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观澜是龙华区一片历史悠久的街区,观澜见证了深圳的发展,也折射出时代的印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材料一 观澜古墟位于观澜街道新澜社区,东临观澜河,距今已有260多年历史。鼎盛时期的观澜古墟“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三教九流,不绝于市”,号称“小香港”。外国商品、国内商品都汇集于此,成为当时宝安、惠阳、粤北地区商贸的集散地。
观澜古墟,与东门老街、沙井清平墟、沙头角老街一起,并称为深圳“四大名墟”。唯有这座源于清初、盛于清末的观澜古墟被完好地保存下来。
观澜古墟总面积约2.6万平方米,由观澜大街、卖布街、新东街、西门街、南门街、龙岗顶街、立新巷等十几条街道、巷道所组成,古墟至今保持着岭南客家老墟市繁盛时期的布局和风格。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观澜墟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
观察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分析碉楼和骑楼建筑风格的不同,各有什么功能?骑楼门口的铁柱,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环境?
(3)、材料三 观澜古墟近十几年来经历了一系列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从2019年开始,龙华区对古墟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改造。其中,最具有亮点的是被誉为“深圳第一移”的澜阁(公益酒家)(见下图)。近些年,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观澜古墟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观澜古墟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中,你认为应坚持什么样的原则?请你为政府提不少于两条建议,助力观澜古墟的可持续性发展。
-
2、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增强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以来的英雄人物及其言论(部分)
时间段
英雄人物
言论
1840—1949年
邓世昌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孙中山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顾维钧
以文化言之,山东为……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是以如就本会承认之民族领土完整原则言之,胶州交还中国,为中国当有之要求权利
杨靖宇
我有我的信念,我们中国人全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材料二 中国近代以来的英雄人物及其言论(部分)
时间段
英雄人物
言论
20 世 纪六 七 十年代
王进喜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邓稼先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然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袁隆平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归纳出不同时间段的英雄人物的言论所体现出的时代主题。(2)、从上述材料中选择2~3个英雄人物,结合其言论,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3、习总书记指出:“每个民族,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崇尚的英雄,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1)、【英雄城市】对中国近代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下面史料反映的史实,分别说明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随后起义部队按计划撤出南昌,南下广东,准备在那里建立根据地,但在途中遭到敌人的封堵,损失严重。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整理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英雄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请你从下列英雄人物中任选一位简述其主要历史事迹。



黄继光 王进喜 袁隆平 杨利伟 (3)、【薪火相传】致敬英雄,传承精神,下图是我国设立的部分纪念日。请从以下三个纪念日中,任选其中两个从历史的角度简析其设立的目的。
(4)、“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传承英雄精神? -
4、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下所示历史地图的图例“▲”应是( )
A、
B、
C、
D、
-
5、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机关报《红色中华》上开辟“红板”专栏,表彰革命精神模范,下表说明( )
1933.1—1934.9“红板”专栏表彰概说
序号
标题
模范类型和表彰对象
1
紧急战争动员中的“红板名单”
节省经济模范、劳动模范;个人
2
节省运动的中央无线电队
节省经济模范;集体
3
帮助战费被服厂工人同志捐出工资
节省经济模范;集体和个人
4
大家起来革命竞赛帮助战争
节省经济模范;集体
……
A、体现共产党注重价值引领 B、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范围 C、表达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D、有利于赢得北伐战争的最终胜利 -
6、下图是江西民歌《请茶歌》的部分内容。由歌词可判断当时中国革命的方向是( )
A、走实业救国道路 B、领导工人运动 C、夺取中心城市 D、“工农武装割据” -
7、观察下列组图,其所表现的历史主题是( )
A、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B、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C、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巩固 -
8、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搜集了一些有关上海的资料。下表中“____”处应填的是( )
搜集的资料
探究主题
1.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集中地;
2.俄侨较多,便于掩护苏俄使者;
____于上海的条件
3.陈独秀开展活动的中心;
4.共产国际在华联络点;
5.政治活动十分活跃。
A、护法运动开始 B、护国战争发生 C、五四运动爆发 D、中共一大召开 -
9、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1912—1921年的时间轴。该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显著变化是( )
A、从专制走向民主 B、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的转变 C、从分裂走向统一 D、革命领导阶级和目标的改变 -
10、下图是1895—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统计图。根据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说法合理的是 ( )
A、这个数据是对的。戊戌变法中需要大力宣传新思想 B、应该是对的。因为这个图表出自一位学者的著作 C、这是符合史实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出现大量报刊 D、这个数据不对。1919年不可能增加这么多的报刊 -
11、1921年3月 8日,陈独秀撰文说:“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这可佐证新文化运动 ( )A、提倡科学主义 B、提倡诗礼教化 C、维护法律权威 D、关注男女平等
-
12、历史漫画是历史信息直观形象的表达。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影响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B、反映了世界的全球化潮流 C、表明北约集团的不稳定性 D、冲击了冷战国际关系格局 -
13、识读历史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两幅示意图反映的共同历史信息是( )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A、二战后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B、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调整 C、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D、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
1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最显著的现象乃是以国族生存与荣辱为号召,包藏野心的领袖们在许多国家借民心的怨恨与愤怒,集中权力于集权专制的政治体制,带领群众让国家走上奴役、战争与毁灭之旅。”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意大利 D、英国
-
15、一战后建立起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建立起了雅尔塔体系。这两个国际体系( )A、都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 B、都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 C、都有避免战争的有效机制 D、都标志国际格局中心的转移
-
16、下图是一张美国的宣传海报,图上文字为“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这张海报发表的时间应该是( )
A、1939年9月 B、1940年4月 C、1941年 12月 D、1942年 1月 -
17、1929—1933年,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各国选择了不同的解决方式和应对手段。下列史实与解决和应对经济大危机没有关联的是 ( )A、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B、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C、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D、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
18、这场危机开始于美国的金融业,很快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面对危机,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使美国走出了困境;德国和日本则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最终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据此判断当时的时代特征应是 ( )A、法西斯侵略扩张 B、国家干预经济 C、危机与应对 D、冷战与对峙
-
19、小夏同学围绕“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这一主题按阶段特征绘制了下面示意图,其中▲处应填写( )
A、太平天国运动 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纳米比亚独立 D、古巴改革 -
20、“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0千米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材料中“苏联人的创造”指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D、苏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