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图为某国教科书中列举的不同时期中国人的愿望,这些变化反映了(     )

    中国人的愿望:

    20世纪60年代:四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

    20世纪80年代:新四大件(洗衣机、彩色电视、冰箱、盒式磁带录像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四件套(电话、私人住房、私人车、外汇账户)

    A、对外政策的不断调整 B、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 C、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D、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 2、下表为新中国某一时期的部分建设成就。该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时间

    成就

    1962年

    兰新铁路建成通车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65年

    成功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1965年

    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伟大转折,社会过渡 B、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科技进步,祖国统一 D、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 3、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财政工作基本处于分散状态。为此,1949年11月第一届税务全国会议在北京专门召开、明确规定全国可征收14个税种,并允许地方设置农业税、牧业税和契税等税种,且具体征税办法由地方政府自行决定。与此会议目的一致的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 D、人民公社化
  • 4、1942年,美国邮政总署发行了一枚“中国抗战五周年纪念”邮票(如图)。邮票中央是中国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党徽、党徽中央印有“抗战建国”四字、背景为中国地图、两侧分别为林肯和孙中山肖像及他们的名句。该邮票的发行(     )

    A、表明两国治国理念一致 B、鼓舞了中国军民必胜信心 C、促成中国全民族的抗战 D、直接支持了中国人民抗战
  • 5、以下是1940~1949年华北根据地冀中区各阶层参军比例变化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贫雇农一直是人民军队的主体 B、中共土地政策调整影响兵源结构 C、工农联盟推动军队规模的扩大 D、党的重心转移导致中农比例下降
  • 6、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的战略目标由最初的湘西,到黎平会议的川黔边、遵义会议的川西北、扎西会议的云贵边、两河口会议的川陕甘、俄界会议的“与苏联接近的地方”,一直到榜罗镇会议,终于确定为陕北。这一历程反映了(     )
    A、战略目标的多样性 B、思想解放的必要性 C、战略转移的迫切性 D、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 7、1926年12月,有学者撰文称:“救中国,一定要从社会改造入手;这是国人近年来所得的新觉悟。于是五年以来,国内的社会运动,蜂起云涌,种类甚多。”这一状况(     )
    A、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 B、奠定中共成立的基础 C、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 D、呼应了实业救国思潮
  • 8、据学者统计,从1903年到1909年,中国各地的学堂及教育处所不断增长,从769处递增至59117处,学生在籍人数也从31428人递增至1539641人。以上数据变化体现了(     )
    A、教育近代化起步 B、民主革命的功绩 C、教育改革的成效 D、维新思想的影响
  • 9、东学党起义后,日本迅速成立战时大本营,制定了海陆两军协同作战方案,并成立由天皇直接领导的“陆军中央金柜部”以调拨军费。而清军仅调派了一支2500人的军队帮助朝鲜平息叛乱。这表明了当时(     )
    A、清廷对局势发展预判不足 B、清政府致力于变法图强 C、日本为瓜分中国蓄谋已久 D、中国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 10、晚清时期西方在华外交机构在中外交涉中经常利用对条约的不对等翻译,扩大了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加剧了中西不平等程度。为应对这种情况,清政府(     )
    A、废除科举选官制度 B、设立京师同文馆 C、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D、废八股改试策论
  • 11、明清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展开集大成式的整理和归纳,以《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三部“百科全书”为代表。这一时期大型文化典籍的修纂主要得益于(     )
    A、长期不断的文化传承 B、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C、民间学者的不懈努力 D、大一统国家的发展
  • 12、小王利用时间轴来学习历史,以下是他制作的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某些时期时间轴,其中⑤处应该是(     )

    A、秦汉时期 B、宋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隋唐时期
  • 13、辽有五京五道,其中南京、西京两道都是汉人之区,其他三道的汉族人口亦相当可观,汉人占人口的二分之一以上。《元一统志》也记载:“辽既建中京,置长兴为赤县。蕃汉流民杂居其间”。以上状况(     )
    A、消除了地方割据基础 B、有利于宋辽保持和平 C、助力了少数民族崛兴 D、拓宽了元朝选官渠道
  • 14、唐代杜佑《通典·食货》记载,“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含嘉仓发掘出土的铭文砖则记录:“含嘉仓东门从南第二十三行从西第五窖,苏州通天二年租粗糙米白多一万三十五石,右圣历二年正月八日纳了。”上述史料可用于说明(     )
    A、农业耕作技术进步 B、大运河开凿的意义 C、经济中心南移完成 D、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 15、《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史志。它记载了公元4世纪中期以前西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农业资料,其中提到古巴国“园有芳蒻、香茗”,武阳、涪陵等地为茶产地,而茶为贡品。据此可知(     )
    A、西南地区饮茶习俗久远 B、当时南方已普遍种植茶树 C、北方民族内迁促进交流 D、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效显著
  • 16、汉武帝于公元前113年,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命上林三官负责铸造新的五铢钱。汉武帝这一做法旨在(     )
    A、统一调配全国物资 B、加强对经济的掌控 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D、推崇儒家忠君思想
  • 17、喜是湖北云梦睡虎地第11号秦墓的主人,他在墓中留下大量简牍,其中《编年记》记录了秦军伐楚后,他先后任安陆县乡史、令史,鄢县令史及南郡属官。这段记录可印证秦朝的(     )
    A、统治苛酷 B、法律严密 C、制度建设 D、统一进程
  • 18、孔子告诫弟子要“讷于言而敏于行”;墨子指出“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他们都强调要注重实际行动,这反映了当时(     )
    A、社会动荡不安与变革 B、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C、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D、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 19、考古发现甘肃南佐遗址(距今5100-4700年)面积在600万平方米以上,核心区由9座夯土台及其环壕围成。其“宫城”区护城河环绕,呈现择中而居、中轴对称格局,附近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白陶、黑陶、彩陶及大量水稻。这说明当时黄土高原可能出现(     )
    A、中央集权制 B、奴隶制王朝 C、礼乐制度 D、早期国家
  • 20、人类历史的发展常常伴随着危机,面对危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选择和应对之策。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该以史为鉴,思危图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的选择】

    材料一   今更废全国诸藩,改置郡县,其疆域依从旧惯,但名称改为一律……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

    ——《废藩置县诏书》

    【美国的选择】

    材料二   正是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参照系。借要其成功经验,资本主义起死回生。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实施“新政”,摒弃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原则,在宏观层次上运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在微观层面上较大地调整产权关系、生产方式和生产运行体制。

    ——摘编自孔根红《危机与变革、前途与命运——简析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几次反“危机”》

    【世界的选择】

    材料三   各国保证动用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抗德、意、日轴心国。……承诺不与敌人单独媾和,团结作战直至胜利。

    【中国的选择】

    材料四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深化全球南方团结合作。我们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成功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上合、金砖、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双边多边场合,鲜明提出中国主张,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需要以宽广胸襟超越隔阂冲突,以博大情怀关照人类命运。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做友好合作的践行者、文明互鉴的推动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共同开创世界的美好未来。

    ——摘编自共产党员网《习近平2025年新年贺词》

    (1)、结合所学,说说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哪场改革的内容?日本通过改革走上了一条什么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与苏联经济模式的相似之处。
    (3)、根据所学,说出材料三出自于哪一文件?这一文件的签署有什么重要意义?
    (4)、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变乱交织”的现状,结合材料四及所学,你觉得中国应该做出什么选择?
上一页 527 528 529 530 53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