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81年,全国轻工业部、商业部联合制定了“全国统一服装号型系列标准”,首次科学归纳了我国男、女正常体型数据规律,为服装设计和生产提供了依据,推动了服装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这一举措主要体现了(   )
    A、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主导产业发展 B、以人为本与科学服务民生的理念 C、国有企业改革推动行业标准化改革 D、对外开放实现了与国际标准接轨
  • 2、1987年,国家“863”计划将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袁隆平组建了相应的研究协作小组,开展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这体现了(   )
    A、科学家个人努力是科技发展决定因素 B、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 C、政府在推动科技攻关中发挥重要作用 D、国际技术合作是农业科技突破的动力
  • 3、1983年中央外事小组会议提出,要适当调整对美、对苏政策,对长期处于僵冷的中苏关系适当加温。同时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加强对西欧各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工作。据此可知,此时(   )
    A、中国注重推行全方位外交 B、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共识 C、西方掀起与中国建交高潮 D、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
  • 4、章含之在回忆录里写道:“‘红色中国’像一股巨大的旋风,席卷着这个经历了20年风霜的最大的国际组织。中国终于昂首阔步地走进了这个大厅,打破了美国的封锁,参与到世界大事的重大决策中来。”她描述的事件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 5、1980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提出“人人搞体育”的号召,相关部门联合下发《加强全军体育工作意见》,要求积极开展军事体育活动。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升军队文化教育水平 B、推广全民健身运动 C、增强官兵体质和战斗力 D、备战国际体育赛事
  • 6、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台湾当局先是提出“三不政策”,后又被迫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中国共产党又立即落实有关政策,设置相关机构促进两岸交流。这反映出(   )
    A、两岸的青年积极开展互学互鉴的活动 B、大陆已经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C、大陆充分展现推动两岸和平统一诚意 D、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历史十分悠久
  • 7、自1999年澳门回归至2023年,澳门与内地的贸易总额从12.4亿澳门元增长至680亿澳门元;2004年,内地与港澳启动“姊妹学校”计划,增进青年交流,同时港澳著名高校与内地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并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这体现出(   )
    A、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B、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实施管治权 C、港澳与内地交流合作日益深化 D、“一国两制”的方针发生变化
  • 8、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制定的四部宪法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出明确规定,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制度与原则。随着宪法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治化进程不断推进。这反映出(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宪法的实践基础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受到国际影响 D、宪法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 9、某校学生在进行“图片再现复兴之路”的项目式学习中选取以下内容设计了一块展板,该展板的主题是(   )

    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

    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A、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 B、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 C、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D、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 10、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以下资料,他们探究的是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如何形成和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

    《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成果 C、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1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吸引大量外资进入,形成东亚地区产业链。这种区域产业分工与价值链的形成,带动了周边国家和地区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与经济起飞。这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A、推动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 B、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发展 C、极大的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D、彻底解决世界贸易争端
  • 12、2013年至今,我国陆续在广东、上海、陕西、新疆等地设置22个中国自由贸易区。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占全国约五分之一的外商投资和进出口总额。这推动了我国(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沿海经济特区的试点和推广 C、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13、1979年5月,国家相关部门选择八家企业作为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试点。同年7月,国务院扩大试点范围。同年底,全国试点企业扩展到4200个,1980年6月达到6600个,这一过程体现出改革开放(   )
    A、促进农村乡镇企业产生 B、推进的步伐循序渐进 C、推动了企业所有制变化 D、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 14、1980年,党中央指出:“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面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这一指示(   )
    A、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B、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C、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D、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15、1978年后,《人民日报》在报道中逐渐增加了对经济建设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在八十年代初,关于科学技术、工业、农业现代化的报道大幅增加。这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国有企业改革开始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改革取得巨大成就
  • 16、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探究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关系时整理了以下材料,这说明“两个30年”之间的关系为(   )

    改革开放“前30年”的发展成就(部分)

    对改革开放后30年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已经达到了8亿左右:中国的文盲率也从建国时的80%降到1978年的35%以下。

    为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人力资源。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在工农业生产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达到了74.8%,重工业所占工业的比重达到56%,工业体系基本完整。

    为中国从“世界工厂”到“制造强国”的跃升打下坚实基础。

    A、“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奠定基础 B、“后30年”是对“前 30年”的否定超越 C、“前30年”与“后30年”发展没有关系 D、“后30年”改变“前30年”的社会制度
  • 17、右图是1959年杨焕照创作的《田园瓜果熟满载送市场》年画,呈现出一片丰收喜悦的场景。这一作品(   )

    A、激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热情 B、真实再现当时农业生产成就 C、反映改革开放后服饰的变迁 D、说明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 18、《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到,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其中第二步是,“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完成“第二步”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推行土地改革 C、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 D、完成三大改造
  • 19、“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钢材品种从170多种增加到370多种,复合不锈钢板、汽车用薄钢板、无缝钢管等均可自主生产,钢材自给率由5%提高到86%。这反映出(   )
    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B、我国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 C、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进 D、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建设方针取得成效
  • 20、新中国在土地改革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基本都须经农民协会讨论、决议然后才能执行,农民协会组织成为土地改革的主力军。这一现象说明土地改革(   )
    A、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为国家工业化准备条件 C、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 D、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上一页 180 181 182 183 18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