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这段话提倡的是(     )
    A、文学革命 B、反对旧道德 C、民主思想 D、学习科学
  • 2、某作家在新文化运动中想发表一篇反封建思想的文章,但是又不知在哪里发表为好,你给他推荐的是(     )
    A、《时务报》 B、《新青年》 C、《民报》 D、《国闻报》
  • 3、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其代表人物有(     )

    ①陈独秀 ②康有为 ③孙中山 ④胡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4、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写道:“夫去(废除)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孙中山抨击的是(     )
    A、袁世凯复辟帝制 B、列强的侵略 C、清政府的腐败 D、北洋军阀割据纷争
  • 5、1913年,孙中山听闻好友遇难,亲致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该挽联中的“公”是指(     )
    A、梁启超 B、蔡锷 C、黄兴 D、宋教仁
  • 6、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1912年3月11日生效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有人这样评价:“因人设法,盖有不得已之苦衷在也。”这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
    A、企图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 C、争取各国外交上的承认 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约法规定的“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意义不包括(     )
    A、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肯定了君主立宪制度 C、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 8、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辛亥革命的文献史料是(     )
    A、 B、 C、 D、
  • 9、“10月12日,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26日,课毕后阅报纸,如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以上是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
    A、辛亥革命的原因 B、辛亥革命的发展 C、武昌起义的胜利 D、辛亥革命的影响
  • 10、“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反映的发生于1911年的历史事件是(     )
    A、萍浏醴起义 B、广西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 11、孙中山先生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其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中核心民权主义对应的是同盟会纲领中的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平均地权 D、创立民国
  • 12、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华兴会 B、中国同盟会 C、光复会 D、兴中会
  • 13、中国近代史上,有这样一位革命者,他早在1894年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于是他创立了兴中会,他是(     )
    A、邹容 B、孙中山 C、陈天华 D、黄兴
  • 14、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
    A、变法的具体措施存在问题 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维新派急于求成 D、社会没有广泛支持
  • 15、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开始谋求与其经济地位相符的政治权利。戊戌变法中,最能体现这点的措施是(     )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发展农、工、商业 C、创办京师大学堂 D、编制国家预算
  • 16、1876年,年过花甲的他帅军入疆,采取“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策略,最终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他”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 17、洋务运动在地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康有为 B、奕䜣 C、曾国藩 D、宋教仁
  • 18、《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这样的构想:(     )
    A、抵制了西方侵略 B、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C、实现了社会公正 D、反映了农民的愿望
  • 19、依据下表,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开放的通商口岸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A、清朝主动开放力度加强 B、列强侵华势力深入内地 C、清朝通商口岸日益减少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0、有同学在阅读书籍时,看到如图的情景。该图片所涉及的史实应该是(     )

    A、英国倾销鸦片 B、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 C、中国在中法战争中取得“镇南关大捷” D、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
上一页 1052 1053 1054 1055 105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