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重大史实
秦
开凿灵渠、南征越族地区、设置南海郡、迁徙中原人到南方
汉
张骞通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班超出使西域
唐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唐蕃订立友好盟约
清
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改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材料二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
注:1995年,在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在西汉时期四川地区所产的织锦,结构复杂,工艺精湛。
汉简中记载的两汉时期出现在河西的丝和丝织品种类已十分丰富。大体上说,河西的丝织品大都来自内地 。
—— 摘编自张德芳《丝绸之路上的丝绸——以河西出土实物和汉简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民族交融的特点。(2)、材料二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3)、请你列举一例民族交往的史实,分析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关系。 -
2、在西方冷战史研究中,传统学派认为,苏联扩张引起冷战,美国是被动的自卫。修正学派认为,美国因为经济利益决定发动冷战。后修正派认为,美苏都有责任,双方都过分扩张,加上对形势的误判,最终导致冷战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这些观点之间相互矛盾因此无说服力 B、史学研究如遇观点对立可以存而不论 C、多视角的分析开阔了史学研究的视野 D、客观历史事实的认定基于不同的解释
-
3、大萧条时期(20世纪3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悲观和失望情绪,但同一时期,苏联文学则生机勃勃,一大批优秀作家创作了许多歌颂现实的优秀作品。由此可知,两者( )A、公民素养有差别 B、经济发展情况不同 C、处于冷战对峙期 D、文化合作交流广泛
-
4、牛顿在英国声名远播,可欧洲大陆对其知之甚少。1738年,伏尔泰向国内翻译介绍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后,牛顿理论体系在欧洲得到广泛认可,对欧洲和世界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可以用来说明( )A、科学发展推动启蒙运动兴起 B、文化交流促进科学和思想发展 C、人文主义启发自然科学出现 D、自由思想冲击欧洲专制主义
-
5、18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各阶层间的界线变得比较模糊。在这里,手工业者、农民可能因为发明或投机上升为企业主或富商;地主或商人会因为经营不善而沦为雇工;就连英国贵族也广泛参与矿业开采和商业投机。材料表明当时英国( )A、工业革命助推工人阶级壮大 B、社会结构呈现开放流动特征 C、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地位平等 D、进取精神造就工厂竞争加剧
-
6、在中古西欧,一个封主可以有众多的附庸,一个附庸也可以有好几个封主。这就使得封君封臣的关系显得特别错综复杂且松散。附庸对封主的服从也往往要看封主力量的大小,附庸反抗封主的战争也是经常发生的。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国王成为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 B、封君与封臣形成宗族血缘关系 C、政治上分裂割据成为常态现象 D、国王附庸的附庸是国王的附庸
-
7、“此前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解,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A、加速帝国军事扩张 B、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C、量刑定罪有法可依 D、削弱罗马司法权威
-
8、回归25年来,澳门人民从住房到医疗,从教育到就业,安居乐业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实现了“小而富”“小而劲”“小而康”“小而美”,“在小小的舞台上唱出了精彩的大戏”。这得益于( )A、“一国两制”实践深入推进 B、经济特区政策全面实施 C、改革开放深化激发活力 D、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持
-
9、1980年代以来,我国服饰面貌簇新:上窄下宽的喇叭裤出现使女性魅力得以直接展现;蛤蟆镜也成了年轻人最初的时尚,时装引领时代新潮流。这反映了( )A、改革开放推动思想解放和审美观念更新 B、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 C、经济特区设立推动中外服饰文化交流 D、民众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
10、1968年,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全队只收了2万斤粮食,1979年该队粮食产量达13.2万斤,油料达到3.5万斤。此变化得益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B、农村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
11、目前为止,我国已有125枚普通纪念币发行,以下纪念币反映的是( )
A、抗日战争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
12、1956年2月,全国总工会通过了《关于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的决议》,先进生产者运动迅速在全国铺开。各行业掀起学先进当先进的热潮。据此可知此“决议”的实施( )A、保障三大改造顺利完成 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C、提升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D、推动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
13、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宋哲元率领的第二十九军组织了大刀敢死队抢占喜峰口,并胜利夺回。上海《时报》赞道:“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喜峰口一战( )A、是中国军民抗战的起点 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鼓舞全民坚定抗战信心 D、推动国共合作的实现
-
14、1911年,清政府宣布将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并抵押列强贷款,引发四川、湖北等地民众抗争。原本以绅商为主的“文明争路”迅速演变为全民参与的武装起义。这一事件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B、掀起了变法图强的爱国运动 C、促成民主共和观念的广泛传播 D、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探索
-
15、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在与李鸿章塞防与海防之争中,说服清廷支持其主张,并亲自率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大部分地区,1884年清政府设置新疆行省。材料说明了( )A、清政府不重视东南沿海海防 B、清政府在反击列强入侵中获胜 C、清政府的国防意识有所提高 D、全面强化清政府对新疆的控制
-
16、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在自身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外来的压力加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会下沉。下列表述对图示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B、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华民族危机与日俱增 D、清朝统治的日益腐朽 -
17、1872年,容闳说服李鸿章启动幼童留美计划,这是罕见的教育尝试,慈禧太后虽批准,却对西化心存疑虑,1881年因顽固派压力中止计划。这透露出( )A、决策层囿于传统派系争斗 B、决策层坚决反对教育改革 C、决策层对资源分配的担忧 D、决策层对思想启蒙的恐惧
-
18、乾隆帝曾说:“天朝法制森严,尔国船只到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未免尔国夷商徒劳往返”!这表明,当时( )A、闭关政策有所松动 B、具有一定的防范意识 C、天朝物产丰富充盈 D、严刑峻法激化了矛盾
-
19、明初,太祖下令:各处荒田,农民垦种后归自己所有,并免徭役三年。原业主若还乡,地方官于旁近荒田内如数拨与耕种。这表明,当时( )A、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 B、均田免赋得到落实 C、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 D、基层行政效率提高
-
20、元朝幅员辽阔,在治理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和新征服地区时,都特别注意保留和沿用该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和行政法制。这说明,元朝( )A、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 B、奠定中国版图基础 C、各民族间经济交往增强 D、因俗制宜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