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步练习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4)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3)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2016-2017年江苏泰兴市济川中学初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成武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1、李斯说:“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说明两人都主张( )A、通过改造儒学以维系统治 B、统一思想以维护国家稳定 C、厚今薄古以加强君主专制 D、实行德治以实现长治久安
-
2、历经百年,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道路。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见下列大事年表(节选)
时间
会议
内容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确立了党纲、党的奋斗目标及中心工作
1927年8月
八七会议
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计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45年4月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
1956年9月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主要任务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定了解放思想的方针,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97年9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移
2022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的理论名称。(2)、任意选择大事年表中相关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国以来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以来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手工业经济分散,劳动分散,劳动生产率低▪▪▪▪▪▪在城市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使党不得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业.手工业生产领域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回答: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的完成具有怎样重大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198O-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2)从材料二的国中反应出深圳经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出现这种发展趋势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大陆与台湾之间基本没有联系。1987年,对外贸易总额仅为0.5亿美元;而到2007年.两岸贸易额达到了1245亿美元,增长超过490倍;2008年1月至12月.两岸贸易额达1292.2亿美元。
——新华网
(3)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
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民问题。对下列两幅图片体现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巩固了人民政权 D、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
5、下图是画家赵延年于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由图可知,当时我国( )
多增加一分生产,多消灭一个敌人
A、积极生产支援抗美援朝 B、工业化建设的成就突出 C、掀起了统一祖国的高潮 D、实行集中劳动统一分配 -
6、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这场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顺应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而产生,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场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具备了创建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阶级基础……《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工人运动有效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而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建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在中国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提上了日程。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奋勇向前。杨靖宇、刘胡兰、董存瑞……他们为民族的解放与独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志愿军战士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197000多名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为了捍卫新中国安全、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而长眠于朝鲜土地上:雷锋、焦裕禄、王进喜……他们为民族发展奉献青春热血;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他们为民族走向强盛竭忠尽智,“今天,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1)、指出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性质。说明“这场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的具体史实。材料一认为这场运动有哪些重要特点。(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的必然性并探究其建立的条件。(3)、综合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
7、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表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挽救了中华民族危亡
-
8、“致远舰管带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鱼雷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材料中的致远舰“管带”是( )A、左宝贵 B、邓世昌 C、冯子材 D、丁汝昌
-
9、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对全国的通电写道:“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干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与该电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华北事变 B、七七事变 C、皖南事变 D、西安事变
-
10、近代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下列关于近代中国教育文化事业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1905年,清政府谕令停止科举考试
②《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③徐悲鸿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创作了《愚公移山》等鸿篇巨制
④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下图漫也中的学生们高举“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标语举行示威游行。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A、在上海率先发生 B、是以工人阶级为先锋的运动 C、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
12、中国大地从南到北,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A、创办黄埔军校 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C、消灭列强势力 D、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
13、毛泽东曾说“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了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1947年,共产党在农村解放区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打土豪,分田地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D、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
14、身处晚清的他,从维护王朝统治出发,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建议设立新疆行省。“他”是( )A、
B、
C、
D、
-
15、会议指明前行方向。根据下图所示的两个会议场景。对其描述都正确的是( )A、图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图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B、图一: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 图二: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 C、图一;是中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俞命的转折点 图二,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D、图一: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图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
16、下图呈现的是1930年部分地区党员的成分占比情况,这一现象可以反映出当时( )A、土地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 B、《天朝田亩制度》的效果显著 C、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
17、下图为1846年伦敦出版商印制的《<南京条约>版画示意图》,图画下角绘有“永远和好”中文字样的钢印图案。伦敦出版商印制此图旨在( )A、美化侵略行径 B、还原真实现场 C、开始学习西方 D、改善中英关系
-
18、下表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数量(单位:所)。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类型
1861 年
1871年
1881年
1891年
军事工业
1
11
16
30
民用工业
0
1
14
53
A、防止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B、始终贯彻“求富”理念 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坚持“实业救国”理念 -
19、《辛丑条约》规定,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这一规定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 )A、武力震慑 B、精神侵略 C、心理征服 D、制度征服
-
20、袁世凯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派亲信在上海火车站刺杀改组国民党的宋教仁,这些行为( )A、说明袁世凯已经复辟了帝制 B、加快了北洋军阀的割据 C、标志着护国战争的彻底失败 D、反映了袁世凯独裁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