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请问材料一中“选贤与能”指的是哪一项制度?请列举两位此制度下产生的首领。

    材料二:夏建国属第一,中华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A_____(人名),从此公天下变家天下。夏桀本是亡国君,商汤灭夏建商朝。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商周决战在B____(地名),纣死商亡西周立。

    (2)请问材料中空缺的A (人名)和B (地名)分别是什么?材料中“家天下”是指哪一制度?

    材料三: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3)根据材料三,分析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及所学,指出该制度下诸侯的义务。
  • 2、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 了下面几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

    材料一:“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 举行盛大的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1)“轩辕”指的是谁?他和另一位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材料二:如下图

    (2)上面两幅图片表明原始人类已经过上定居生活。请说出图一和图二房屋的名称它们各自的代表性农作物是什么?

    材料三:

    (3)图三中北京人制造石器的方式是什么?由此可知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时代?图四中“屈子”指的是谁?他的楚辞代表作有什么?

  • 3、文字是历史文明传承的重要方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商朝 B、西周 C、东周 D、秦朝
  • 4、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 D、西周灭亡
  • 5、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后来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这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 6、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河姆渡人       ②元谋人       ③北京人       ④山顶洞人

    A、②③④①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
  • 7、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巨大的玄武岩石柱上(下图1),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者要处以死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它正文共有282条法规,内容广泛,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

    材料二   《罗马民法大全》(下图2)        内容: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役的地位。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地位:它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1)、《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哪个文明古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它在历史学界的有什么价值?
    (2)、为编纂《罗马民法大全》做出重大贡献的皇帝是谁?编撰此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3)、请以上述材料为例,论证“法律(法律文献)的颁布与实施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首席执政官梭伦在大多数公民的支持下推行改革,确定公民权利,开启了民主改革之路。此后又经历了多次改革,该国的民主政治终于获得确立。

    材料二: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废止私有土地、部民,实行公地公民制,皇室贵族、地方贵族的部民和屯仓、田庄,均收归国有;确定中央、地方的行政区划和组织,中央分京师和畿内(京都周围地带),地方分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

    材料三:面对变化了的形势,公元8世纪前期,某王国推行土地分封制度的改革。这场改革后,西欧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材料一中的“该国”是哪个国家?后来该国在谁主政时期达到全盛?
    (2)、材料二所述内容与世界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有关?根据材料二分析,推行这次改革的背景是什么?这次改革措施涉及了哪些方面?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某王国改革后西欧形成了怎样的社会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请你谈谈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 9、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淮溉、铸器造皿、达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

    ——摘编自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

    材料二   古代世界有游牧与农耕两大民族,彼此之间冲突不断,例如罗马帝国、两汉王朝都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罗马的对策是在抵御北方侵略者的同时,发动战争加强对地中海地区的侵略,但此举的结局是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两汉王朝则不然,面对威胁,一方面战争;另一方面本着“和为贵”的理念与传统的“合纵连横”策略,积极从外部世界寻找同盟者。

    ——摘编自张象《论古丝绸之路历史对现实的启示》

    材料三   隋朝与拜占庭的经济在6、7世纪之交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隋朝的统一稳定,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稳定的政局使拜占庭出现了“百业俱兴,商家云集"的繁荣景象。隋朝与拜占庭的经济发展都有赖于发达的交通。隋朝短短30多年,对中国的交通状况做出了很大改善,而拜占庭的交通设施为帝国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摘编自何承伟《中外文明同时空》

    (1)、材料一中涉及到了哪些亚洲古国文明?由材料可知它们共同的地理环境特征是什么?
    (2)、历史上西罗马帝国和两汉王朝分别受到哪个游牧民族的骚扰?依据材料二指出,汉王朝面对威胁采取的与罗马帝国不同的对策及其具体史实。
    (3)、依据材料三,归纳隋朝和拜占庭帝国经济繁荣的共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隋朝改善交通的一例具体史实。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不同文明应该如何相处?
  • 10、人类文明交往的方式主要有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两种。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历史学家认为,亚历山大让希腊文化成为当时已知世界的主流文化。他又倡导二种在当时超乎一个国家或一种文化之上的一种普遍的文化,打破了传统的文化界限。但是,亚历山大的野蛮侵略给东方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马其颈军队所到之处,洗劫财物,掠夺人口,大批居民被杀戮,成千上万的人被卖为奴隶。

    材料二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材料三   阿拉伯人从中国引入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炼丹术和中医学等科学技术成果。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人从被他们征服的亚里山大、大马士革等地搜集了古希腊典籍,还从拜占庭收买古希腊手稿,并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文。

    ——《阿拉伯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

    (1)、依据材料一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所说“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
    (3)、根据材料三,说一说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 11、小历同学送给妹妹一本儿童绘本(目录见下图)。据此可知,这本书属于(     )

    A、古希腊神话 B、中国远古传说 C、阿拉伯文学 D、古代印度故事
  • 12、雅典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时期发展到高峰,他扩大公民权利,公职人员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给予公民参政机会;他还建立了津贴制度。这些措施有利于(     )
    A、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B、雅典居民人人平等 C、完善雅典选举制度 D、增强民众责任意识
  • 13、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的佛教诞生于
    A、古代希腊 B、古代印度 C、阿拉伯半岛 D、古代中国
  • 14、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削成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板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梵文 D、拉丁字母
  • 15、亚里士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对这句话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B、古埃及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C、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D、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而来
  • 16、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细节中,延长历史的长度,拓展历史的宽度,挖掘历史的深度,我们就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表一:

    西方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2世纪

    大学兴起

    13—14世纪

    出现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13世纪末

    英国议会产生

    14—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8年

    英国发生“光荣革命”

    17世纪后半期

    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60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年

    美国独立战争

    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9世纪30年代

    法拉第证明电磁感应现象

    表二: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276年

    元灭南宋

    1368年

    元朝灭亡,明朝建立

    1380年

    明朝废丞相,强化君权

    1381年

    明朝令商贾之家只许穿布

    1405—1433年

    郑和下西洋

    1596年

    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

    1637年

    宋应星著成《天工开物》

    1644年

    清军入关

    1724年

    雍正帝下令禁止基督教在中国传教

    1729年

    雍正帝设军机处

    1757年

    清政府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留广州对外通商

    17—19世纪

    清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1)、根据表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2)、英国学者李约瑟(1900——1995)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请你根据表一、表二并结合所学,以“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200字。
  • 17、

    棉花及棉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产品之一。

    材料一   两汉时期,棉花便已在西域落户。虽然此地种植的系通过印度或阿拉伯传来的非洲棉(草棉),纤维质量较差,但这种棉耐干旱,适于河西走廊以至陕甘地区种植。唐宋以后,棉花在西北广大地区逐渐推广。

    ——摘编自殷晴《西域经济——对新疆开发史上若干问题的思考》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两汉时期棉花在西域得以种植的原因并写出这一时期中央政府管理西域设置的机构。

    材料二   18—19世纪,棉纺织业成为英国经济的核心。

    18—19世纪英国部分行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表(百分比)

    时间

    棉纺织业

    钢铁工业

    煤炭工业

    毛纺织业

    1770

    2.6

    1801

    17

    1831

    22.4

    6.7

    7

    14.1

    ——摘编自【美】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英国棉纺织业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原因。

    材料三   1839年,英国在华散商报告本国棉制品在中国“现在虽然有限,可是因为价格低廉,将来可望增加……它所开辟的英国工业品市场是不可限量的”。在棉纺织利益集团助推下,英国国内的新闻报道也表明了纺织商人的目的并呼吁政府使用政治或者军事力量以保护他们的贸易通往世界市场。

    ——摘编自杨松《英国棉纺织利益集团对华贸易的介入及其影响》

    (3)依据材料二,说出英国纺织商策划对华战争的目的,并依据所学说出战后签订条约的名称。
  • 18、综合探究题。根据要求完成探究。

    材料一   这两者的关系不调解好,英国将永远在痉孪中震颤。终于,这个关系调解好了,不过,这一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在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测源》

    材料二   下图所示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在全球性的、激烈的帝国静突中发生。……路易十六和他的大臣们在政治上陷入极其局促的境地。

    法国处于全球性危机的中心。整个欧洲发其以外地区都感受到了法国激进革命的冲击。……其他欧洲大国——从奥地利、普鲁士到英国和西班牙——对革命感到厌恶,认为这些动乱会葳胁到它们自己的社会和国际秩序,它们准备成立一个军事同盟来粉碎革命。

    ——【澳】彼得·麦克菲《自由与毁灭:法国大革命,1789—179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此后三百年“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图示权力架构确立于美国哪一年颁布的宪法?并指出这部宪法的不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
  • 19、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文明的交流和碰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时期是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时期,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更是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开放和包容,使得中国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创造出了新的文化形式和艺术风格,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时期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繁荣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世界各地物种交流的历史事件,并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中国倡导的文明交流理念的基本内容。
  • 20、下图是李华同学整理的学习卡片,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内容是(     )

    佃户使用领主的磨坊、酿酒机、面包炉等,都必须缴纳使用费

    每年的复活节、圣诞节,佃户还要向领主送鸡蛋、鸡一类的礼物

    教会也向佃户征收“什一税”

    农奴的女儿嫁到庄园以外的人家,要缴纳一笔“婚姻捐”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B、教会在欧洲的地位 C、西欧中世纪庄园 D、欧洲中世纪城市
上一页 213 214 215 216 2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