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下列最适合三幅图片的主题是( )
A、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B、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C、民族关系和谐稳定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历史典故出自( )A、炎黄阪泉大战 B、吴越争霸 C、陈胜、吴广起义 D、国人暴动
-
3、下图中鸟身人描绘的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人物。下列关于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编写了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B、总结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C、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D、率汉军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 -
4、下列年代标尺中③处应该是( )
A、夏朝建立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
5、历史学家在研究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历史时,查阅了大量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拓影。这位历史学家最有可能研究的是( )A、商朝历史 B、秦朝历史 C、唐朝历史 D、宋朝历史
-
6、史前时期的人类生产、生活受到自然环境的极大制约和影响。下列史实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 B、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人 C、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 D、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
-
7、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活状况是( )A、种植庄稼 B、会使用火 C、烧制陶器 D、饲养家畜
-
8、阅读材料,围绕“人与时代共振”主题开展探究。
【时代浪潮】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纺织厂的生产情景

1840年的轮转式印刷机,从蒸汽动力臂当中得到驱动力
——摘自《图说经济学》等
【融入时代】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革命活动(部分)
年份
革命活动
1844
马克思(26岁)与工人阶级直接联系,参加工人运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探讨了许多哲学问题,对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等作了评介和批判
恩格斯(24岁)在深入调查工人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开始撰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
1846
马克思(28岁)、恩格斯(26岁)共同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具有国际性质的无产阶级组织),以此为中心,在德、英等国建立委员会,指导革命实践活动
1848
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共同起草《共产党宣言》
——摘编自萧灼基《马克思传》等
【时代青年】
材料三
姓名
年份
年龄
事迹
莎士比亚
1591
27
从演员转行创作剧本,写出历史剧《亨利六世》,这部满是世俗观念的作品广受观众欢迎
瓦特
1763
27
开始修理和研究纽可门蒸汽机
拿破仑
1784
15
进入巴黎陆军学校学习,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卢梭
斯蒂芬森
1810
29
开始着手制造蒸汽机车
——摘编自《莎士比亚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兴起后生产领域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恩格斯革命活动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青年与时代”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 -
9、阅读材料,围绕“人与自然共生”主题开展探究。
【驯化动物与古代文明】
材料一
古文明
地理环境
代表性驯化动物
名称
生物学特征
文献记录
考古发现
古代埃及
气候炎热,雨水稀少,90%地区被沙漠覆盖
驴
经过训练的驴可以2到3天不喝水,饲料主要是草料和粮食
古埃及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船只、驴子,也常用驴拉犁耕地
已发现连通东地中海地区的古代驴队商道遗迹
古代两河流域
大部分地区干旱少
羊
适应寒冷山脉和炙热沙漠等各种气候与地形,喜食草类植物和谷
羊毛是主要赋税形式之一,国王会亲自监督年度剪羊毛活动
出土资料显示,在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商品中,羊毛纺织品最重要
——摘编自王思明《世界农业文明史》等
【动物产品与社会发展】
材料二 欧洲中世纪畜牧业比重较大,使得毛纺业发达。14世纪早期,佛罗伦萨羊毛纺织业臻于极盛。许多街道与羊毛加工有关,如剪毛工街、大锅街和染匠街等。在集中的手工工场,工人在工场做工,领取计时工资。14世纪40年代,佛罗伦萨约9万人,其中3万人从事毛纺生产,大量商人、手工业者定居于此。
——摘编自侯建新《欧洲文明进程》等
【野生动物与近代殖民】
材料三 16世纪后期,海狸皮制作的毡帽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时尚。一张海狸皮运到欧洲加工后,至少增值10倍,甚至200倍。17世纪以后,随着英法等在北美建立殖民地,毛皮贸易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到19世纪中期,北美大陆的海狸毛皮贸易由于海狸的绝迹已经衰落。土著人千百万年以来衣食所系的这种主要动物迅速消失,使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贫困。
——摘编自付成双《动物改变世界》等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个动物,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被古代文明大量驯养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纺业发展对佛罗伦萨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美海狸走向灭绝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你对人与动物关系的认识。 -
10、下图为1689年英国议会参加威廉与玛丽加冕仪式的场景,议会礼仪官宣读了《权利宣言》(《权利法案》初稿)并授予了王冠,随后威廉发表了承认该宣言的致辞,赢得现场热烈的欢呼。据此可知( )
A、议会与国王相互妥协 B、王权已被彻底剥夺 C、英国已建立共和制度 D、威廉推崇“君权神授” -
11、如下图是学生小明绘制的学习结构图,依据所学,图中?部分应是( )
A、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B、罗马帝国的鼎盛 C、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D、庄园经济的盛行 -
12、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图中空格处应填( )
A、土地所有者 B、租地农场主 C、雇佣劳动者 D、手工工场主 -
13、下表碑文出自《奥古斯都功德碑》,这些碑文反映了古罗马( )
条目
碑文内容
第25条
整个意大利自愿向我宣誓效忠
第27条
我为罗马人民的帝国增加了埃及
第28条
(在)两个西班牙省……建立了士兵殖民地
A、对外贸易的繁荣 B、帝国版图的分裂 C、封建统治的建立 D、对外扩张的历程 -
14、在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的中亚地区,巴克特里亚王国走向独立,其发行货币上的宙斯像与当年亚历山大帝国发行的徽章图案相同。这些货币适于研究( )A、拜占庭帝国的兴起 B、文艺复兴的起源 C、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15、下列图片是古希腊的陶瓶画,其内容共同反映了古希腊( )
A、农业生产的特点 B、军事战争的频繁 C、竞技体育的发达 D、社会生活的风貌 -
16、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实现这个目标,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雷颐《取静集》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师夷长技的主张”得以实施是在什么运动中?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这场运动发生的背景。材料二: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中国的失败”指的是什么事件?康有为、梁启超“新的救国之道”是在什么运动中实践的?材料三: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历史(选修4)》
(3)材料三中的革命指什么?你认为材料三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旧伦理,旧政治,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什么?并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材料五: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就在此一举了!
——摘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
(5)材料五中的宣言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表的?反映了学生的哪些诉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6)综合以上材料,结合自身实际,说一说青少年学生该如何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
17、思想解放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孙中山又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
1906-1910年,先后爆发了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广西起义等。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先推倒满洲人所立北京之野蛮政府……诛杀满洲人所立之皇帝,以儆万世不复有专制之君主……人人有承担国税之义务。人人当致忠于此新建国家之义务。凡为国人,男女一律平等,如言论、思想、出版等事……定名“中华共和国”。“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
——摘编自邹容《革命军》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请从社会背景、组织基础、思想宣传方面,概括20世纪初中国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邹容的思想主张。(3)、结合材料三,阐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
18、中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
材料一: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庚申之变”中国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和震感,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持续了30多年的“自强运动”。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明史》
材料二: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之故。国会者,君与国共议一国之政法也……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改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故为治强之计。
——摘编自康有为(请定立开国会析》
材料三:近年来,随者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各个领域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良性发展,可以为国家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体主张。(3)、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伟大巨变有何感想? -
19、下列各项中,属于新文化运动口号的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自强”“求富” C、民主与科学 D、师夷长技以制夷
-
20、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这部宪法的是( )A、孙中山 B、黄兴 C、黎元洪 D、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