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清末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 ②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
③都是利用宗教发动群众 ④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2、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争并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 D、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
3、“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方针。( )
-
4、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变成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
-
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
-
6、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
7、“新纪元以来,中华民国之名,既为世界各国所承认,主权属国民全体,载在临时约法,然而十年之间,有二次之革命,八十日之帝制,有八日之复辟……”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稳定了政局。( )
-
8、《南京条约》开放了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说明西方侵略势力进入我国东南沿海。( )
-
9、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
-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自由人(封臣)对另一个自由人(封君)服从和服役(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保护和维持的义务,而维持的主要办法就是封赐给他一块土地。
——摘编自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
材料二 大和的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权势极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强大的中央贵族权倾朝野。
材料三 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作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试图维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制度?这一制度是以什么为纽带?(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该制度的特点(3)、面对材料二反映的问题,当时日本政府是如何解决的?其经济上的措施是什么?该问题的解决对日本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4)、根据材料三分析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5)、综上所述,请你归纳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11、民主与法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制的起源】
材料一:下图石柱上面镌刻了古巴比伦一部法典的法典条文。

材料二: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他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他把向来由贵族祭祀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
材料三:《查士丁尼法典》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据此可见,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完全一致的,他试图通过法律规范的系统化,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并运用这个法典来为其挽救奴隶制的统治服务。
【民主的微光】
材料四: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里克利说:“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容的;但是在公家事务中,我们恪守法律、因为这种精神杜绝人治。”……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公民之外,公民内部轮流执政……除干将军外,其余官职基本通过抽签的方式选出,每个人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利。
材料五:苏格拉底非常痛心,在他看来雅典直接民主制最大的弊端,就是“抽签选举”导致的“外行政治”,即听任国家的命运由丝毫不懂政治知识的普通民众去摆布。……他还发现,由于民众缺乏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知识,他们极容易受一些同样没有政治知识、但擅长说服技术的蛊惑家的影响和控制,从而作出种种错误的决策。
——《世界文明史》
【我们的认识】
(1)、写出材料一中的法典名称,此法典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谁手里?(3)、依据材料三指出《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结合所学回答,后来哪一部法律汇编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该法典由四部法律文献构成,请写出其中一部文献的名称.(4)、根据材料四,分析雅典民主政治有何显著特点。(5)、根据材料五,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抽签选举”有什么危害?(6)、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
12、“圣诞节”是西方社会的重大节日,他与哪一宗教信仰有关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
13、公元前4世纪,一位马其顿国王率军东征,在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这位国王是:A、亚历山大 B、居鲁士 C、大流士 D、李奥尼达
-
14、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以下成就不属于古希腊的是A、文学:《荷马史诗》 B、建筑:帕特农神庙 C、哲学:亚里士多德 D、历法:儒略历
-
15、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家里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男孩,一名小女孩,一名男奴隶,一名女奴隶。根据当时雅典的民主制度,可以参加投票的有( )A、4人 B、3人 C、2人 D、1人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通过运用预算政策刺激需求,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经济目标。70年代,出现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各国政府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其共同点是加强市场调节,缩小政府作用。
——摘编自李景治、林苏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材料三 全球100大跨国公司的变化
年份
1994年
1999年
2005年
2012年
资产(亿美元)
海外资产
15879
21240
47320
76983
总资产
38631
50920
86830
128415
销售(亿美元)
海外销售额
18265
21230
37420
56620
总销售额
40023
43180
66230
87269
雇员(万人)
海外雇员
534
605
803
985
总雇员
1225
1328
1511
168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缩小了经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加速了经济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发达国家推行的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模式,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形势变化,正在进行调整、改革与完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转轨国家,也先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东西方由对抗走向对话,为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础。
——中国地图出版社《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下册
(1)、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方面分析材料一中美国工业生产总值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实质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1994年-2012年跨国公司的变化。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原因。综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
17、民主与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产物,也是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演变的过程中,开创新制度的思想先驱对于传统文化大都有离异和回归两种倾向。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和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
——张开沅《离异与回归》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三 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它明确规定成年法国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体现了在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受侵犯;否定了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角度,列举史实对“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一图二共同反映了英国政治传统中哪一民主制度?结合所学指出,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国哪一法制建设成就密切相关?其后确立起的政体在近代对亚洲哪一国家影响深远?(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两部法典的相同之处。综上,谈谈你对中外近现代民主法制的感悟与认识?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阅读上述材料,请从“马克思主义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和“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中任选一个作为观点,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00字左右)
-
19、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
鲜卑姓
改为汉姓
鲜卑姓
改为汉姓
拓跋
元
步六孤
陆
拔拔
长孙
贺兰
贺
达奚
奚
独孤
刘
乙旃
叔孙
勿忸于
于
丘穆陵
穆
尉迟
尉
材料二 宋元时期民族政权演变

材料三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渐趋稳定……清朝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以及盟旗制度、册封制度、驻藏大臣等措施,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进一步夯实了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基础。
——人民出版社《民族大团结》
(1)、提取材料一的信息并简要说明。(2)、请将材料二中的示意图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写序号),并依据其内容概括这一时期政局的主要特点。(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前期为加强边疆治理、维护国家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4)、进入近代,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试列举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著名湖南籍艺术家。 -
20、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湖南近代教育开始于维新变法时期,湖南人熊希龄在这一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他( )A、开启中国教育近代化 B、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 C、创办了长沙时务学堂 D、创建了长沙府中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