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蛮族王国的建立让罗马教会意识到要寻求新的政治保护。而法兰克王国从克洛维到查理大帝,为了巩固统治和进行扩张,也深知需要罗马教会这样一个强有力的精神工具。材料体现欧洲中世纪的政治特点是( )A、封建王权至高无上 B、教权和王权相互利用 C、教会权力高于一切 D、教权与王权相互争斗
-
2、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其共同点不包括( )A、都诞生在亚洲 B、都曾被统治者利用 C、都主张忍耐顺从 D、都诞生在公元前
-
3、“虽然古代希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它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独领风骚。”以下四项中不能为上述言论提供依据的是( )A、儒略历是现在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B、宝贵的文学遗产《荷马史诗》 C、雕塑艺术中的杰作《掷铁饼者》 D、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
-
4、排序,是记忆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内湖②西罗马帝国灭亡③伯里克利改革④查理曼帝国分裂
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①④②③ -
5、公元前6世纪,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结束王政时代,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史实叙述错误的是( )A、与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 B、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C、公元前49年,凯撒夺权 D、国家决策权掌握在公民大会手中
-
6、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建立的帝国,使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接触、交流必不可免。”这一观点反映了亚历山大建立的帝国( )A、给东方人民带来了灾难 B、加强了东西方经济交流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 D、减少了东西方观念隔阂
-
7、古代希腊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这说明,古希腊( )A、奥运会缺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B、妇女有权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 C、奥运会导致城邦内部的男女对立 D、妇女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
8、在印度海德拉巴,一位印度父亲(吠舍)为了阻止女儿嫁给一位达利特(贱民)男孩,在光天化日下袭击了他们,并残忍地砍掉了女儿的手。导致这幕悲剧发生的历史根源是( )A、奴隶制度 B、采邑制度 C、封建专制 D、种姓制度
-
9、世界古代各区域的文明成果共同见证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如图中的内容体现了古代文明具有( )



古埃及象形文字铭文 楔形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
A、交互性 B、多元性 C、传承性 D、统一性 -
10、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B、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而来 C、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D、古埃及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
11、某班级开展了以“社会变革”为主题探究活动,搜集到了以下资料。
材料一 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苏联“一五计划”(1928-1932年)实施时期,正是西方经济一团糟的时期,面对这种糟糕的状况,美国借鉴了苏联的一些做法,顺利地渡过了难关。一些国家则走上了疯狂的扩军备战道路,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正是这一时期形成的。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分别反映出日、美两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变革。并分别概括上述变革发生前各自面临的困境。(2)、据材料一指出该变革为日本发展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材料二中美国的改革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是什么?(3)、据材料一二概括推动上述变革成功的共同原因。 -
12、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的三巨头
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
(1)、材料一、二中的会议签署的针对德国、中国的条约分别是什么?这两次会议主要解决了哪两类矛盾?(2)、通过材料一二中的会议,确立了一战后哪一国际新秩序?(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主要有哪些方式?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简图

材料二 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A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该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1)、材料一中的简图指的是哪两大军事集团?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二中A处的内容补充完整。该事件在一战进程中的地位如何。(3)、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一战对欧洲的世界地位有何影响。 -
14、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如下思维导图: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时期)列宁指出,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自觉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上而下的全国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据列宁《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材料三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其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进程》
(1)、写出材料一思维导图中①②的事件。(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第二阶段”的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资本主义世界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的形成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指出该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
15、1933年,罗斯福向国会提请通过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最终招募了超过300万青年加入到国家资源的保护工作中。此计划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自然环境保护 B、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C、推动国会进行改革 D、开始尝试国家干预
-
16、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C、认为苏联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性
-
17、如表为某历史著作中某一个章节的目录,该章节的标题应是( )
一、保卫苏维埃政权………40页
二、外交上的胜利…………42页
三、苏联成立………………43页
四、领导共产国际…………45页
五、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48页
A、苏维埃政权的初期建设 B、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D、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18、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小约瑟夫·奈在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指出“木头是深层原因,干柴和纸张是中层原因,划火柴是突发原因”。其中“火柴”指的是( )A、垄断组织的出现 B、列强间矛盾 C、大国争夺 D、萨拉热窝事件
-
19、关于《近代科学与文化》相关知识搭配不正确的是( )A、牛顿—英国——《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达尔文—英国—进化论 C、巴尔扎克—法国——《高老头》 D、贝多芬—法国——《英雄交响曲》
-
20、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各地霍乱多发,人们意识到城市的水质关乎居民的生死。1846—1865年间一共有51个市政府新建或购买了供水公司,取代了原有的私人水公司;在1866年到1895年,又有176个城市提供市营自来水。这表明英国( )A、工业革命推动民众消费观念更新 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受到严重挑战 C、公共事件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D、观念更新助推生产与资本的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