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制度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郡县制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 )A、完全消除地方割据 B、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中央加强地方管理 D、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
-
2、图1和图2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两组相似度很高的文物。它们可用于佐证( )
A、中国文字发展成熟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 D、远古传说真实可信 -
3、文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也体现着民族文化、维系着民族根脉。观察“车”字从甲骨文到隶书的书写演变,我们可以从中提取的信息是( )
A、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B、甲骨文记载的内容丰富 C、甲骨文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D、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多样 -
4、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规律的智慧总结,其目的主要是为了( )A、指导农业生产 B、观察天文现象 C、了解季节变换 D、传承民族文化
-
5、周有许多封国,它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不过,这种动乱不宁的政治局面致使中国知识分子急急反省。这句话旨在强调( )A、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 B、周王室日益衰微 C、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 D、战争带来的危害
-
6、孔子的学生子路曾问“闻斯行诸”(听到就去做吗?)孔子说不行;冉有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可以。有弟子对此表示疑问,孔子解释说,子路性格莽撞,所以让他注意克制;冉有行事畏缩,因此要鼓励他大胆去做。此故事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举一反三 D、温故知新
-
7、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下列选项能体现其政治主张的是( )A、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依法治国,加强君主权力 D、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
8、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种类丰富,广泛使用。齐、燕主要用刀形钱币,韩、赵、魏三国用的布币似农具铺,楚国使用蚁鼻钱。这一现象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文化多元一体 B、货币铸造技术成熟 C、统一趋势加强 D、商业活动较为活跃
-
9、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齐国的位置应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10、该走势图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诸侯图数量(个)
A、日趋统一 B、战争残酷 C、战争规模大 D、局势动荡 -
11、公元前560年,楚共王去世,楚人商议谥号,说“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句话证明了南方的楚国( )A、善于征战四方 B、自认为属于蛮夷 C、版图靠近南海 D、已有华夏认同观
-
12、古人除了有姓名,还有取“字”的说法,“字”往往是名的解释或补充。下表是孔子部分弟子的姓名和字。由此可以反映出( )
姓名
字
姓名
字
冉耕
伯牛
司马耕
子牛
冉雍
仲弓
冉季
子产
A、孔子弟子很有文化 B、春秋后期出现牛耕 C、孔子弟子受人尊敬 D、春秋后期出现铁农具 -
13、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相会结盟,规定同盟国要言归于好,让各国人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周天子也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葵丘会盟说明春秋时期( )A、争霸战争很频繁 B、霸主有很大的影响力 C、争霸是为了结盟 D、霸主取代了共主天子
-
14、先秦古籍《尚书》记载“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下列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中,可以佐证上述文献资料的是( )A、
B、
C、
D、
-
15、近代名人梁启超认为:“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下列能够反映这一论断的传说有( )A、涿鹿之战后,蚩尤部落部分归附炎黄部落联盟 B、黄帝教人建筑宫殿,制作车舟衣裳,凿井取水 C、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品尝百草辨别药物来治病 D、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深得民心
-
16、考古工作者在距今约4300-4000年的山西陶寺古城遗址内挖掘出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 陪葬品丰富甚至有人殉的墓葬。这些考古发现最能说明当时的陶寺地区( )A、生产力不如早期原始社会 B、建筑水平有所提高 C、手工业已达到较发达水平 D、已进入了文明社会
-
17、原始农业种植发明后,人类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种植农作物,增殖农产品以获得生活来源,使生活来源有了可靠保障,从而解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这表明原始农业的发展( )A、促进了原始手工业与家畜饲养的发展 B、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 C、仰赖大自然的恩赐并受大自然的制约 D、促进人口增长并提高人类寿命
-
18、粟是一种喜干怕涝的农作物,陕西半坡遗址出土大量碳化粟粒;浙江余姚河姆渡地区水网密布,河姆渡遗址则有大量水稻遗存。这说明( )A、半坡原始居民偏好食粟 B、浙江余姚河姆渡地区温暖湿润 C、河姆渡原始居民偏好水稻 D、作物种植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
19、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火使得肉类、块状根等食物变得精细、高质量且易消化,从而促进了人类脑容量的增加。这表明( )A、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进化 B、火能够烤熟食物 C、火能驱赶野兽,保护人类 D、火能照明、取暖
-
20、人类从哪里来?达尔文从生物进化角度分析,认为人是从猿类进化而来。马克思从人类社会进化角度分析,认为劳动创造了人。若按马克思的观点,元谋人能成为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是因为发掘出了( )A、用火痕迹 B、门齿化石 C、粗糙石器 D、磨制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