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城市中建立起了一套以企事业单位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将社会个体置于各类单位之中。同时,政府又通过街居制为单位之外的社会个体提供社会管理和服务。这( )A、顺应了人民政权巩固的需要 B、实现了各阶层对新政权的认同 C、保证了新生政权的经济安全 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过渡
-
2、1941年初,美国进步记者斯诺指出:“这次极其悲惨的事件从发生时间的选择和产生的影响的角度看,远比过去冲突的性质要严重得多,应把对新四军的袭击,看成是中国争取独立的复杂斗争的小说中另一个悲剧章节的开端。”这次事件发生的原因在于(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 B、民族统一战线裂痕的显现 C、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变化 D、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
-
3、1921年7月,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此次大会的主要目标是( )A、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新政权 B、推动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 C、建立一个新型共产主义政党 D、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改变社会
-
4、如图是1912年和1921年中国机器面粉行业投资占比图,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生活的除旧布新 B、清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C、西方各列强忙于一战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
5、1902年清政府发布上谕:“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同时还要求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慎选熟悉中西律例者,保送数员来京,听候简派,开馆编纂”。清政府旨在( )A、推行宪政以促进经济发展 B、全面学习西方法律体系 C、完善立法以挽救自身统治 D、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
-
6、1890年,清朝思想家薛福成在日记中说:英国有两个主要政党,一个主张改革,一个主张保守,他们轮流执政,互相监督,让国家保持平稳。这段话说明了( )A、甲午失败推动学习西方 B、有志之士主张学西方 C、资产阶级向往西方制度 D、有人看法仍很不深入
-
7、同治年间(清朝后期),苏州、浙江、安徽一带成立了一些“劝农局”“招垦局”等机构,鼓励农民去开垦荒地。后来,很多来自湖北、河南、江西等地的农民也迁到这些地方来。这一移民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C、民族工业的兴起 D、东南边疆危机的显现
-
8、林则徐以钦差大臣名义致函英国女王,请其禁止本国鸦片种植与贩运。函件并未通过正式外交渠道,而是由英国商船“托马斯·库茨”号船长随洋商文件携带,递往伦敦后被英方以“非正式外交文件”拒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的是( )A、未通过正式的外交渠道 B、称呼英国女王为大皇上 C、请求禁止本国鸦片种植 D、未提及赔款与谈判方案
-
9、明清时期,广东许多有技艺之人难以入仕。地方学子多苦读八股,轻视实学与技艺,科技人才屡遭埋没。从材料看,明清时期广东科举制度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A、提倡格物致知 B、促成实学风气 C、压制技术创新 D、完善教育体系
-
10、嘉靖年间,广东沿海倭患时起,官方多以禁海为策。但由于海外贸易长期受限,沿海百姓“失其生计,或为盗贼,或通倭为乱”。广东巡抚林富上疏:“倭贼假商贸之名,我若绝其路,反致其患。今市舶虽禁,实有通利之需。”朝廷最终准其奏,请恢复广州市舶司,开放对外贸易。反映了朝廷( )A、加强兵备建设 B、推动农耕发展 C、反思闭关政策 D、巩固科举制度
-
11、元代为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统治,实行行省分管制度,将广东地区划入湖广行省管辖。下列制度或措施中,最能体现元朝对岭南地区(今广东)加强地方管理的创新制度是( )A、行省分治制 B、路总管府制 C、宣慰司管制 D、推官审狱制
-
12、河北、河东、陕西沿边州军的解额【指各地解(乡)试合格解送礼部参加省(会)试的举人数额】比其他路要多,东南州军是“百人取一人”,而西北州军是“十人取一人”。这三路举人还享有比其他各路举人可以早三年被赐出身、文学、助教等优待,从而有可能至少早三年入仕做官。宋朝科举这种特殊的规定主要是为了( )A、应对边患的军事压力 B、扩大统治基础 C、践行崇文抑武的国策 D、照顾落后地区
-
13、据《岭表录异》记载,唐代广东地区茶叶种植兴盛,潮州凤凰单丛茶通过海运远销闽浙,广州港茶市繁盛,番舶载来异域茶种与本地交融。该史料可用于研究唐代( )A、南方经济发展超越北方 B、区域经济与文化的互动 C、沿海城市手工业专业化 D、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规模
-
14、《黄帝内经》为中国医哲基石,文化之源,其中“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并提出“澄心息虑”“独立守神”的做法,这体现的疫病防治理念是( )A、依靠药物治疗 B、改善居住环境 C、采取隔离措施 D、调节自身精神
-
15、秦朝由政府监制的青铜器具在很多遗址中被发现,甚至边远的东北地区也有。当时,中央政府将统一单位长度、重量、容量的青铜器模具分发给地方官员铸造,并强加给商人阶层使用。此举旨在( )A、削弱地方势力 B、推行移风易俗 C、巩固国家统一 D、加强民族交融
-
16、最近黄金的暴涨引发了玉石价格的动荡。下图是古代春秋时期的玉龙佩。春秋战国时期,君子佩玉之风日渐盛行,周王室和各路诸侯纷纷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仁人君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孔子更是赋予了玉十一项美德,论述了玉和君子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
A、儒家思想最能体现时代精神 B、“德政”思想成为诸侯的共识 C、周朝礼制文化逐渐走向成熟 D、政治利益诉求影响玉器文化的内涵 -
17、下图为距今约7~5万年前的广东清远英德青塘遗址出土的部分石器、骨器。这可用于说明,该区域先民( )
A、手工艺方面取得进步 B、生产分工较为明确 C、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 D、已经过上定居生活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工业革命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上表中任选三个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
19、人类每一次伟大觉醒都伴随着人类社会伟大革命,人类社会每一次伟大革命都会推动人类社会实现伟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广大市民阶层的形成和觉醒。启蒙思想家在革命爆发前所做的思想启蒙工作,起到了革命动员的作用。广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革命中形成了同盟军,目标指向了封建贵族统治及其不合理的专制制度。尽管后来的新制度建立经历了曲折尝试甚至反复,但法国大革命毕竟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摘编自《法国大革命与“自由、平等、博爱”思想》
材料二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新纲领
材料三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极大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尽管世界社会主义在发展中也会出现曲折,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2)、材料二内容出自哪一历史文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文献的发表有什么意义?(3)、根据材料三,概括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产生的世界影响。(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三者的共同作用。 -
20、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史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凝聚、共同奋斗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首领“示之以礼”……唐朝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以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在形式上保留当地原有统治机构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
——摘自孙筠《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 蒙古族于横扫欧亚的同时自草原入主中原,跟随蒙古族而来的还有来自西域和中亚、西亚的众多民族,他们涌入内地与汉族交错杂居,汉族也迁居到周边民族地区……新的民族共同体雏形在元代形成,蒙古族和汉族也吸收了许多其他民族的成分……民族风貌显得更加多姿多彩。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口普查统计和民族识别,全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数的6%,分布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格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少数民族的管理方式。(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形成的新的民族的名称,概括元朝民族交融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