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可以参观“震撼世界的较量”“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朝鲜战场上的地下长城”“血战上甘岭”“鏖战长津湖”等专题展览。在“血战上甘岭”展厅,我们能看到哪位英模的感人事迹(     )
    A、黄继光 B、焦裕禄 C、雷锋 D、王进喜
  • 2、“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已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文中“新的篇章”是指(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B、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农村改革,给农村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经济趋向市场化,由此强烈冲击着仍然停留在传统体制框架内的城市。

    ——摘编自李海红《包产到户的回顾与反思》

    材料二   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严重阻滞了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同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讨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据材料一,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该措施最早在哪里试点?结合所学,说明该措施实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说明改革之前国有企业的主要弊端是?结合所学说明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综上,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 4、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一五”时期我困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部门

    重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5%

    7.2%

    7.5%

    材料二   公元1663年(清康熙二年),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靠磨工精细、刃口锋利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当历史的时针指在1953年时,于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原先的小作坊全部统一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制剪生产合作社。1956年,张小泉近记剪刀总厂诞生。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请你列举“一五”计划中该部门取得的成就两例,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三大改造时,手工业的改造方式?手工业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3)、根据三材料,指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综上,谈谈你对国家建设的启示。
  • 5、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材料二   

    材料三   1950年,毛泽东曾说过:“‘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也说过:“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是什么?并结合所学,说明其成功的标志。
    (2)、观察图二的图片,获取信息并且进行说明。(要求:从图片反映的事件及其背景、影响三个方面说明)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美援朝的目的;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对毛泽东,彭德怀所说话的理解,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 6、表   我国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

    年份

    粮食

    肉类

    禽类

    奶类

    1978

    123.6

    19.2

    1

    6.5

    1996

    73.3

    32.8

    10.7

    21.4

    据表推知,我国(       )

    A、人民群众主食消费增加 B、困难时期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C、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D、物价上涨导致粮食消费减少
  • 7、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它被命名为(     )
    A、福建舰 B、山东舰 C、广东舰 D、辽宁舰
  • 8、如表中为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成就。其中①处应填写(     )

    时间

    外交成就

    1953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71年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01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数据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A、1972年 B、1978年 C、1979年 D、1982年
  • 9、20世纪90年代,我国成功收回香港、澳门主权。这一成就得益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 10、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 11、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因为
    A、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B、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C、作出了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D、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 12、“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的事迹共同体现了(     )
    A、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解放思想、实事求的精神 C、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精神
  • 13、中共八大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     )
    A、基子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情的准确判断 B、直接推动了“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忽视了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作用 D、标志着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败
  • 14、“西藏和平解放时期,国际关系复杂,美、英、印等国插手其中,企图把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外交策略,——化解来自印度、美国、英国等的阻力,西藏和平解放事业得以顺利完成。”材料旨在说明西藏和平解放(     )
    A、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B、提高了中国综合国力与威信 C、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 D、顺应了国际和历史发展潮流
  • 15、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及海外华侨等各地代表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该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 16、下图是《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该图所示现象有助于我们理解(     )

    A、林则徐实行禁烟成果显著 B、列强再次发动战争的原因 C、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D、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
  • 17、《红星照耀中国》(1937年初版)中对某一事件进行了描述:“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像一把烈焰,贯穿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决不承认失败。”这一事件(     )
    A、发生于“大革命”时期 B、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C、成为中国人民抗战起点 D、坚定了人民的抗战意志
  • 18、“我们的战争是从一九二七年秋天开始的,当时根本没有经验。……(部队)转移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B、北伐战争结束北洋军阀统治 C、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受挫折 D、井冈山会师壮大了革命力量
  • 19、 人类社会的进步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更是精神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是科学技术大发展的世纪,近代科学在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数学、生物学、化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在科学进步的推动下,欧洲社会发生了新的变化。19世纪晚期,欧洲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公路和铁路网迅速发展,供水和污水系统为满足现代城镇的需要进行了重建;各大主要城市也引入了电气铁路和地铁系统……一些普通工人的家庭出现了此前闻所未闻的商品,比如机器制造的衣服和鞋子、煤气灯或电灯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材料二:1919年,梁启超一行抱着“决心做一名学生”的心态来到欧洲,但他在1920年离开时却十分失望。欧洲对个人主义的强调和各国在战争中撕裂自己的场面,促使梁启超等人对欧洲的认识发生了新的变化。梁启超认为,欧洲人“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凡尔赛和约》绝非公平……中国现在必须努力拯救自己”。梁启超等人大声呼吁“我们不要重蹈西方的错误,而是要在自己的古老思想中找到力量”。

    ——摘编自徐国琦《亚洲与一战:一部共有的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学进步对19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1920年离开欧洲时失望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今天的我们可以从哪些中国“古老思想”中汲取力量,举出一例并说明理由。
  • 20、 在近代广州的历史上,青年以他们的智慧、勇气和担当,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部分青年在近代广州的主要活动

    人物

    主要活动

    陈启源

    1872年,时年38岁,设立继昌隆缫丝厂。工厂以蒸汽机为主要动力来源,产品行销国内外

    康有为

    1891年,时年33岁,创办万木草堂

    孙中山

    1895年,时年29岁,创办兴中会分会

    杨匏安

    1919年,时年25岁,接连发表文章,热情赞颂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杨仙逸

    1923年,时年32岁,受广州政府委托,筹办广东飞机制造厂

    周恩来

    1924年,时年27岁,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

    ——据张苹、张磊《广州史话》等整理

    (1)、写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性事件和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则相互关联的人物活动,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上一页 354 355 356 357 35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