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下图的历史现象能实证资本主义发展( )
A、补充了美洲的劳动力,具有进步性 B、贩运了非洲人作奴隶,具有野蛮性 C、扩大了欧洲人的视野,具有扩张性 D、延缓了亚太地区发展,具有局限性 -
2、欧洲在大西洋东岸的航海传统悠久,促使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源动力是( )A、欧洲的商品经济日趋发达 B、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道 C、马可·波罗对东方的描绘 D、远洋航海技术的重大进步
-
3、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作品流芳百世。下列作品与产生地对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
4、观察下图,它反映西欧社会的本质变化是( )
A、确立了土地分封的封建制度 B、西欧封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C、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最终确立 D、构建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
5、《查士丁尼法典》是人类法制文明的重要成果。它来自( )A、
B、
C、
D、
-
6、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传到欧洲,引起欧洲重大社会变革的是( )A、阿拉伯人 B、罗马人 C、土耳其人 D、日耳曼人
-
7、找出下组历史人物的共性,准确描述的是( )
A、欧洲自然科学的开创者 B、古希腊文化的杰出代表 C、构建了罗马的法学系统 D、承袭了古希腊建筑特点 -
8、要了解古代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人文风俗应该阅读的典籍是A、《荷马史诗》 B、《医学集成》 C、《天方夜谭》 D、《权利法案》
-
9、唯物史观要求评价历史现象应坚持辩证、客观全面的原则。下列评价符合这一标准的是( )A、尼罗河流域定期泛滥孕育了埃及灿烂的奴隶制文明 B、种姓制度在印度长期存在并激化了印度的社会矛盾 C、亚历山大东征既是侵略战争也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汇 D、西欧城市兴起推动了经济发展又为大学创造了条件
-
10、实物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下图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西亚文明的( )A、
B、
C、
D、
-
11、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对应图中①②③处的文明是( )
A、古埃及文明 古中国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B、古印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西亚文明 C、古西亚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中国文明 D、古埃及文明 古西亚文明 古印度文明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引用材料一原文指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2)材料二中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请依据材料指出这种制度的作用。材料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且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定的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统治,但明清时期,制度的强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3)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请运用上述方法结合材料三,表明态度,从正反两方面评价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 -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史记商君列传》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时期哪一次变法的内容?这次变法运动代表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利益?(2)、材料一中的哪项措施促进了经济发展?哪一措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有何影响。(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对你有何启发? -
14、根据材料请回答: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
(1)、材料一反映了汉景帝的什么思想?(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汉景帝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种思想?(3)、历史上把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称之为什么?(4)、当前中国社会的“三农”问题突出,请你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一个建议。 -
15、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其客观原因是A、吸取秦亡的教训 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困难 D、人心思安
-
16、明明同学考试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点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好和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爸爸、爷爷的言论分别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A、兵家、道家 B、法家、墨家 C、法家、道家 D、儒家、道家
-
17、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下图文物反映了当时
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贫富分化 -
18、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下图的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 -
19、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据要求回答问题。
(历史之痛)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场战争?“界碑”的含义是什么?材料二 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往事惊心泪欲潸”中的“往事”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史事?这一史事对中国有何影响?材料三 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袭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利用传教伪善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能不痛恨他们吗?
——列宁《对华战争)
(3)请问“英国人、法国人…疯狂镇压”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何恶劣影响?(奋起抗争)
(4)近代前期,下图所示的三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请你再举出1例(包括人物或群体名称及其主要事迹)?
(5)给以上探究确定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主题。 -
20、棉花,将不同大陆连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关于劳动力、生产和销售的全球故事。
材料一 全球棉花贸易市场的空间变化

注:图中○代表棉花生产、消费中心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英国商人、发明家及制造商为降低劳动成本,促成了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等一系列纺织工具的发明。1780年后的20年中,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增长了近200倍,至1815年,凭借这些出口,英国几乎在全球棉纱和棉布贸易中击败其他世界竞争对手。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其他工业领域的发展也成为可能。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的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全球棉花贸易市场的空间变化,并指出15世纪末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棉纺织业发展对英国产生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