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C、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D、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
2、“在同盟国方面,德国企图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帝国’或‘中欧帝国’,……在协约国方面,英国的目的是要保住它作为世界霸主的地位……”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A、使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B、推动德国强大起来 C、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D、使英国保住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
3、1870-1915年,美国教育经费由0.6亿美元增加到6亿多美元。同时,美国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制,将传统的专为升学作准备的普通中学,改为兼具升学和就业双重职能的综合中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 )A、普及高等教育 B、满足人民群众升学需求 C、扩大国内市场 D、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
4、电影《唐探1900》讲述了1900年发生在旧金山唐人街的悬疑探案故事。其中有华人修建太平洋铁路、钻凿石油井等画面,展现了华人在美国生存的困境与抗争。与这些现象相关的背景可能是( )A、内燃机的发明运用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南北战争维护统一 D、经济大危机激化矛盾
-
5、19世纪中叶,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与同一时期日本“黑船事件”的共同背景是( )A、工业革命后列强全球扩张 B、宗教传播推动殖民侵略 C、封建制度阻碍技术革新 D、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
6、18世纪末,因葡萄牙殖民统治者强征税款,巴西的米纳斯地区发生了“米纳斯密谋案”(反抗葡萄牙殖民统治的密谋活动);之后在1800年前后,部分生于巴西的欧洲后裔以“巴西之子”自称,抵触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该材料可用于研究拉美地区( )A、资本主义的发展 B、封建统治的终结 C、民族意识的觉醒 D、殖民体系的崩溃
-
7、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又在伦敦指导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把同盟的旧口号“人人皆兄弟”改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 )A、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说明无产阶级斗争有科学理论指导 C、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影响扩大 D、推动欧洲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
8、“大革命将和平游行、请愿、聚会和大规模集会这些比选举投票更加生动的参政议政形式牢牢地固定了下来,形成了法国乃至欧洲不可撼动的政治文化特色。”这说明法国大革命的作用是(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挫败了反法联盟进攻 C、影响了拉美独立运动 D、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
-
9、“1519年,他从西班牙出发……船队穿越大西洋,于1520年11月底进入欧洲人所说的‘大南海’,……于1522年返回西班牙,从而完成了人类环绕地球航行的壮举。”这一“壮举”( )A、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思想基础 B、有利于世界观念的逐步确立 C、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D、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
10、8世纪中期,它是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伊斯兰教认为商业是真主喜爱的事业,这个帝国不仅控制了东西方的主要商道,取得了在东西方贸易中的决定性优势,而且以它强大的中央集权统治保证了国内外贸易活动的正常进行。材料中的“帝国”是(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
11、“罗马帝国规模最大的椭圆形角斗场,中央为表演区,地面铺有地板,外面围着层层看台,看台约有60排,可容纳近8万名观众。”这段叙述指的是( )A、罗马大竞技场 B、雅典帕特农神庙 C、凯旋门 D、万神庙
-
12、古埃及的农业生产依赖于尼罗河的灌溉,其较为稳定的农业经济又决定了其实行的王权制度;尼罗河边的沼泽盛产纸草,这为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了书写载体。这反映了( )A、古埃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B、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埃及文明 C、古代埃及人已懂得用草来造纸 D、埃及长期处于落后的原始社会
-
13、通过城市印记,感悟历史的变迁
阶段
城市 (部分)
城市印记 (示例)
①15世纪末以前
佛罗伦萨、巴比伦、雅典、长安
▲
②16世纪初—
19世纪末伦敦、巴黎、费城、北京
伦敦, 英国首都, 在近代政治文化影响力巨大, 一度成为世界工业中心之一, 然而也有一段时间人口拥挤、污染严重。
③20世纪初以来
纽约、莫斯科、上海、柏林、万隆、深圳
纽约, 美国大都市, 经济、文化中心, 众多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总部驻地, 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总部也在此。
(1)、从阶段①中任选一个城市,参照②③示例,(仿写)写一则城市印记。(2)、从阶段②和阶段③的城市印记中任选其一,分析有这样的城市印记的原因。(3)、请将“城市:人类 ▲ ”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撰写一则小论文。 -
14、以中国留学生为切入点的综合探究题(1)、【困局求变】
材料一
人物
经历
詹天佑
留学回国后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
魏瀚
曾任福州船政局总工程师
叶祖珪、萨镇冰
清末民初历届海军司令
严复
翻译了《天演论》等西方著作
——张海鹏 翟金懿 著《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留学生群体的历史贡献。
(2)、【赤子心声】材料二 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1年5月,与刘少奇等人相约从上海坐船去苏维埃俄国留学,但任弼时的父亲想要他留在上海。出发之前,任弼时为了说服父亲,他给父亲写了一封家书……
——张丁 著《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
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任弼时写给父亲家书里阐述留学苏俄的理由。
(3)、【破浪归航】材料三 1950年1月,新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发出号召,希望留学生能火速回国建设祖国。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移民局却下达“禁止中国学生出境之命令”。……1955年,经中国政府努力,历经千辛万苦,钱学森等留学生在周恩来的帮助下终于回到祖国。
——左玲《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外留学生群体的归国浪潮》
对于中国留美学生回国问题,中美态度有何不同?结合国内、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
(4)、【时代浪潮】材料四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综合上述探究过程,谈谈你对材料四中图表反映现象的认识。
-
15、历史学习小组做了一个时间轴,这个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 )A、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 B、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C、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D、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
16、有学者指出“如果不是旧制度最后三四十年那些家喻户晓的激进思想的传播,这场革命以及其引发的战争不会如此激烈而残酷⋯⋯最终影响并改造了整个欧洲”,这场革命指的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法国大革命 C、英国工业革命 D、日本明治维新
-
17、有历史学习小组做了一份思维导图,▲中应该填写 ( )
A、印度文化 B、阿拉伯文化 C、儒家文化 D、拜占庭文化 -
18、漫画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幅漫画,漫画显示一群人在房间里看一份报纸,报纸的标题为《这胜利,这荣光,我们每一个都有份》,图片配的文字材料是“人们看的报纸标题是朝鲜半岛停战协议签订,墙壁上文字是加快生产支援抗美援朝战场”。该漫画体现了 ( )A、人民群众支持新生政权 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一五”计划成就显著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
-
19、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金陵兵工厂、广东第一兵工厂、杭州飞机厂纷纷搬迁至四川、云贵等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保存军需军备的需要 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
20、“此后,中国革命进入土地战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此次会议确定的路线,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新的革命道路”指( )A、领导工人运动 B、工农武装割据 C、进行北伐战争 D、北上逼蒋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