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学习不能“跑马观花”,无论个人、民族、国家都要善于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学习范围从枪炮、轮船扩大至矿冶、纺织、火车等领域;学习主体从官员扩大到绅商;学习领域从军事、工业扩大到科技、文化,从而拉开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序幕。……但洋务派对于政治制度方面则毫无举措,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规划……这次现代化道路探索归于失败。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洋务运动有何地位?
(2)、材料二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1865至1867年间,平均每年发生的农民起义为50余次。城市贫民起义超过16次。19世纪中期。欧美列强纷纷侵入亚洲各国,日本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殖民的对象。——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据材料二,概括当时日本面临的内忧外患。结合所学,指出日本为解决危机而采取的重大行动。
(3)、材料三 这场战争的战败!……还有这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件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摘编自吴玉章《辛亥革命》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亡国条约”与哪次战争有关?列举一位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此次战争对中国有何影响?
(4)、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向西方学习,有人认为材料三中“这场战争”检验了两国的学习成绩。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
2、“史论”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下列各项中属于“史实”的是( )A、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导火线 B、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C、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标志“二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D、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取得胜利,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
3、“1917年11月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冲进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主要领导人,临时政府被推翻。”上述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俄国二月革命 B、攻占巴士底狱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日本偷袭珍珠港
-
4、历史人物创造历史,历史长河也造就了历史人物。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一项是( )A、瓦特→改良蒸汽机 B、彼得一世→废除俄国农奴制 C、林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 D、达尔文→进化论
-
5、14—15世纪上半叶,人类文明在欧洲社会的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爆发了一场令人惊叹的运动,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该运动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启蒙运动 C、文艺复兴运动 D、日本倒幕运动
-
6、康康同学参观革命圣地井冈山,深受启发,绘制右图。对该图所示历程概括全面的是( )
A、近代化的探索 B、坚持救亡图存 C、道路决定命运 D、人民生活改善 -
7、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个梦想”是(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经济总量世界第一
-
8、近年来,我国的人工智能、深空探测、深海探测世界领先,时速600公里的磁浮列车下线,新能源汽车全球畅销,北斗导航系统100%国产化……现虽诸多领域已世界“领跑”,但我国工业化却“起跑”于(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
9、《新华日报》曾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西亚危机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打击敌人。”这场会战是(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
10、“将博古、李德‘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作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材料所述史事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
11、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是( )A、武昌起义 B、护国战争 C、二次革命 D、北伐战争
-
12、“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13、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右图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主题( )
第1课 鸦片战争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14、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右图反映了( )
A、铁器和牛耕得到推广 B、汉朝牛耕技术的改进 C、隋朝灌溉技术的提高 D、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 -
15、“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千百年来,人们对诗中提到的皇帝褒贬不一,有人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的突出贡献是( )A、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 B、创立殿试制度 C、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D、创立科举制度
-
16、《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者是司马迁 B、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 C、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秦始皇、华佗都被记载在内
-
17、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没有达成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预期目标,却造就了一项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成就。这项成就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促成昭君出塞 C、开辟丝绸之路 D、实现盐铁专卖
-
18、某历史小组收集到“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反映的史实是( )A、大泽乡起义 B、刘秀起义 C、黄巾起义 D、太平天国起义
-
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秦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举制的建立与发展重大事件表
时间
历史事件
隋文帝时
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
创立进士科
唐太宗时
进士科成为科举考试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时
创立殿试
宋初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1)、根据材料指出创立科举制度的皇帝。宋初发展科举制落实了哪一方针?(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结论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