剧准备把古代两河流域国王汉谟拉比搬上荧幕。下列哪个镜头可能在剧中出现( )
①修建哈拉帕遗址 ②于公元前18世纪在位
③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 ④统一了古代印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5、《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史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优秀文学作品,这部文学作品展示给我们的古老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楔形文字 D、青铜铭文
-
6、为开阔学生视野,定西市某学校组织了“云研学·走进非洲”活动。通过该活动,同学们了解了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以及尼罗河两岸的风土人情。他们最有可能看到( )A、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B、哈拉帕文明遗址 C、雅典帕特农神庙 D、罗马万神庙
-
7、世界政治格局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国家的对外政策也在根据国际形势不断进行调整。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年代尺
材料二 1999年二十国集团成立,成员国除西方七国以外,包括中、俄、印、巴西、南非等新兴国家。
2000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已大体与美国相当,成为在经济领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经济体。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遭到传统盟友法、德等国的坚决反对。
2008年,美元已无法再占据二战后唯一世界货币的地位。
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列世界第二位。
——《世界现代史(第二版)下册》
材料三 2010年代至今,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对华政策再次发生了剧变。特朗普政府将中国视为经济竞争对手和战略威胁,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这包括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限制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挑拨台海与南海局势、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压力等。此外,美国还加强了与盟友的合作,试图形成对中国的联合战略。
——《中美建交以来,盘点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材料四 面对“强起来”的中国,国际社会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和平崛起之后是什么?”如果能耐心静心地读一读这些关于友谊与合作的中国故事,如果能客观理性地看一看这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国方案、中国行动,便会更加确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路上的新时代中国,所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大国崛起新路,所致力开辟的是一个命运与共、美美与共的人类新未来。
——《领风踏浪启新程——2023年年中中国元首外交回眸》
(1)、根据材料一中的年代尺,写出A、B处最终形成的国际格局的名称?(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指出特朗普政府对中国采取的强硬措施有哪些?(4)、依据材料四,概括“强起来”的中国所走的是一条什么道路? -
8、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当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并发展之后,资产阶级必然致力于实现自己对世界的统治。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迅速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强国之鉴》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改革(部分)
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有权选择职业和拥有财产。地主不得买卖农奴、干预农奴生活。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政府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高征地税等手段进行大规模原始积累,建立了一批以军工、铁路、航运等为重点的国营企业。
(1)、材料一中,英国确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是通过哪一法律文献确立的?(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俄国和日本两国改革的名称分别是什么?改革后,两国对外都走上了什么道路?(3)、结合所学知识,为以上两则材料归纳一个主题。 -
9、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我们所接触到的史料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或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的世界名画
材料二 15世纪初,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一书被翻译成拉丁文,地圆学说逐渐流行开来。航海家们凭借常年的航海经验,也注意到当扬帆出海的船只慢慢隐没在地平线时,最后消失的总是桅杆,而船只归航时,又总是桅杆最先映入人们的眼帘。这说明水面在近处看是平的,但从大的范围看,应该是圆的。
——部编版《世界历史上册》
材料三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1)、材料一中这幅油画是哪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作?(2)、依据材料二,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地理学条件是什么?哪位航海家第一次证明了这种说法的正确性?(3)、依据材料三,概括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有哪些?(4)、以上三则材料中,哪一则属于实物史料?哪一则材料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与罪恶? -
10、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3架飞机,两架撞向纽约的标志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一架撞向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恐怖分子劫持的第四架飞机坠落在宾夕法尼亚州。这段话描述的是“9.11”事件的( )A、背景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
11、下面时间轴展现的主题是( )A、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 B、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
12、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哪个文件的签署( )A、《慕尼黑协定》 B、《联合国家宣言》 C、《波茨坦公告》 D、《开罗宣言》
-
13、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面对严重的危机,列宁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建立苏联 C、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D、颁布新宪法
-
14、如图是1925—1939年美国、德国和英国三国劳动力人口失业率变化对比表,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①是美国,1933年—1937年失业率下降是因为实行了罗斯福新政 B、②是德国,1925—1939年失业率变化较小是因为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C、③是美国,1932—1939年失业率快速下降是因为实行了罗斯福新政 D、③是英国,1929—1939年失业率下降是因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整
-
15、美国某网站进行“最受欢迎的美国总统”调查活动。调查结果公布后,受到了美国黑人网民的严重质疑。他们普遍认为,一个维护了联邦统一且改写了美国黑人历史命运的卓越总统,票数不可能太少。请问黑人网民支持的这位总统最有可能是(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奥巴马
-
16、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的帝国崩溃,分裂成若干欧洲小国。请比较以下两幅欧洲地图,选出一战后崩溃、分裂的国家是( )A、法国 B、罗马尼亚 C、奥匈帝国 D、波兰
-
17、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期间,建立了一系列的英式学校。学校在教授语言的同时,也传授工作的技能,受到欧洲人和本地人的欢迎。进入到19世纪中叶,学校数量大增,规模扩大,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结构和管理模式,确立起了印度□□的现代体系。□□应是(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教育
-
18、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得最早,也最典型。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经营资本;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租地农场的建立者是( )A、领主 B、农奴 C、富裕农民 D、城市居民
-
19、
经济发展推动历史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距今约5300-4300年,浙江余杭地区的古城遗址,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在内城中部,还发现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哪一遗址。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汉书·食货志》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一农业生产有何变化,并指出这一变化与商鞅变法的关系。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幅图说明秦朝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并说明该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上所述,你能对今天经济的发展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议?
-
2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地图的变迁,体现了历史的发展。阅读下面四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一局面的形成与哪一制度有关?你如何评价这一制度?(2)、对比图二与图三,找出两处在图三中发生的新变化?(3)、请从图四中找出秦朝在东部和西部分别设置了哪一机构管辖?由此可知,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哪一制度?(4)、从以上地图的变迁,主要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