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史籍记载:“武帝元朔二年,令诸王得推恩分众子土,国家为封,亦为列侯。”材料中“推恩”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经济管控 B、强化思想控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加强边疆管辖
  • 2、史书这样描绘古代一个历史时期:“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该时期是(     )
    A、文景之治 B、汉武盛世 C、光武中兴 D、贞观之治
  • 3、据《史记·平准书》记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汉初(     )
    A、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汉承秦制” C、推行郡国并行制 D、盐铁专卖的推行
  •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史记》,陈胜的反抗精神跃然纸上。与这一呐喊直接相关的是(     )
    A、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B、楚汉之争,战乱频繁 C、遇上大雨,戍守误期 D、国家分裂,经济凋敝
  • 5、《诗经》以纯朴的艺术表现风格,描写了先民的政治,农事,祭祀,狩猎、行役、战争,婚姻等社会生活场景。这说明《诗经》(     )
    A、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 B、是我国古典诗歌的源头 C、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 D、保留了政治教化的功能
  • 6、甲骨文中记载了大量商王亲自占问是否“受年”“受禾”的卜辞,甚至于王朝统治下的某一地区的年成好坏,商王也会占问。这说明商朝(     )
    A、商朝农作物种植普遍 B、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C、神灵主宰商朝的政治 D、甲骨文已是成熟文字
  • 7、战国时期“诸子十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各学派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这一历史现象被称为(     )
    A、国人暴动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焚书坑儒
  • 8、图示可以直观地展现历史发展过程的各种联系。下列示意图中①处应该填入(     )

    A、修筑长城 B、修建都江堰 C、开凿灵渠 D、发明水排
  • 9、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后,周边的戎狄蛮夷各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加广泛。这一变化表明(     )
    A、各国兼并战争趋于缓和 B、民族间的差异完全消失 C、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发展 D、传统政治秩序开始瓦解
  • 10、对下面的文物信息,解释正确的是(     )

    春秋时期郑国九鼎八簋

    注: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郑国国君使用九鼎八簋,是僭越礼制的行为。

    A、早期国家形成 B、局部统一已形成 C、诸侯势力削弱 D、周王室地位下降
  • 11、周初建立的一种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由此判断,这种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礼乐制 D、分封制
  • 12、远古传说中蕴含着历史留下的一道道印迹。有关舜的“孝感动天”“精卫填海”和“大禹治水”等传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先民朴素的生态保护观念 B、先民与洪水作斗争的历史 C、古代帝王改革社会的愿望 D、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形成
  • 13、2023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公布:“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文明起源加速阶段。”其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是(     )
    A、大型氏族公共活动场所 B、陶器和牲畜遗骸 C、墓葬随葬品的差异很大 D、祭坛和神庙遗址
  • 14、下列陶寺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能够印证当时这一地区(     )

    1号宫殿基址

    象征军权的玉钺

    朱书符号陶壶

    A、手工业水平已经较为发达 B、农业生产出现细致分工 C、代表农耕文明的最高水平 D、具备了早期国家的雏形
  • 15、下面是对我国某原始文化遗址的描述。该遗址所属的文化类型是(     )

    ①早期遗址距今7000年—5900年。

    ②稻作农业始终是主要的生业形态,狩猎、采集在经济生活中占相当大的比重。

    ③以架高居住面为主要特征的“干栏式”建筑为基本居住形态。

    A、仰韶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良渚文化 D、大汶口文化
  • 16、旧石器时代从存在的时间看,距今约300万年到1万年左右。下列属于旧石器时期人类生活场景的是(     )
    A、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 B、已经大量使用彩陶 C、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D、一起过着定居生活
  • 17、文艺作品往往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赏析作品——见证时代呼声

    材料二 《良友》画报于1926年诞生于上海,不仅在国内拥有众多的读者,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其受到华侨们的欢迎。以下是《良友》画报的部分封面人物介绍:

    出版日期

    1936年2月

    1936年11月

    1937年1月

    1937年4月

    封面人物

    陈燕燕

    白杨

    陈云裳

    李绮年

    身份

    女演员

    女演员

    女演员

    女演员

    出版日期

    1937年11月

    1937年12月

    1938年2月

    1938年3月

    封面人物

    蒋介石

    冯玉祥

    朱德

    李宗仁

    身份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第八路军总司令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材料三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该电影叙述了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词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

    我们扒飞车那个搞机枪,撞火车那个炸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哎嘿

    ——摘自童心编著《经典老歌400首》

    (1)、根据材料一,任选一例,对其做简要介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良友》画报在1936—1938年间封面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你认为材料三中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词应采用怎样的旋律才符合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情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抗日战争的知识,说明理由。
  • 18、在“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红色研学活动中,同学们推荐了以下几个红色教育基地。

    序号

    红色展馆

    解说词

    示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

    汕头八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总指挥部旧址——大埔会馆

    2

    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3

    贵州遵义会议会址

    4

    陕西延安中共七大会址

    请按照给出的示例,任意选择两个展馆为其写出相应的解说词。

    要求:史实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 19、文物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批留美幼童合照

    1872年,第一批留美学生由上海乘轮船赴美,1875年最后一批送毕。按规定,学生出洋后,学习西学仍兼讲中学。“不准半途而废,亦不准入籍外洋”,学成后听候酌量器使,奏明委用。

    ——摘编自郑振铎《晚清文选》等

    材料二 下面是国家海洋博物馆的三件展品。

    ①清代大沽海口营盘全图的复制件。1859年6月25日,英法军舰再次与大沽炮台上的清军发生激战

    ②1869年,福州船政局建造的我国第一艘蒸汽轮船——“万年清”号炮舰模型

    ③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奋勇作战,不幸沉没的经远舰的残件(实物原件)

    材料三 以下是晚清《启蒙画报》上《小英雄歌》的插图。

    图片配文:小英雄,雄且英,家之麟凤,国之桢(支柱)……

    创作背景

    后人回忆

    近代以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报纸,掀起了国人办报的高潮。1900年,“京城大乱”,彭翼仲险些丧命于洋人之手,痛定思痛,认为“欲从根本上解决,辟教育儿童之捷径,遂有《启蒙画报》之举”。

    郭沫若:“我到现在仍深深地纪念着它。近来中国也出了一些儿童杂志,但我总觉得太无趣了。”

    萨空了:“《启蒙画报》曾是我最喜欢的读物。这个画报灌输了许多的科学知识给我,像世界人种分类,五大洲的形状……”

    (1)、根据材料一,提取材料图文共同印证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三件展品反映的共同主题。其中哪件展品的史料价值最高,说说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彭翼仲创办《启蒙画报》的历史背景,谈谈画报的历史价值。
  • 20、20世纪20年代,印尼华侨李柏桓从海外回乡,在汕头小公园的中心,兴建了南生贸易公司大楼。大楼是一座极具特色的七层建筑,二楼外挑,五、六层后退,两个入口处升起两个塔楼,塔楼与主体在六、七层处通过空中走廊连接,形成本土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建筑风格。同时集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于一楼,客如云来,繁盛一时。这幢大楼体现出近代汕头(     )

    A、革除陋俗,自由平等 B、崇洋逐新,舍弃传统 C、中西融合,生活变化 D、城乡俱变,趋于平衡
上一页 630 631 632 633 6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