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步练习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4)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3)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2016-2017年江苏泰兴市济川中学初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成武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1、七年级(1)班的同学通过线上进行了“走进历史博物馆·追寻华夏文明足迹”的项目化主题学习活动。下面是他们准备展出的项目成果,请你帮助完成。
展板一【介绍历史文物—溯源远古石器文明】
卡片一

藏馆地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名称:烧骨
生活推断:北京人会使用火烧烤食物。
卡片二

藏馆地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名称:砍砸器
生活推断:____________
【任务一】一组同学制作了文物介绍卡片。请你仿照卡片一示例,完成卡片二的制作,并简述化石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
展板二【描述历史场景—探寻原始农耕文明】

【任务二】二组同学在陕西仰韶文化博物馆见到了如上展品,请选择至少4个展品合理描述半坡人的生活场景。
展板三【进行历史解释—实证华夏文明五千年】

藏品简介:礼器,象征着军事和宗教权力。最早始于崧泽文化的石钺,至良渚文化时期,玉钺与玉琮、玉璧一起构成了用玉制度的核心,是显贵者阶层特定身份地位的玉质指示物。良渚文化玉钺一般有长方梯形玉钺和扁方梯形玉钺两种类型,其最高形式一般由钺身、冠饰、端饰三部分组成。
藏品名称:双孔玉钺
【任务三】三组同学展现了良渚博物院藏品玉钺及其简介,请据此指出它的功能,并说明其历史价值。
【任务四】通过这次项目化主题学习活动,谈谈你的感受。
-
2、西汉初年,匈奴不断袭扰边郡。汉高祖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高祖采取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稳固政权恢复经济 B、缓和与匈奴的矛盾 C、促进民族间的交流 D、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
3、历史地图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地理状况,包含着丰富的时空信息。从下图中能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陈胜吴广起义( )
A、源于秦朝的暴政 B、控制了大泽乡地区 C、推翻了秦朝统治 D、在荥阳建立政权 -
4、秦统一六国后,又派兵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回被匈奴占领的地区;并修筑了“万里长城”。这些措施反映了秦朝重视( )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帝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C、水路交通网络的构建 D、边疆地区的开拓经营
-
5、下图反映了秦朝建立后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两项措施。它们产生的影响是( )

A、结束了征战混乱的局面 B、促进各地经济发展和交流 C、使政令在全国顺利推行 D、带来思想文化发展到高峰 -
6、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定于一(统一)”,墨家主张“一天下之义”,道家主张“抱一”“得一”,法家主张“作一”。材料表明诸子百家( )A、主张君主专制 B、代表下层人民利益 C、治国理论相同 D、强调国家趋向统一
-
7、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据此可知,他学习的相关著作是( )
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A、《道德经》 B、《论语》 C、《孟子》 D、《韩非子》 -
8、商朝为巩固统治,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这突出说明了商朝是典型的( )A、原始社会 B、奴隶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
9、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发现了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内城有一个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等。这些发现说明良渚古城( )A、代表早期人类进化到最高阶段 B、已进入奴隶制国家 C、经济发展水平与组织能力较高 D、阶级分化异常明显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图A为西周分封制示意图,结合所学指出西周实施分封制的依据?材料一表明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政治格局有何变化?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稳定,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秦王嬴政即位后,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
——摘自人教版七上教材
(2)依据材料二,概括秦完成统一的条件。写出图A中秦朝长城的起止点。秦的统一有何意义。
材料三:

(秦朝)建立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效的制度。
——摘编自马克毒《世界文明史》
(3)材料三中“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制度”名称是什么?依据图示概括这一官僚制度由哪些具体制度构成。
材料四: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
(4)依据材料四,概括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有哪些?并分析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5)综合上述,结合所答,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认识。
-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A王朝是________(人物)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定都于________(地名);图B王朝于________年建立,定都于________(地名)。
材料二:战国时期,魏、楚、赵、秦等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李惺在魏国推行变法……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在当时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七年级教材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改革的目的。并结合所学,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两位人物的核心思想和政治主张。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怎样的繁荣局面。
(4)春秋战国时期呈现动荡与变革的特征,结合所学分析其根本原因。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对社会变革的认识。
-
12、秦始皇建立的中央行政机构中起到监察作用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
13、如下图是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何尊。该青铜器主要用于( )
A、祭祀 B、战争 C、饮食 D、占卜 -
14、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的是( )
①统一文字②严刑峻法③焚书坑儒④修建长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5、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郡县制度。秦朝推行这一制度目的( )A、强化经济管理 B、加强思想控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抵御匈奴侵扰
-
16、公元前356年秦国进行商鞅变法。这里的公元前356年处于( )A、公元前3世纪初期 B、公元前3世纪中期 C、公元前4世纪初期 D、公元前4世纪中期
-
17、下列属于战国时期墨家学派思想的是(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人们互爱互利,反对残害生命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1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下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以百姓心为心。
——《道德经》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管子•牧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A、以民为本 B、以法治国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 -
19、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美称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长城
-
20、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 )
①建立三公九卿制②确立县制③奖励军功④鼓励耕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