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举世无双的中华文明,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之感到骄傲和光荣。”七(1)班同学以“中华文明溯源”为主题开展下列历史探究活动,请和他们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探究一】孕育——曙光初现

    材料一   距今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位于黄河中游地区,这是一种新石器时期的遗存。仰韶文化在东亚地区走向文明社会的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扮演了华夏族群和华夏文明奠基者的角色。

    ——王明辉等《科技助力考古学——中国考古学百年纪念》

    【探究二】绽放——古国文明

    材料二   陶寺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遗址,距今约4300年至4000年。该遗址规模宏大,是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其考古发现分类如下:

    分类

    具体发现

    史料甲

    陶器、石器、骨器等生活用品,很多陶器有刻划符号(如朱书扁陶壶)

    史料乙

    大贵族墓葬中出土了陶龙盘、陶鼓、玉器、彩绘木器等精美文物,还发现用人殉葬,而有的平民墓葬空无一物

    高等贵族、下层贵族和一般平民的居住区各自分开,有明确的社会分工功能区划分

    史料丙

    城市规划和防御系统较为完善;宫城和宫殿群具有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功能,其中有朱书陶文、圭表等文物,世界最早的观象台,宗教祭祀区

    【探究三】传承——王朝时代

    材料三   1976年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了一座商代大型墓葬。墓主人妇好具有多重身份,既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又是女将军,还是大祭司。

    出土文物

    信息链接

    佐证身份

    妇好墓出土的玉凤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铲

    (商)汤自把钱以伐昆吾,遂伐(夏)桀。

    (周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持)黄钺

    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鼎

    妇好墓随葬铜方鼎,鼎内部铸有铭文“司母辛”。“司”通“祀”,“辛”是妇好死后的庙号。

    (1)、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仰韶文化彩陶的主要特征,并简要说明为何把仰韶文化称为“华夏文明奠基者”。
    (2)、教材第15页指出,“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请利用材料二中的史料乙、丙,仿照以下示例,从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两个角度,说明当时已进入文明社会。

    【示例】史料甲中有刻划符号的陶器,为私人所有物,说明当时出现了私有制。

    (3)、识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上出土的文物可以分别证明妇好的哪一身份。
    (4)、通过以上探究任务,谈谈你对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认识。
  • 2、古代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田租是国家赋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右表中不同时代的田租规定,我们可知(     )

    时代

    田租

    十税其一

    汉高祖

    十五税一

    汉景帝

    三十税一

    A、政策调整反映现实需求 B、汉代沿用秦朝赋税制度 C、经济水平决定执政理念 D、以民为本是统治者共识
  • 3、探讨“秦朝统治的得与失”时,某历史小组就下列材料的史料价值展开争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①秦李斯所书《琅琊刻石》

    ②汉贾谊所著《过秦论》

    ③钱穆所著《国史大纲》的第七章《大一统政府之创建:秦代兴亡与汉室初起》

    A、①是实物史料,可信度相对较高 B、②是名家名作,其史料价值更大 C、③是近现代著作,没有史料价值 D、三则材料均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
  • 4、下表是某班排练的一出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据此推断该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秦朝暴政

    戍边遇雨

    揭竿而起

    张楚政权

    A、项羽、刘邦起兵 B、长平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国人暴动
  • 5、里耶秦简是秦代洞庭郡迁陵县的官方档案。其中一片简牍记载:“故邯郸韩审里,大男子吴骚,为人黄皙色,隋面(椭圆脸),长七尺三寸。”由此可以看出秦朝时期(     )
    A、官方档案统一用小篆编写 B、建立了严密的监察制度 C、档案都记录在里耶秦简里 D、身份信息管理严格详细
  • 6、左图右史是传统的治史方法,要求“索象于图”。通过下列两幅图,可以看出(     )

    A、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B、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先秦民族关系的变化
  • 7、三星堆遗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考古发掘始于1986年,当时的考古现场只有临时搭建的简易草棚。2022年的三星堆遗址考古现场建造了考古方舱,利用环境调控系统保护出土文物。我们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到(     )

    A、考古方舱解决所有考古难题 B、科技考古完全取代传统考古 C、科学技术提高了考古的效率 D、中国考古文保技术领先世界
  • 8、“奔赴星辰大海,追问寰宇苍穹”是中华民族昂扬的“飞天梦”。从下面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     )

    《最新火星影像:“祝融号”近距离“看”降落伞与背罩》

    《“嫦娥一号”——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

    《“夸父一号”持续监测太阳活动日面复杂黑子活动引发地磁暴》

    A、中国的宇宙观古今一脉相承 B、中国航天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 C、唯有新科技才能助力中国梦 D、传统文化在航天新时代的延续
  • 9、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发扬孔子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C、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D、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 10、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记载:“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与以下哪一观点一致?(     )
    A、奉法者强,则国强 B、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 C、巧言令色,鲜矣仁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11、《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反映的是(     )
    A、灵渠的开凿 B、大禹治水成功 C、长城的修筑 D、都江堰的修建
  • 12、下图为战国铜壶及其刻有水陆攻战场景的图案。该铜壶图案描绘的内容可印证战国时期(     )

    A、社会正礼崩乐坏 B、兼并战争规模宏大 C、铁器牛耕的进步 D、秦王嬴政一统天下
  • 13、鲁国大夫季氏在其家庙的厅堂里用八佾(天子专用的乐舞规格)奏乐舞蹈,孔子对此感慨:“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面对以下哪一场景最有可能发出同样的感慨?(     )
    A、郑国国君使用九鼎八簋 B、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名义争霸 C、魏绛提出“和戎”主张 D、诸子百家在稷下学宫展开学术辩论
  • 14、甲骨文作为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单字超过4400个,但被成功识别的只有三分之一。下页是一个甲骨文单字的破译信息,由此我们可知(     )

    甲骨文

    字形分析

    运用语境

    印证

    屯通“蠢”,“蠢动”“动乱”之意

    形似发芽的小草

    商晚期甲骨卜辞:屯人方(东夷方国)《诗经》:“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成语:蠢蠢欲动

    末代商王纣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A、只有通过考古新发现才能破译甲骨文 B、甲骨文研究是还原历史的重要途径 C、甲骨文的破译说明汉字结构已经成熟 D、甲骨文反映了商朝已产生宗教信仰
  • 15、相传禹铸九鼎,象征九州,统治范围北至燕山,南达南岭,西至陇东。但根据考古发现,夏朝的统治中心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由此可知(     )
    A、考古发现证明传说没有可信度 B、中国疆域概念已经形成 C、夏朝的统治从中原向四周辐射 D、九鼎象征贵族身份地位
  • 16、龙是华夏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下图是不同地区文化遗址出土的龙。据此可知,华夏文明(     )

    A、起源最早 B、多元一体 C、复杂多样 D、一成不变
  • 17、最合适作为下列一组文物的主题是(     )

    A、先民的审美意识 B、文明的有序演进 C、生产工具的进步 D、原始农业的繁荣
  • 18、《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一书指出:“据古地磁断代测定,西侯度文化(西侯度人)的年代为距今180万年,是华北地区最早的文化遗存……西侯度文化的发现,不仅提早了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历史,也提早了人类用火的历史。”由此可知(     )
    A、依靠科技创造历史 B、西侯度人会人工取火 C、历史研究与时俱进 D、中华文明起源于华北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他出身于富有家庭,早年当过测量员,后成为议员,带头反对英国统治。1775年至1783年任大陆军的总司令。1787年主持立宪会议,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以取代《邦联条例》。1789年,当选美国总统,1793年赢得连任。1799年12月14日在弗农山庄逝世。他没有致力于在联邦层面废除奴隶制,但在遗嘱中声明解放他自己的黑奴。

    材料二   他先后领导军队从西方殖民统治中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拿马、秘鲁和玻利维亚,并促进民主意识形态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参与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她与圣马丁遥相呼应,为南美洲脱离殖民帝国的统治,争取独立发挥了关键作用。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他”的各自名字。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他”各自抵抗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的活动各自发生在哪一战争或运动中。
    (3)、根据材料一、二,从“他”的各自活动中,概括其身份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包括《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等共17个文件,使农奴人身得到解放。在获得人身解放的同时,可赎取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按该法令解放的农奴共有1025万。1863年和1866年,又先后两次颁布法令,完成了农奴制度的废除。

    1861—1881年间,俄国布匹的生产增加了两倍,织布工厂排挤了手工织布业。1860—1890年,生铁的产量由2050万普特增至5660万普特;钢产量由.1250万普特增至52000万普特;煤的产量由1800万普特增至36700万普特。1866年俄国的工厂不到3千个,1903年已近9千个了。1865~1895年,俄国的铁路已由3374.俄里增至31728俄里。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此后也走上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了继英法美之后的一大工业强国。

    材料二   明治政府一成立就宣布了施政纲领——《五条警文》。1871年7月宣布“废藩置县”,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新政府取消了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效法西方国家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明治政府还“改历”、“易服”、“剪发”等,以改革中世纪的风俗习惯,提倡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在政府的大力扶植和保护下,从80年代中期起在日本出现了早期产业革命的热潮。它几乎扩展到一切主要产业部门。特别是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发展得异常迅猛。日本的钢铁、煤炭、纺织等产业蓬勃发展,逐渐摆脱了农业社会的束蝉。日本从此积极与西方国家进行外交往来和贸易合作,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以上均摘编自《世界近代史》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材料二所述的改革名称。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两场改革的不同之处。
    (3)、综合材料一、二和上述问题,谈谈你从上述改革中得出的认识。
上一页 1057 1058 1059 1060 106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