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图所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重要史事过程中提出的口号。这一重要史事( )
A、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同时发生 B、以工人阶级为先锋 C、取得了反帝斗争的重大胜利 D、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2、1915年,中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这场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3、下面是1918 年沈泊尘针对时弊创作的漫画《南北之争》。该作品( )
A、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 B、描绘了二次革命的过程 C、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 D、说明了护国战争的局限 -
4、某校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专题作了如下梳理。下列对该专题主题的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
A、中国人民的抗争 B、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C、救亡图存的探索 D、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
5、下图是小张同学所做的读书卡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虎门销烟 B、戊戌变法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
6、下图所示纪念章的正反面均有“北京”的字样。该纪念章是法国1860年侵略中国的历史罪证。这场侵略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7、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1)请写出图中文字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
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材料二:是谁说的话?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如果要了解他的思想,你认为应该查阅哪部经典著作?请列举一个该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
材料三:“(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史记》
(3)材料三中的“商君”是谁?“孝公”是哪国国君?“商君”的变法给该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请问材料一中“选贤与能”指的是哪一项制度?请列举两位此制度下产生的首领。材料二:夏建国属第一,中华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A_____(人名),从此公天下变家天下。夏桀本是亡国君,商汤灭夏建商朝。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商周决战在B____(地名),纣死商亡西周立。
(2)请问材料中空缺的A (人名)和B (地名)分别是什么?材料中“家天下”是指哪一制度?材料三: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3)根据材料三,分析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及所学,指出该制度下诸侯的义务。 -
9、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 了下面几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
材料一:“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 举行盛大的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1)“轩辕”指的是谁?他和另一位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材料二:如下图

(2)上面两幅图片表明原始人类已经过上定居生活。请说出图一和图二房屋的名称它们各自的代表性农作物是什么?
材料三:

(3)图三中北京人制造石器的方式是什么?由此可知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时代?图四中“屈子”指的是谁?他的楚辞代表作有什么?
-
10、文字是历史文明传承的重要方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商朝 B、西周 C、东周 D、秦朝
-
11、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 D、西周灭亡 -
12、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后来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这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
13、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河姆渡人 ②元谋人 ③北京人 ④山顶洞人
A、②③④①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 -
14、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巨大的玄武岩石柱上(下图1),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者要处以死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它正文共有282条法规,内容广泛,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
材料二 《罗马民法大全》(下图2) 内容: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役的地位。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地位:它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1)、《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哪个文明古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它在历史学界的有什么价值?(2)、为编纂《罗马民法大全》做出重大贡献的皇帝是谁?编撰此法典的目的是什么?(3)、请以上述材料为例,论证“法律(法律文献)的颁布与实施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首席执政官梭伦在大多数公民的支持下推行改革,确定公民权利,开启了民主改革之路。此后又经历了多次改革,该国的民主政治终于获得确立。
材料二: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废止私有土地、部民,实行公地公民制,皇室贵族、地方贵族的部民和屯仓、田庄,均收归国有;确定中央、地方的行政区划和组织,中央分京师和畿内(京都周围地带),地方分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
材料三:面对变化了的形势,公元8世纪前期,某王国推行土地分封制度的改革。这场改革后,西欧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材料一中的“该国”是哪个国家?后来该国在谁主政时期达到全盛?(2)、材料二所述内容与世界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有关?根据材料二分析,推行这次改革的背景是什么?这次改革措施涉及了哪些方面?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某王国改革后西欧形成了怎样的社会制度?(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请你谈谈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
16、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淮溉、铸器造皿、达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
——摘编自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
材料二 古代世界有游牧与农耕两大民族,彼此之间冲突不断,例如罗马帝国、两汉王朝都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罗马的对策是在抵御北方侵略者的同时,发动战争加强对地中海地区的侵略,但此举的结局是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两汉王朝则不然,面对威胁,一方面战争;另一方面本着“和为贵”的理念与传统的“合纵连横”策略,积极从外部世界寻找同盟者。
——摘编自张象《论古丝绸之路历史对现实的启示》
材料三 隋朝与拜占庭的经济在6、7世纪之交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隋朝的统一稳定,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稳定的政局使拜占庭出现了“百业俱兴,商家云集"的繁荣景象。隋朝与拜占庭的经济发展都有赖于发达的交通。隋朝短短30多年,对中国的交通状况做出了很大改善,而拜占庭的交通设施为帝国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摘编自何承伟《中外文明同时空》
(1)、材料一中涉及到了哪些亚洲古国文明?由材料可知它们共同的地理环境特征是什么?(2)、历史上西罗马帝国和两汉王朝分别受到哪个游牧民族的骚扰?依据材料二指出,汉王朝面对威胁采取的与罗马帝国不同的对策及其具体史实。(3)、依据材料三,归纳隋朝和拜占庭帝国经济繁荣的共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隋朝改善交通的一例具体史实。(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不同文明应该如何相处? -
17、人类文明交往的方式主要有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两种。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历史学家认为,亚历山大让希腊文化成为当时已知世界的主流文化。他又倡导二种在当时超乎一个国家或一种文化之上的一种普遍的文化,打破了传统的文化界限。但是,亚历山大的野蛮侵略给东方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马其颈军队所到之处,洗劫财物,掠夺人口,大批居民被杀戮,成千上万的人被卖为奴隶。
材料二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材料三 阿拉伯人从中国引入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炼丹术和中医学等科学技术成果。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人从被他们征服的亚里山大、大马士革等地搜集了古希腊典籍,还从拜占庭收买古希腊手稿,并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文。
——《阿拉伯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
(1)、依据材料一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所说“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3)、根据材料三,说一说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
18、小历同学送给妹妹一本儿童绘本(目录见下图)。据此可知,这本书属于( )
A、古希腊神话 B、中国远古传说 C、阿拉伯文学 D、古代印度故事 -
19、雅典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时期发展到高峰,他扩大公民权利,公职人员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给予公民参政机会;他还建立了津贴制度。这些措施有利于( )A、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B、雅典居民人人平等 C、完善雅典选举制度 D、增强民众责任意识
-
20、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的佛教诞生于A、古代希腊 B、古代印度 C、阿拉伯半岛 D、古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