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由此发现,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利用中国的三大发明都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任举一例史事)。这三大发明对近代欧洲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牛顿的哪一著作使物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依据材料归纳牛顿的影响。

    材料二

    表A:17、18世纪,热力学发展起来。瓦特研读了有关热力学书籍,站在先驱者肩膀上,从而把工厂从选址限制中解放出来,带来整个工业领域的革命。蒸汽机不仅代表着能源技术的发展

    ——摘编自焦娅敏、张贵红主编《能源科技史教程》

    表B:(美国)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2)依据表A指出瓦特成功改进蒸汽机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依据表B,概括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科技创新中心地位的原因。列举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一项成就。

    (3)从15世纪到今天,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谈谈你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1所示法典,维护了________阶级的利益。图2是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________成为罗马的内湖。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西欧最大的王国________。图3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他在位时期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把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________》,是《罗马民法大全》的一部分。

    材料二

    表1:美国学者布劳特认为,西方世界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地理大发现后列强对美洲、非洲和亚洲人民的残酷殖民掠夺与盘剥,是殖民地人民的累累白骨和美洲等地的贵金属及种植园造就了西方世界的整体崛起。

    ——摘编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

    表2: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英国走在了最前面。……到19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可以说这时期已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册)》

    (2)依据表1,举一例史事说明“是殖民地人民的累累白骨……造就了西方世界的整体崛起”。结合表2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的原因。

    (3)大国崛起是指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快速增长,在国际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过程。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

  • 3、九年级(1)班某同学,正在研究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图中两位人物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共同点是(     )

    A、斗争的方式完全一致 B、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C、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 D、印度士兵是斗争的主力
  • 4、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实行粮食税,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这说明当时苏俄政府(     )
    A、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B、推行了农业集体化 C、各项工作转入战时轨道 D、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 5、孙中山说:“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大希望”是指十月革命(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废除了农奴制 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 6、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A、三国协约的建立促使了三国同盟的形成 B、战争的转折点是萨拉热窝事件 C、凡尔登战役异常残酷,被称为“绞肉机” D、战争以协约国的失败而结束
  • 7、下图中所关联的历史人物是

    A、克伦威尔 B、罗伯斯庇尔 C、华盛顿 D、拿破仑
  • 8、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代如表着人类民主文明的重要成果。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人权宣言》——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D、1787年宪法——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 9、近代以来,西方文学艺术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下列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但丁——《罗密欧与朱丽叶》 B、达•芬奇——《蒙娜丽莎》 C、巴尔扎克——《安娜•卡列尼娜》 D、列夫•托尔斯泰——《高老头》
  • 10、英文单词中的七月(JULY)是用来纪念凯撒的。以下成就与凯撒直接相关的是(     )
    A、儒略历 B、原子论 C、津贴制 D、太阳历
  • 11、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专题,内容如下,据此推断这一期的主题为(     )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欧洲文明 C、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D、四大文明古国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天子封立诸侯,并为其制定俸禄和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士庶工商各有亲疏,都有大小不同的等级。

    ——《中国古代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回答,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中国古代治理体系具有鲜明特点,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行政体制上以实行中央集权制为主体……2.在思想文化领域以儒学为正统和主脉。3.在制度建设上重视顺应时势革故鼎新。

    ——《中国古代治理体系的主要特点及当代启示》

    (2)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在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其地方管理制度是什么?与前代地方管理制度相比它有何进步性?
    (3)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儒学是如何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的正统和主脉的。(要求写清时间、人物、主张措施等)
  • 13、

    思想解放是指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希腊罗马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14世纪至17世纪初期,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一场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思想解放潮流”是指什么?其历史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这些哲人受近代科学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由“这些哲人”发起的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作什么?结合所学概括“这些哲人”的主要主张。

    材料三   大量历史资料显示,北美殖民地教育普及程度较高。首先,这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北美的传播,激发北美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其次,这有利于将无产阶级的民主原则贯彻于1787年宪法中,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文献是什么?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的理解认识。
  • 14、

    津滨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究式学习,邀你加入,一起完成任务。

    【回顾历史事件】

    序号

    时间

    史实

    1649年

    ▲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1775年

    英军在▲与当地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92年

    法国废除君主制,成立▲

    1848年

    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文献)正式出版

    1871年

    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起义,建立了▲

    (1)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内“▲”处依次补充完整。

    【归纳历史主题】

    (2)选取以上表格中相互有关联的史实(只写序号),并根据其史实内容拟定主题。参照以下示例写出两组。(要求:拟定主题不重复。)

    [示例]选取史实:⑥⑦⑧,拟定主题:××××××

    【梳理历史脉络】

    (3)通过探究学习,同学们发现应将“第一次工业革命”补充进上表中,使其内容体系更为完备清晰。请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上表中的史实有何关联。(请先写出你认为有关联的史实序号,再谈关联。写出一项即可)
  • 15、某班级的书法兴趣小组找到了右面这幅书法作品的图片,对其真迹解读最准确的是(     )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A、该作品创作于北魏时期 B、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C、被称为“天下第一楷书” D、是“书圣”王献之的作品
  • 16、小历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制作了一张地图,下方空白处应填上的信息是(     )

    A、三国鼎立形势 B、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分布 C、魏晋南北朝形势 D、五代十国形势
  • 17、西汉时期,西域歌舞、乐曲等传入并流行于中原,为中原文化增添了新鲜色彩。这主要得益于(     )
    A、华夏认同的出现 B、中央集权的建立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少数民族的内迁
  • 18、由朝廷下令以标准文字——小篆为范本供国人学习临摹。这种情况出现于(     )
    A、东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 19、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说,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上述主张体现了(     )
    A、和而不同 B、民本思想 C、崇德尚贤 D、天人合一
  • 20、何尊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内底所铸铭文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何尊是研究西周政治的(     )
    A、图像史料 B、文献史料 C、实物史料 D、口述史料
上一页 189 190 191 192 19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