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诗圣”杜甫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有“诗史”之称。他在《无家别》中写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这反映了( )A、天宝年间社会繁荣开放景象 B、安史之乱对社会的极大破坏 C、藩镇割据造成人民生活困苦 D、黄巢起义沉重打击唐朝统治
-
2、 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下图中的这些史料属于( )
人面鱼纹彩陶盆 司母戊鼎 商鞅方升 圆形方孔半两钱
A、文献史料 B、口述史料 C、实物史料 D、图像史料 -
3、 认识历史联系,体悟历史规律,能照亮人类前行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历史兴趣小组想通过对相似历史现象的考察,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此,他们准备开展“开放与发展”为主题的辩论赛,正方拟定的观点如下:
观点1:文明交融推动社会进步
观点2:互联互通促进世界发展
材料二 同学们关联中外历史,聚焦航海大事件,总结出下表的内容纲要,以作参考。
比较项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不同点
背景
以农耕为代表的内陆文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以商业为代表的海洋文明资本主义兴起
时间
1405—1433年
1487—1522年
规模
60—200多艘船,首次27000人
3—5艘船,最多的一次265人
目的
宣扬国威,加强联系,朝贡贸易
殖民扩张,掠夺财富,资本原始积累
影响
友好交往,经济文化交流,亚非海上交通线,人类航海事业,财政负担
相互联系,世界市场,物种交换,全球贸易,殖民地灾难,野蛮性,残酷性
相同点
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地区间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表中内容,关联中外历史相关知识,撰写一份辩论词。(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不少于100字。)
-
4、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夙愿。某班同学以此为出发点,开展主题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的项目学习。以下内容是学习中的一部分,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任务一】小组讨论,厘定时空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要更好的契合“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这一项目主题,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时间节点:1840年、1919年、1946年。
【任务二】小组合作,搜集资料
在分组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大家发现,需要继续搜集其他史事来充分的了解这一历程,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任务三】小组探究,撰写报告
通过对资料的梳理,大家一致认为: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屈不挠斗争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所以,学习报告的撰写要以此为落脚点。
(1)、请你指出这三个时间节点对应的重大史事。(2)、请你补充可以实证本探究主题的其他史事,要求不少于4个。(3)、请你撰写优先选择1840年、1919年、1946年三件重大史事的理由。 -
5、 1945年联合国正式成立,80年来,联合国在防止局部武装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这体现了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 )A、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B、解决人类环境问题 C、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6、1962年爆发著名的“冻鸡战”,美国提高地毯和玻璃进口税,欧共体也对美国冻鸡和家禽加税,美国又提高了欧共体卡车、酒类的进口税。最终,双方因国内产业受损,通过谈判取消加征关税。这表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是( )A、合作共赢 B、逆全球化 C、冷战对峙 D、霸权主义
-
7、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地区出现新变化: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这些变化反映了亚非拉地区( )A、殖民统治得到强化 B、开创国家干预模式 C、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D、民族矛盾彻底消除
-
8、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出台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发表了《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期间通过了《人权宣言》。这些文献都有利于( )A、君主立宪确立 B、联邦体制的建立 C、共和体制的创立 D、资本主义的发展
-
9、 巴黎公社失败后,《国际歌》诞生,其歌词中有:“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四十多年后,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这说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 )A、空想性 B、曲折性 C、人民性 D、普遍性
-
10、 辣椒原产自秘鲁,15世纪由南美洲传至欧洲,后经由海上贸易传入亚非沿海国家,并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重要食材。这主要得益于( )A、宗教改革 B、启蒙运动 C、工业革命 D、世界市场
-
11、 但丁的《神曲》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现实人物为主题;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他们的共同思想是( )A、现实主义 B、人文主义 C、浪漫主义 D、理想主义
-
12、 约公元前4000—3000年,古代文明在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欧洲爱琴海地区等世界多地诞生。这说明世界古代文明( )A、同质趋同 B、互融互鉴 C、多源多样 D、封闭隔绝
-
13、1962年12月兰新铁路竣工,2014年12月兰新高铁全线开通,从早期的“绿皮车”到如今的“绿巨人”,兰州到新疆的行程从三天缩短到12小时。这充分说明( )A、科技创新促进交通发展 B、交通拥堵得到极大缓解 C、综合交通运输网已形成 D、传统交通方式已被取代
-
14、 从书信到微信,从机械手表到智能手表,从固定电话到智能手机,从自行车到智能驾驶,从凭票购买到扫码支付,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上述变化的转折点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恢复联合国席位 C、万隆会议的召开 D、十一届三中全会
-
15、1953—195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9.6%,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是旧中国一百年所不能比的,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这得益于( )A、中共八大 B、改革开放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
16、 毛泽东说:“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斯大林曾言:“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避免两线作战”。这些论断一致认为中国抗战( )A、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 B、助推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 C、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D、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
17、 新文化运动时陈独秀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共意在强调( )A、思想解放 B、政治变革 C、文学革命 D、科学进步
-
18、 央视推出的原创国漫MV《振山河》的歌词中有:“一艘红船扬清波,何时还家国……百年丹心犹未改,昂首振山河”。与“一艘红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B、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工农革命运动发展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19、 胡适认为:“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砍断大树”是指( )A、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 B、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促进了社会生活变化
-
20、 江西省出土了700多年前的三角粽,外形和现在完全一致;乾隆时的《端阳故事图》记录了过端午节的各种场面,其中编彩绳、挂艾草、包粽子、观竞渡等习俗在今天也很常见。这可以佐证中华文明的( )A、连续性 B、创新性 C、包容性 D、和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