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点是(     )

    ①体现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②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

    ③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④对世界走向整体起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2、六七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人民渴望统一,承担这一历史使命,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的是(     )
    A、穆罕默德 B、哈里发 C、查理大帝 D、凯撒
  • 3、扑克牌中的红桃K原型就是查理大帝,下列关于查理大帝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是法兰克王国国王 B、他建立了查理曼帝国 C、教皇为他加冕,称其为“罗马人的皇帝” D、查理大帝将帝国一分为三
  •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4-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775-1783年

    美国独立战争

    17-18世纪

    启蒙运动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根据材料,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写出《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其发表有何重要意义?
    (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5、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但丁:“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薄伽丘:“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莎士比亚:“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伟大的力量!”达·芬奇:“你不能爱或恨一件事物,除非你事先认识了它。”

    材料二:(1660年)无论是继续革命还是反革命复辟,都难以获得普遍的认同,都会导致社会激烈而反复的震荡,决定了一个稳固的政治体制从两个极端的政治主张中都不能合法地产出。为此,英国当时的政治精英试图打破上述革命与复辟循环震荡的怪圈。

    材料三:美国在宣布独立后,就派富兰克林和阿瑟·李赴法,目的在于争取法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并与法国订立条约。起初富兰克林的成就不大,但是,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表明美国人有力量打败英军,并迫使其投降,也扭转了法国的态度。1778年法国同美国签订两个条约并参战,紧接着西班牙、荷兰也参加了反英战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四: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1)、材料一所示内容反映的是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运动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概括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英国资产阶级面临的难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政治精英给出的解决方法。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宣布独立”所指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法之间的合作使美国取得的重大成果。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献。这三场革命体现了怎样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潮流?
  •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1)、材料一中图一的内容出自于哪部法律文献?它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图二中罗马法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的第一步是什么法律文件?
    (2)、材料二中图三D航线与哪一位航海家有关?图四中最能体现“三角贸易”本质的是哪一段航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和“三角贸易”之间的内在联系。
    (3)、阅读材料五,图五把人类带入了一个什么新的时代?图六所示的重要发明的发明者是谁?图六中棉花加工量和生铁产量出现巨大变化的原因时什么?
    (4)、材料四中哪些能源和机器的应用导致了英国的环境问题,请各举一例。
  • 7、英国经过产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后,以1846年废除《谷物法》为标志,将原来的保护关税转向自由贸易的对外政策。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促进英国对外政策发生改变 B、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C、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8、对美国历史进一步观察表明,也许美国的开国元勋们设计美国宪法时,主导思想本来就不是“民主最大化”,而仅仅是“制衡最大化”。这部宪法“制衡最大化”的具体体现是(       )
    A、总统不能连选连任 B、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 C、允许奴隶制的存在 D、不承认印第安人有相等的政治权利
  • 9、仔细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可以提炼的信息是三角贸易(     )

    A、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B、运送黑人路线和哥伦布远航的路线一致 C、是亚非地区长期贫困落后的重要根源 D、源于美洲种植园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
  • 10、如图是拉斐尔的代表作《西斯廷圣母》。画中的圣母形象端庄而朴实,头上没有光环,衣着朴素,表情温柔,而旁边的教皇则身着锦袍,欢迎的姿态略显虚伪。这一绘画作品(     )

    A、体现了人性的美好 B、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 C、诞生于18世纪之后 D、坚持神本主义的风格
  • 11、历史地图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是《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示意图》,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

    A、哈里发既是帝国元首又是宗教领袖 B、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C、850年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D、13世纪被拜占庭帝国所灭
  • 12、“日本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改革法制,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材料表明(     )
    A、受列强侵略被迫西化 B、学习范围广、规模大 C、完全照搬西方模式 D、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
  • 13、拜占庭帝国的军事战略与其前身罗马帝国截然不同,总体来说呈现守势状态,其目标以收复失土为主,并非开疆扩土。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
    A、前身是罗马共和国 B、版图一直在扩大 C、长期进行防御战争 D、被拜占庭帝国所灭
  • 14、法国大作家雨果曾预言:“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雨果的语言有它的历史依据,因为欧洲大陆上的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就源于(     )
    A、拜占庭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 15、《古埃及文明消亡的现代反思》里写道:只要尼罗河定期泛滥,水位高度正常,农业就能丰收,经济和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甚至能够积累相当多的财富。这种简单的农业生产使古埃及人失去了改进生产工具的动力。作者的观点是文明的延续发展应当(       )
    A、提高生产难度 B、不断积累财富 C、相互学习借鉴 D、具有忧患意识
  • 16、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史”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西方制度促觉醒】

    材料一   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幸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兴中会也纷纷成立。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思想文化促创新】

    材料二

     

    【五四精神显力量】

    材料三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明天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烧尽了历史的屈辱,壮丽的事业,召唤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摘自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章炳麟、邹容等人宣传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2)、材料二图一和图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正式吹响这一运动号角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口号的出现与哪场国际会议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对五四运动“开创新的世界”进行解读。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 17、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一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这一次近代化的探索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立宪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2)据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请结合史实,说明中国人被唤醒后进行了哪一次近代化的探索?这次探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共和之路】

    材料三   孙中山提出,“我们的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3)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孙中山领导建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思想风暴】

    材料四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辛亥革命“将这棵大树砍断”拉回家的是谁?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四所说的“树墩”,做了什么努力?
    (5)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 18、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的标志性事件?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华民族进入近代史面临怎样的革命任务?

    材料二   《清史稿·地理志》广州府:新安县有“九龙司”,统辖九龙半岛、清咸丰十年英国强占九龙半岛南端“唧角至尖沙咀”一带。

    (2)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中“清咸丰十年英国强占九龙半岛”是依据哪一条约的内容?同一年英国在中国犯下的主要罪行是什么?

    材料三   漫画《时局图》

    (3)材料三漫画反映的现象出现在哪场战争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图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局?

    材料四   “四点五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根本就没有经过核算,纯粹就是对国人的有意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罚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

    ——西门送客《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个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条款?

    (5)归纳上述材料体现的主题是什么?

  • 19、中国近代社会思想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思想启蒙 B、救亡图存 C、变法图强 D、追求民主
  • 20、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

    A、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
上一页 106 107 108 109 1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