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交子”的出现,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进行管理。
  • 3、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天可汗”。
  • 4、玄奘西行充分印证了隋唐时期中日交流非常频繁。
  • 5、武则天统治期间,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安定,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基础。
  • 6、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班级开展专题研究,并从不同统计角度搜集以下数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组别

    素材

    统计角度

    第一组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婚俗文化的发展过程

    70年代末“三转—响”

    80年代“四大件”

    90年代“三会”

    2000年~2010年“一动不动”

    婚俗文化

    第二组

    20世纪80年代广东青年最赞赏影视作品的人物形象特点调查统计

    选择项目

    创新勇气

    拼搏奋斗

    独立意识

    冒险精神

    自信心

    金钱观念

    追求享乐

    效率感

    次数

    1040

    980

    869

    568

    554

    419

    182

    170

    影视喜好

    第三组

    1995年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村青年调查统计

     

    选择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

    你是否同意以下说

    很赞同

    比较赞同

    说不准

    不太赞同

    很不赞同

    农民的孩子应以种田为本

    2.9

    4.3

    8.2

    23.0

    61.1

    改革虽然有风险,但比吃大锅饭强

    45.4

    29.2

    17.5

    5.0

    2.6

    重新选择职业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

     

    经商

    去乡镇企业工作

    读书上大学

    去大城市打工

    继续种田

    如果有机会重作选择,你将选择

    35.2

    14.1

    31.8

    2.7

    8.5

    ——摘编自周晓红《传统与变迁》

    择业意向

    (1)、请为此专题研究确立主题,并指出此研究的意义。
    (2)、从第二、三组任选一组,撰写一份研究报告(要求:标明统计角度,结合素材从报告背景、原因分析、调查结论三个方面进行简要说明)

    选择:第一组统计角度:婚俗文化

    报告背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家庭婚俗文化发生变化,反映婚姻观念的变化。

    原因分析:70年代以来结婚必备品从单车到房子,人们对婚姻必备品的追求从简单实用到品质享受,体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思想观念的解放。

    调查结论:经济发展带来婚俗文化的变化,婚姻观念变化也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与生活巨变。

  • 7、广东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7年在广州创造性地举办了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通称“广交会”)。广交会的创办是新中国打破封锁、开拓对外贸易、发展国民经济、探索对外开放的伟大创举。自此,广交会就承载起发展国家对外贸易,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荣使命。

    ——石广生《中国外贸事业的一座丰碑》

    材料二“从1957年第一届广交会来会客商只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人发展到2005年秋交会17多万人,展览规模从9600平方米扩大到50多万平方米,成交金额从1700多万美元增加到307亿多美元。证明党中央20世纪50年代所指示的“交易会既是一个国际贸易的交易场所,又是我国对外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一个宣传场所”是正确的,广交会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

    一一关相生《广交会的百届感想》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案例

    简介

    位于深圳的蛇口工业区1979年成立,是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蛇口工业区的探索起步,揭开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

    桂洲第一风扇厂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当时顺德的一家乡镇企业,不久之后成为全国第一个向美国出口吊扇的工厂。

    位于珠海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2021年成立,成为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

    ——摘编自《百年扬帆——粤学党史粤爱党·打卡广东红》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广州创办“广交会”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广交会”半个世纪发展的变化。指出建国初期“广交会”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宣传场所”的原因。
    (3)、从材料三中选择一个案例,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三中全会以来,广东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这一观点。
  • 8、东北是新中国工业化起步的重要基地,同时孕育了伟大的精神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在国家安排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东北地区占56项,逐步建成特色鲜明的工业基地,例如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为核心的长春汽车城,还有鞍山钢都、沈阳飞机城等。通过“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东北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大量先进的机器和设备。

    ——摘编自赵传君主编《东北经济振兴与东北亚经贸合作》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吃苦耐劳,对待工作要求严格、纪律严明,坚持“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出色地完成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三 由于大庆人创造出了辉煌业绩,表现出了伟大的奉献精神,党中央和毛泽东于1964年提出了“全国工业学大庆”的号召,推动全国工矿企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向前发展。这对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建立起现代化工业基础,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五”计划期间东北工业发展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大庆工人所体现出的时代风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庆精神”的积极影响。
  • 9、在2023年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上,邮储银行通过数字人民币小程序,帮助1600多份草莓柿子等助农产品销售一空。这说明了(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熟 B、家庭联产承包制不断完善 C、食物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D、以网络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 10、近年,哈尔滨文旅市场持续火爆。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哈尔滨机场运送旅客20.5万人次,铁路客发量突破140万人次。这反映了(   )
    A、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实现 B、生活水平的提高 C、休闲成为生活主导部分 D、城市化进程加速
  • 11、2023年,我国共实施67次发射任务,研制发射221个航天器,发射次数及航天器数量刷新我国最高纪录,位列世界第二。这主要体现出我国(   )
    A、对外开放持续扩大 B、首创载人航天技术 C、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D、社会生活变化巨大
  • 12、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中国指出,“一带一路”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这反映中国(   )
    A、注重与发达国家的合作 B、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C、致力消除各国发展差距 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3、1972年,尼克松在访华时说:“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具有不同制度和不同价值标准的国家和人民····互有分歧但互相尊重”。这反映尼克松(   )
    A、谋求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B、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 C、承认中美已建立外交关系 D、彻底放弃敌对中国的政策
  • 14、1971年11月8日,《时代周刊》封面这样写道:“中国人来了”。《时代周刊》的关注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保家卫国,抗美援朝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对外开放,加入世贸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 15、1955年,“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带来了等待已久的亚非两洲复兴的黎明,展开了世界史上的新阶段。”此次会议提出了(   )
    A、全方位外交政策 B、“求同存异”方针 C、“一边倒”政策 D、“另起炉灶”政策
  • 16、小明同学将撰写“新中国国防力量增强”的研究报告,以下参考价值最高的是(   )
    A、最近发表的论文《中国海军发展趋势》 B、爷爷讲述的“参加国庆阅兵”经历 C、军事博物馆陈列的“东风”导弹实物“ D、同学“中国导弹发展历程”手抄报
  • 17、2024年香港特区立法会全票通过了《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这一条例(   )
    A、改变了香港社会制度 B、确保了香港经济高速增长 C、扩大了香港自治范围 D、有利于香港长期发展稳定
  • 18、“这是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应用,为处理历史上遗留下来仍未了结的国际争端,找到了一条崭新的解决道路。”材料评价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 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 19、1951年,中共中央决定把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和训练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作为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的两项中心工作,随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央(   )
    A、确保一五计划顺利实施 B、工作重心从经济转向教育 C、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D、实现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
  • 20、下表是1999一2018年中国宪法修正案中对“中国式现代化”增添或修改内容的部分摘要。这反映出我国(   )

    年份

    内容变化

    1999年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4年

    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2018年

    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A、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持续发展 B、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 C、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成就斐然 D、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
上一页 158 159 160 161 16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