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他们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我们了解这一信息的主要依据是( )A、考古发现 B、文字记录 C、民间传说 D、文学作品
-
2、阅读材料,按要求撰写短文。
对于西方社会来讲,法治传统才是支撑着民主制度生根发芽的核心。从古代的罗马,到封建时代的拜占庭,从旧世界的英国、法国,到新大陆的美国,经历了漫长的磨合与适应,法治传统成为西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深厚土壤。
——摘编自《论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发展与启示》
依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五个不同国家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表述成文, 220字左右)
-
3、
从14世纪开始,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革新】
材料一 14世纪前后,欧洲乡村经济出现新的面貌。重犁、马挽具等工具的使用,土地轮耕制度的革新,有效地增加了耕地的实际面积,耕种作物的品种增多,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 ……一批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市场等手段不断集中土地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新型地产。
——摘编自《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依据材料一,归纳农业“专业化”的原因。由此促进了哪一生产组织的出现? 建立起“新型地产”的人后来发展为哪一阶级?【思想革新】
材料二 “旧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它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被认为是冲破黑暗中世纪的一道“曙光”;“新运动”中的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无情批判是批判精神的重要体现。他们认为,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漫漫长夜,给人们带来光明与幸福。
——摘编自《世界通史》
(2)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二中的两个运动的名称以及它们的共同作用。(3)比较两次运动的批判目标有何不同? 写出两次运动的代表人物各一位。【制度革新】
材料三 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
——摘编自《大国崛起》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方式保证了制度的执行?材料四 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5)依据材料四概括美国民主实践的创新表现。【技术革新】
材料五 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后来向全世界扩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工业革命不仅体现在生产工具的改造、人造动力的运用、交通运输的进步,还体现在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摘编自《大国崛起》
(6)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英国的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举英国在“人造动力”、“交通运输”方面相关史实各一例。(7)综上所述,请你说说引发社会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
4、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哪个行业?( )A、冶金业 B、采矿业 C、棉纺织业 D、交通运输业
-
5、下图是《联邦共和制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意在强调美国的政治原则是( )
A、分权制衡 B、中央集权 C、天赋人权 D、法律至上 -
6、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A、结束封建专制,确立共和政体 B、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共和国 C、推翻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 D、推翻封建统治,确立君主立宪制
-
7、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如暴风,如骤雨,打垮了专制帝国,这场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议会重新召开 B、攻占巴士底狱 C、来克星顿枪声 D、苏格兰人民起义
-
8、“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妥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政治现象,它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体现这观点的史实( )A、英国“光荣革命” B、巴黎公社运动 C、法国的制宪会议 D、法国的三级会议
-
9、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最能印证这点的历史事件是( )A、罗马的扩张 B、三角贸易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
10、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 )A、荷兰和葡萄牙 B、葡萄牙和西班牙 C、英国和法国 D、英国和西班牙
-
11、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技术支持的发明是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
12、14世纪前后,在意大利许多自治城市里,商人投资开办作坊,雇佣一些行会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工作。出现了工人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这一现象反映了( )A、生产资本主义化 B、思想观念的解放 C、封建王权的强化 D、社会阶级的对立
-
13、古代阿拉伯人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下面史实最符合此含义的是( )A、阿拉伯人将中国的发明传入欧洲 B、阿拉伯人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C、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半岛统一的旗帜 D、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是《天方夜谭》
-
14、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主要源于( )A、幕府统治 B、武士集团建立 C、大化改新 D、殖民掠夺
-
15、“在一定程度上,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使材料中的“链条”形成的纽带是( )A、雇佣关系 B、血缘关系 C、军事扩张 D、土地封赐
-
16、按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
17、下列文明古国中,尼罗河孕育的是(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罗马
-
18、思想荟萃,争相辉映.清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播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理论上自成体系, 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较大.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
材料二 伏尔泰认为,中国道祐与政治、法律的结合,即为中国式的德治主义,成了公正与仁爱的典范. 他主张……欧洲应该引进中国的优良法律和道德。
—摘编自武斌著《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
材料三 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 “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 在艺术上有大美。
——摘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的一位代表人物。(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的哪项思想主张。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材料三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创始人是谁?他的学说集中在再一书中?(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当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
19、政治制度是稳定一个国家的基石,好的制度能推动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周王室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受封的诸侯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周朝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 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皇帝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天下为公”所指制度。(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目的、分封对象、及受封的诸侯应该放行的义务.(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组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构成部分及其历史影响;写出一例秦始皇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政治制度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
20、穿越历史的长河,探寻文明的脉络。历史活动小组计划参观一场彩陶展览,开启一段 寻根问祖的旅程。请你参与其中,帮助他们解决观展中遇到的问题。
展厅一【彩陶遗址】

人面网纹彩陶盆

整体呈橘红色,陶盆口沿上有四组对称的刻划符号,陶盆内壁上两个人面鱼纹和两个渔网纹,彼此相隔,两两对称。
中国新石器时代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展厅二【寻根溯源】
花卉纹彩陶盆

花瓣纹彩陶盆

花瓣纹彩陶盆
出土于江苏省邳州市大墩子遗址,表面彩绘有花卉纹,纹饰类型丰富,展开图形似绽放的花朵,对称而优美。
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白泥窑子遗址。口沿下施一周黑彩,留白部分呈花瓣状,以圆点做花心。
1978年出土于甘肃省泰安大地湾,腹部为六组花瓣,优美的弧三角构成花瓣,舒展的花瓣下方施以对称的圆点。
—摘编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网站等
展厅三【史料实证】
鱼纹陶盆
鸟纹陶钵

鱼鸟纹陶瓶
四鱼逆时针方向绕盆腹,构成连续的图案,呈游弋追逐之态。
上腹部绘写实的鸟的侧视形象,鸟纹俱全,生动流畅。
主题画面为鱼鸟共融。《山海经》中载炎帝后人“人面而鱼身”,黄帝之子“人面鸟身”。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猎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摘编自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紧密相连,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对过往的追溯与想象。…考古资料表明,人类已有数百万年的历史,而神话传说往往是对这些遥远时代的记忆与解释。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故事,虽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原始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与想象。…考古与传说的结合,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古代社会的认识,也为我们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摘自李零《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
(1)、根据展厅一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面鱼纹陶盆出土于A、B中的何处,并写出该遗址名称。(2)、指出展厅二中三件文物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并写出其背后所反映的中华文明特征。(3)、根据展厅三材料并结合远古传说,说明华夏族形成的特点;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考古发现和远古传说的关系。(4)、综合上述材料,请为本次展览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