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步练习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4)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3)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2016-2017年江苏泰兴市济川中学初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成武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太宗认为:“夫人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因此他注重农桑,轻徭薄赋,使社会经济繁荣起来。明初,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量力开垦土地。清初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三 明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如玉蜀黍(即玉米)、番薯(俗称地瓜),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特别是地丁合一之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49年)为1亿7 000万,至嘉庆十七年(1812年)增加到3亿6 000万。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B处和D处分别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这两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是怎样的?写出由B到C的转折性事件。(2)、材料二中,历代统治者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共同态度?结果如何?(3)、根据材料三,分析清朝前期农业产量迅速增加的原因。(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封建经济发展的因素。 -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名称
地位
隋朝
大运河
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郡,连接了五大水系,全长2 700多千米。大运河通航以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等作用,自古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明长城
它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它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扎军队,开展屯田,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今天,历史已赋予长城以全新的意义,升华为一条连接着中华各民族的纽带
(1)、根据材料,指出明长城东、西起止点。(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3、清朝在对外贸易方面,实行闭关政策,规定由朝廷特许的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
4、元朝最优秀的杂剧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代表作是悲剧。
-
5、明朝时,通过 , 结束了明朝与蒙古近200年的敌对状态,此后明朝与蒙古之间很少爆发大规模战争。
-
6、北宋王安石变法中,为了加强对民众的控制,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大力推行。
-
7、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是。
-
8、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材料反映出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对外开放 C、闭关自守 D、崇文抑武
-
9、图片承载着鲜活的历史。某班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图片,与这些人物相关的史实反映的主题是( )

张骞 鉴真

郑和 戚继光
A、祖国统一 B、中外交往 C、民族团结 D、抵抗侵略 -
10、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古代丞相由坐到站着禀奏事宜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
11、“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台湾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省
-
12、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统治》一课时,准备编写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课本剧,剧本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A、定都应天府 B、废除丞相 C、设立三司 D、成立东厂
-
13、在北宋中期,经济鼎盛成熟时期的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我国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比例竟达到惊人的30%以上。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了( )A、宋朝农业的进步 B、当时手工业十分兴旺 C、商业和贸易的兴盛 D、“交子”的出现
-
14、契丹开国君主阿保机重用汉人谋士,学习中原文化和制度。采用汉字偏旁创制契丹文字,建立孔子庙,春秋祭拜。他还创立南北面官制。这些措施的结果是( )A、促进了契丹族和汉族的根本交融 B、增强了契丹的实力 C、使契丹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空前加强 D、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
15、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方针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方针应该是( )A、重农抑商 B、崇文抑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自守
-
16、唐朝后期的天宝元年(742年)至元和年间(806—820年)南北方户数发生了巨大变化。北方由原来的373.7万户降为86.7万户,下降了76.8%;南方由311.8万户降为150.7万户,下降51.7%。造成以上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 B、安史之乱造成社会动荡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各级官员贪污腐败
-
17、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材料主要体现出科举制的特点是( )A、注重门第家世 B、取士方式多样 C、关注道德品质 D、公开公平竞争
-
18、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古人赞曰“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重大的影响是(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加强北部边防 C、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巩固隋朝的统一
-
19、请根据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

-
20、strong>.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材料二 “对台湾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不同于西藏,也不同于现在广东、福建的特区……台湾可以保留现有的社会制度,生活水平不会降,台湾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我们尊重现实。”——邓小平
材料三 下表是小明同学在互联网上搜集的海峡两岸交往的相关事件。
2017年2月3日
海峡两岸文艺界迎春书画展在台北登场
2017年7月25日
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
2017年9月18日
中国西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交流会在四川举行
2017年10月21日
“缘聚两岸情,筑梦丝绸路”,
2017年海峡两岸大学生进行创业交流
(1)、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产生这种乡愁的根源是什么?(2)、材料二对台思想主张是什么?邓小平时期最终形成的对台方针是什么?(3)、这些事件说明了海峡两岸交流的现状如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4)、习近平在出席《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时强调:“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说说你对祖国统一趋势的看法。并简述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