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如图是“三角贸易”路线示意图,其中“中程”运输的主要是( )A、机械制品 B、黑人奴隶 C、蔗糖、烟草等产品 D、黄金
-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道:“他们通常能够说服国王向他们颁发皇家特许状,准许他们在一个单独的市镇内联合起来……皇家特许状还准许商人和工匠组织行会。”材料中的“他们”指( )A、古代印度的婆罗门 B、雅典城邦的公民 C、中世纪的城市居民 D、幕府时期日本的武士
-
3、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考古及人类学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组成一支人类文化遗迹考古队。他们从埃及出发,自西向东历时3年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遗迹。以下最佳考察路线排列为
①哈佛拉金字塔
②摩亨佐·达罗遗址
③良渚遗址
④空中花园遗迹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380年
朱元璋下诏废除丞相
1405—1433年
郑和七下西洋
1465—1487年
明宪宗开创八股取士
1492年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1503年
达·芬奇开始创作《蒙娜丽莎》
1660年
清朝开始实行“文字狱”
1689年
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1727年
清朝设驻藏大臣
1729年
雍正帝设军机房(后改名军机处)
1757年
“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1762年
清政府设立伊犁将军
1771年
曼彻斯特水力纺纱厂建立
1787年
制宪会议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792年
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来华
——据李亚凡《世界历史年表》等整理
请阅读材料,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开罗会议上关于中国领土问题的规定,并分析其现实意义。材料二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月,中国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6月,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人物扫描”是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的栏目之一,对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请仿照这一栏目对材料一中的两位历史人物进行“扫描”。
材料二 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其强盛的国力和灿烂的文化吸引着周边各国,成为他们竞相学习的对象。……唐朝时,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畅通,往来于丝路上的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还有各国使者、留学生和寻求信仰理念的学者等。……唐朝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时代”,它以博大胸怀接纳外来文化,也以积极态度输出中华先进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第3卷)·隋唐五代两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盛况空前的原因。
-
7、下图是二战后西欧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图中“?”处应填写(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欧洲联盟 C、二十国集团 D、“金砖国家”
-
8、“虽然他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但却有效地统治了国家。他把法律集成法典,将行政机关置于中央集权制下,组织国民教育体系,建立法兰西银行。”“他”是( )A、查理一世 B、华盛顿 C、路易十六 D、拿破仑
-
9、下图是美国国会大厦的汉谟拉比浮雕,该浮雕主人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是( )A、发明了世界上最古老文字之一的象形文字 B、制定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C、修建了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 D、创造了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
-
10、“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民谣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A、历史背景 B、基本过程 C、作战方针 D、胜利原因
-
11、这里是长清人民革命的摇篮,抗日战争时期,成为山东联系延安秘密交通线上的重要中转站,被誉为“长清的延安”。“这里”是( )A、五峰山 B、莲台山 C、小鱼山 D、大峰山
-
12、“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些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护法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
13、针对当时的“海陆军救国”“教育救国”等观点,张謇则认为,国家如同一棵大树,教育是花,军队是果,而实业是根。与其认识相关的是( )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大生纱厂 D、福新面粉公司
-
14、在1894年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将士奋勇作战。弹药将尽之际,他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关于黄海海战的时间,表述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 B、18世纪末 C、清朝中期 D、道光年间
-
15、下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须弥座上的金田起义浮雕,若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
1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该诗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陈桥兵变 B、澶渊之盟 C、岳飞抗金 D、南宋偏安
-
17、在北宋枢密院存在的167年中,枢密院正职共73人。其中,文职出身者54人,武职出身者18人,其他出身者1人。这反映了北宋( )A、科举取士 B、强干弱枝 C、重文轻武 D、分化事权
-
18、下图所示文物现存于山东大学博物馆,它是迄今为止殷墟之外唯一发现的商代卜辞。它出土于济南( )A、大辛庄 B、王舍人 C、郭店 D、龙山
-
19、科技为人类社会提供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困难与挑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仅仅是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内积累的资本,是不足以触发一场工业革命的。重要的还有外部世界的作用。英国统治者“在扩大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网时”发挥了强大的作用。特别是1651—1660年的航海条例,确立了美国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权。……外部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还表现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对技术革新的刺激方面。
——摘编自许洁明《工业文明为什么起源于英国》
材料二 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1870年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管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下表为同学笔记中的三种应对危机方式
英国
日本
中国
英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为环境的破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以后通过投入巨资,耗时100多年才重新改善了生态环境。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英国模式”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排放三十年。……日本强推核污染水排海的做法引发多方质疑和反对。
——摘编自《央视网》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摘编自《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简述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工业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明治维新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从中选择一则笔记,围绕“发展与危机”提炼观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
20、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是国家基础建设和有效治理的缩影。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0年,天津成为通商口岸,以外贸为先导发展起来。洋务派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等工厂,天津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天津位于铁路沿线和江、海之滨,成为港城一体化城市。1880年,洋务派在天津设电报总局,并在上海、苏州等地设分局。至20世纪初,京汉、京张、津浦、京奉等铁路相继建成,以天津为中心的华北铁路网正式形成。同时期,天津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城市有轨电车系统。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流动,方便了市民生活。乘坐者必须遵守公共交通规则和章程,这也进一步增强了市民的公共意识和文明意识。
——摘编自杜希英《交通变革与天津城市近代化》等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中老铁路(中国——老挝)是第一条采用中国标准、中老合作建设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国际铁路。(数据截至2022年12月2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天津兴起的主要因素,并概括近代天津社会生活的变化。(2)、通过观察材料二,列出“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建设取得的两项成就。(3)、根据材料三,写出“中老铁路”体现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并分析此线路的开通给两国带来的共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