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表的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
时间
地点
内容
距今约8000年
河南舞阳
贾湖遗址“野大豆”遗存
距今约9000年
河南郑州
裴李岗文化石讎、石铲
距今约1万年
湖南道县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距今约1万年
浙江浦江
上山遗址出土碳化稻米
A、源远流长、多地发祥 B、南稻北粟、自然生长 C、起源单一、出自中原 D、磨制农具、技术先进 -
2、某学校九年级学生以“经济政策·国家治理”为主题开展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期经济政策探微】
材料一

根据材料 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间接过渡”的背景,并分析其“两允许”的成效。
(2)、【大萧条时期美国反危机实践探析】材料二
危机表现
反危机实践
证券市场的崩溃,引发了连锁反应,从此以后:开始了资本主义国家长达4年的大萧条时期⋯⋯银行、工厂、企业和投资者接二连三的破产使美国陷入了大萧条的深渊之中。这次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国家。对千百万人而言,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条件无法得到满足。
——摘编自杨林《中外经济史》
实施《紧急银行法》,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实施《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实施《联邦紧急救济法》;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实施《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保护劳工权利。实施《社会保险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摘编自魏绪乐《全面认识“罗斯福新政”》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危机表现”和“反危机实践”二者的特点。
(3)、【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探寻】材料三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选择其中两次“调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叙述完整)
-
3、某历史社团以“创新·前行”为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式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1)、【任务一:看图说史】

雅典卫域:公共活动空间有雅典广场,那里设有公民陪审法庭及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等重要权力机构

①
②
请根据图①、图②及所学知识分别说明雅典和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2)、【任务二:文献证史】材料 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难之时,变法维新思潮的灵魂是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与以前相比,变法维新思潮的爱国主义思想要更加广泛和更为深刻。维新思想家以抵御外国侵略为基点,着重于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改革和经济贸易的发展,从根本上实现祖国的富强,才能彻底摆脱民族危机……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中国清代思想史》
根据材料指出,戊戌变法的着重点是什么。有一种观点认为:“戊戌变法失败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3)、【任务三:数据论史】
以上是1860年与1900年,英、法、美、中等国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的数据。请你分析1860年的英国与1900年的美国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占比最大的原因。
-
4、某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这一规定首次从国际法角度证明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文件的规定维护了中国主权。主要原因是 ( )A、华盛顿会议分割了中国 B、雅尔塔会议损害了中国利益 C、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D、波茨坦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
-
5、威尔逊曾强调:“公正地解决中国事务,欧洲没有一个问题能和这件事情的重要性相比,这关系到世界未来的和平。”这一言论指导下的行动,最有可能的是 ( )A、成立了国际联盟 B、建立起欧洲均势的国际新体系 C、使德国被分区占领 D、加剧了美日在远东地区的矛盾
-
6、下表是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统计表。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
1951—1955年
1956—1960年
1961—1965 年
1966—1970年
1971—1975年
1976—1980年
11.5%
9.2%
6.6%
7.1%
5.1%
4.2%
A、新经济政策成效甚微 B、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 C、戈尔巴乔夫改革效果不佳 D、赫鲁晓夫改革出现重大偏差 -
7、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电灯泡,数年后电灯泡被广泛应用于照明设备;工程师贝尔研发出电话通信技术,不久后便建立了电话生产线;德国化学家珀金发明了合成染料,几年后该技术得以在纺织工业中大规模应用,这直接反映了 ( )A、石油化工领域美国一枝独秀 B、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C、科技成果源于工匠经验总结 D、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
8、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让统治阶级在无产阶级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无产阶级进行的革命实践活动是( )A、美国南北战争 B、法国里昂起义 C、巴黎公社成立 D、英国宪章运动
-
9、某研究小组在探究活动中通过翻阅英文文献得到以下词汇:Potato、Maize(玉米)、Tubacco(烟草)、sail,由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航海探险时代 B、工业蒸汽革命 C、电气科技革新 D、信息数字浪潮
-
10、从11—12世纪起,西欧众多自治城市的市民凭借特许状获得了立法与司法的权柄,他们消除了妨碍商入经济活动的障碍,废除了人身奴役制度。同时,这些自治城市的特许状被郑重地珍藏在市政厅之中。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城市自治 ( )A、未加强国王权力 B、冲击了封建体系 C、未完全摆脱领主 D、未导致分裂局面
-
11、周恩来总理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B、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C、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
12、《暴风骤雨》是现代作家周立波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一个有关被肆意侮辱压迫凌虐的弱者在外来强势力量支持和帮助下除霸复仇的故事,它的艺术吸引力、感染力主要就来自读者的复仇期待与复仇快感。据此推断,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可能是( )A、日本相继占领东北三省 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开展
-
13、根据图示内容,如果要为这些图拟一个主题,最合适的是 ( )




中共一大 南昌起义 渡江战役 开国大典 A、近代思想变革的轨迹 B、中共革命道路的探寻 C、国共两党合作的历程 D、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
14、九年级(3)班小诗同学在翻阅课外书时,发现有一图破损。如下图所示,该图反映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辛亥革命 C、创办《新青年》 D、五四运动 -
15、1898年,列强在中国展开了新一轮的扩张行动。同年3月,德国以“租借”为借口,强行占领了胶州湾,并将山东省划为其势力范围。同年4月,法国迫使清政府同意租让广州湾。同年5月,俄国也不甘示弱,租借了旅顺、大连湾及其附近海域。这一系列事件最准确地反映了当时( )A、侵略势力已深入长江流域腹地 B、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潮 D、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了广泛实施
-
16、据史料记载,唐太宗在征伐辽东期间,俘获了少数民族民众一万四千余人,按照惯例,这些俘虏应被分赏给将士作为战利品。然而,“太宗怜悯他们父子夫妇因此离散,命令有关部门评定他们的价值,全部用钱财布帛赎回,使他们成为自由民”。同时,许多少数民族将领也得到了唐太宗的重用,他们中有的成为了驸马,有的被赐予皇姓李。这一举措主要体现了唐太宗 ( )A、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 B、融合多元的文化理念 C、灵活多变的外交策略 D、任人唯贤的治国方针
-
17、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政权统治者采取与汉族士人合作的政策,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裔牧经验。这说明了 ( )A、政治的稳定 B、科技的进步 C、民族的交融 D、江南的开发
-
18、以下表格是关于“笞刑(打板子)”的记录,可以用来说明汉文帝和汉景帝 ( )
文帝时期
景帝时期
前167年,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用笞刑代替,规定当劓(割掉鼻子的酷刑)者笤三百
前156年,改笤五百为三百、笤二百为一百,行刑时只准打臀部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实行了刑罚轻化 C、推崇了法家思想 D、加强了边疆防御 -
19、文物是凝固的历史。以下文物能够直接说明半坡人已经出现原始手工业的是( )A、
陶纺轮
B、
木柄骨耜
C、
玉猪龙
D、
司母戊鼎
-
20、
玻璃是最古老的人造材料之一,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发展。某博物馆策划“流光千年——玻璃中的文明交流”展览活动,以下是部分展品,请帮助他们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
序号
文物图片
文物简介
①

玻璃项链。制造于古代两河流域,玻璃珠多呈蓝绿色,可能是对绿松石或青金石的模仿。其成分与伊朗高原出土的青金石矿成分高度相似。这些玻璃项链仅出土于贵族墓葬,反映了玻璃作为早期奢侈品在社会分层中的象征意义。
②

战国“蜻蜓眼”玻璃珠。据化学分析,中国西周和春秋出现的玻璃器成分以钠钙为主,与西亚玻璃相似。至战国后期出现铅钡玻璃,这是中国独有的玻璃成分,其透光率较西亚玻璃提高40%。
③

希腊化时代玻璃托钵。托钵表面装饰的葡萄藤蔓纹融合了希腊雕刻技法与波斯釉彩工艺,这种“希腊样式-东方技法”的结合体,印证了《地理志》中“亚历山大里亚有万名工匠来自波斯和希腊”的记载。亚历山大里亚是由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31年建立的重要城市。
④

古罗马帝国壁画《桃子和玻璃水罐》。采用罗马工匠首创的自由吹制法制成,这种技术使得玻璃从贵族奢侈品转变为平民日常用品。考古学家发现罗马玻璃熔炉遗址炉渣成分与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玻璃作坊完全一致,印证了“玻璃工匠沿尼罗河顺流而下,再经红海将技术传至印度”的记载。
⑤

西汉玻璃带钩。汉代开辟丝绸之路,来自罗马帝国等地的玻璃器作为贸易商品传入我国。带钩主体采用罗马钠钙玻璃配方,但钩首雕刻成中国龙形,龙鳞采用西汉典型的“游丝毛雕”技法。
——整理摘编自《玻璃器史话》等
(1)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帮参观者分析②和⑤两件展品反映了当时中国对外交流的哪些特点。
(2)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帮参观者分析③和⑤两件展品在当时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任务二
(3)请从展览的文物展品中选取相关素材,请以“玻璃是_______的重要见证”为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述,来为展览撰写一份总结性材料。(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完全照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