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下图为位于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土的汉朝铜镜。这说明汉代( )A、开辟了东南海上航线 B、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 C、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D、朝廷重视发展对外贸易
-
2、据秦简记载,秦朝官府掌控一定数量的耕牛和铁制农具供小农借用,并派专人饲养“田牛”。这些举措( )A、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 C、增强了地主阶级实力 D、促进了耕作技术进步
-
3、下图为“学”字的字源及字形演变。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A、创新性与包容性 B、先进性与独特性 C、连续性与统一性 D、独立性与和平性
-
4、有考古学家将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为粟作农业经济文化区、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这三大经济文化区大致对应分布在我国( )A、北方、东北、南方 B、南方、北方、东北 C、北方、南方、东北 D、南方、东北、北方
-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容闳建议下,1872年,清廷派遣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美留学。洋务运动时期,清廷派出的留学生主要赴英、法等国学习。清廷一方面公费选派学生出国,另一方面鼓励自费留学。1903年10月,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学成回国的留学生通过考核后可给予一定出身,并授予一定官职,从而促发晚清出国留学高潮,为中国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清廷推动留学事业,但留学生接受新式教育后,深切感受到民族危亡的刺激,最终走向清朝的对立面,成为清政府无法控制的社会力量。
——据中国历史研究院编《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散居在国外的留学生响应人民政府的号召,通过各种途径,冲破种种阻力,纷纷回归到祖国,兴起了中国近代以来留学史上空前的归国热潮,不仅当时在国际社会中引起强烈的震动,而且对此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技的进步和文化教育的兴盛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归国留学生队伍中,留美学生不仅是主体力量,直接构成留学生归国潮流的主流,而且对留欧学生、留日学生的归国也有示范的作用,促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生归国热潮的持续和高涨。
——摘编自吴汉全、王中平《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三 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出国留学生遍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达到20多万人。2014年中国出国留学生有45.98万人。2017年共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中国高等院校学习,规模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
——摘编自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等
(1)、根据材料一,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请在正确项的括号内写正确,错误项的括号内写错误)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出国留学的方式主要是公费选派和自费留学
晚清出国留学潮流为中国培养大量专业人才,挽救了清朝的民族危亡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出现留学生归国高潮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归国留学生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主要贡献。(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外留学交流的趋势。综上所述,归纳留学生肩负的时代使命。 -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目前,在全国发现1000多处宋代的瓷窑,其中重要的有30多处,有八大窑系、五大名窑之说。据《宋会要辑稿》载:“瓷器所出,逾于前代……商贾转贩,舶交海中,远至大食、天竺诸国。”《诸蕃志》亦记:“中国瓷器,为海外诸国所宝,贩瓷之利,倍于丝绸。”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摘编自卜宪群等《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瓷器外销曾给国家带来了大量的财政收入……而至清代晚期,欧洲各国、日本、美国出产的瓷器反而大量销往中国,严重冲击了中国本土瓷器的市场,一方面,工匠失业或转行,另一方面,由于利润下降,资本投入减少,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萧条状态。
——摘编自王光尧《对中国古代输出瓷器的一些认识》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瓷器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瓷器贸易兴盛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中国民间海外贸易出现的新变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以来中国瓷器贸易衰落的影响。 -
7、史明辨同学以“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主题,制作了如图的知识结构图以便于复习。请你参与,共同完成。(1)、将下列符合知识结构图中①、②两处的历史事件放入合适位置。
美国内战
罗斯福新政
甲午中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
(2)、根据图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致经过”,绘制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时间轴。(3)、结合图及所学知识,协助史明辨同学,从资本主义的危机与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等角度,概述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发展并说明其时代特征。 -
8、【科学理论·思想指引】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
9、【帝国扩张·文明演进】公元前27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他采取许多措施解决矛盾,巩固自己的独尊地位,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
-
10、【伟大转折·事业启航】1978年12月召开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1、【文化领袖·思想解放】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 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
12、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修建了 , 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
13、1942—1943年,美国拍摄出《莫斯科使团》等电影,基本上都是颂扬苏联军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雄事迹;1950年,美国教育片《钟声》渲染“苏联侵略带来的危险”。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法西斯德国战败 B、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 C、苏联模式的形成 D、美苏由合作转向对抗
-
14、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而结束 B、1922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C、1922年,签订了针对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D、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
-
15、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以后,迫切需要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一些城市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学校根据城市生产、交换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开设多种课程,在此基础上开始出现了大学。这反映了中世纪城市( )A、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求 B、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壮大 C、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D、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
16、法典以强制性规范确立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西亚各国法律产生了重要影响。该法典应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
-
17、下图为历慎思同学制作的学习卡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主题:______
①图片:《汪辜会谈》
②公开信:《告台湾同胞书》
③视频:《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④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A、政权巩固 B、大国外交 C、民族团结 D、祖国统一 -
18、图为1950年12月出版的连环画《戳穿纸老虎》。该画旨在( )A、赞扬志愿军的乐观精神 B、坚定抗美援朝必胜信念 C、论证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D、呼吁积极支援抗美援朝
-
19、九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以下史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百团大战→淞沪会战→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 B、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 C、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百团大战→南京大屠杀 D、淞沪会战→百团大战→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
-
20、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这属于洋务运动的(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