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据下表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

    《汉谟拉比法典》部分内容

    倘自由民损毁其他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

    倘自由民损毁其他自由民的奴隶之眼,则应赔偿其买价之一半。

    A、彰显自由民的尊贵身份 B、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 D、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 2、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为建造数量众多、工程浩大的金字塔,法老对劳动力、财政和建筑技术的控制达到令人惊讶的地步。这反映了古埃及(   )
    A、军事实力强大 B、法律体系完备 C、国王权力至上 D、医学成就辉煌
  • 3、阅读下面表格内容,这说明古代文明(   )

    埃及谚语:

    两河流域苏美尔人诗歌:

    尼罗河上午干涸,埃及下午死亡

    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

    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

    A、发源于北非西亚 B、毁灭于洪水泛滥 C、受自然环境影响 D、具有多元的特征
  • 4、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古代印度最高统治者称“Raja”,即“王”,也就是“佛经里的天王”。这反映出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   )
    A、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B、建立严格等级制度 C、受希腊哲学影响 D、发源于大河流域
  •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住房面积扩大,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这反映了我国(   )
    A、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C、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 6、1965年,卫生部响应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大力培训农村卫生人员,为百姓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人民健康水平从而得到普遍提升。这体现了我国(   )
    A、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 B、普及义务教育的紧迫性 C、推动西部开发的前瞻性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7、毛主席说:“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毛主席旨在强调(   )
    A、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非常灿烂 B、我们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C、文化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文化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 8、如果要为下面一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是(   )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一东方红一号

    ●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021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和高速公路里程均位居世界第一

    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A、国防实力极大增强 B、生物医学世界领先 C、交通、通信不断发展 D、科技成果造福人民
  • 9、某科学家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物质,其相关信息如下框所示。这位科学家是(   )

    化学式:C15H22O5

    组成:C63.81% H7.85% O28.33%

    功效:治疗疟疾

    A、张仲景 B、华佗 C、屠呦呦 D、钱学森
  • 10、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中写道: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艰苦创业。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默默无闻地为祖国无私奉献,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真正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材料中的“他们”包括(   )
    A、邓稼先 B、焦裕禄 C、王进喜 D、袁隆平
  • 11、陈毅曾对主持“两弹一星”工作的聂荣臻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现在还不太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我的腰杆就硬了。”此话反映出(   )
    A、中国发展核武器是自主而为 B、国防建设是外交的坚强后盾 C、外交发展取决于核武器研制 D、中国研究核武是公开的大事
  • 12、2023年3月,在中国南海之滨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以“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为主题,共商疫情后亚洲与全球的发展大计,促进国际团结与合作,由此可知(   )
    A、中国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B、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起主导作用 C、全球化进程中已经充分实现平等合作 D、全球化过程中的贸易均衡已充分实现
  • 13、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坦桑尼亚代表穿着“毛制服”与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这一历史画面的出现是因为(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 14、2024年4月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应外交部部长王毅邀请访华。双方就共同关切的国际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中美关系是影响世界最重要的一组国际关系。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经历的变化是(   )
    A、结盟———建交——正常化 B、敌对——正常化—一建交 C、正常化———建交———结盟 D、正常化——建交——敌对
  • 15、如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笔记,他学习的主题是(   )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

    1964年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B、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布局 C、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16、“信仰为旗,万里海疆写忠诚。向实而备,越是艰险越向前。”人民海军成立75年以来,从小艇到巨舰,从近岸到深蓝,从单兵到体系,以第四代装备为引领、第三代装备为主体的现代化人民海军正在形成,大国战舰向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破浪远航。这体现了(   )
    A、人民海军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B、人民海军装备全部依靠自主研发 C、海军始终是我国实力最强的军种 D、人民海军已经多次完成出访任务
  • 17、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被称为“国之利器”。它由哪一部队更名而来(   )
    A、第二炮兵 B、空军 C、陆军 D、海军
  • 18、“从这一天起,中国再也没有一寸领土由外国管治了,在中华民族的自强奋斗史上,这是一件大事,值得欢欣庆祝。”“大事”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澳门回归祖国 C、香港回归祖国 D、抗美援朝胜利
  • 19、新中国出现了三个“区”:“特别行政区”是为解决港澳台问题;“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民族自治区”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三“区”的出现体现了(   )
    A、一国两制,国家统一 B、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C、制度创新,中国特色 D、科技进步,推动发展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过这场大讨论,推倒了“两个凡事”。破除了个人迷信,重新确立并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这场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历史的伟大转折英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沈宝祥

    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材料一中的“这场大讨论”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谈话的主要观点
    (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解放思想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0字左右。
上一页 389 390 391 392 39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