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土地改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抗美援朝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五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盛唐气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
1、 1941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提法。1943年7月6日,刘少奇为纪念建党22周年发文,也使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的概念,与此同时,刘少奇号召全党“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来武装自己”。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材料旨在表述毛泽东思想这一提法的( )A、形成过程 B、不断变化 C、思想主张 D、历史地位
-
2、 1940年,中国共产党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路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我军应以使用建议:诊断区·检测薄弱(积极的行动⋯⋯开展较大的胜利的战斗。”在此情况下我国采取的行动是( )A、在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 B、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C、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D、发动百团大战,振奋抗战信心
-
3、 在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军队的作战方法,突出表现为:(一)埋伏袭击,出其不意;(二)以多击寡,以强击弱;(三)灵活机动,打了就走。这种战法是( )A、阵地战 B、游击战 C、消耗战 D、攻坚战
-
4、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演讲:“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其意在( )A、传播中共坚决抗战的决心 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强调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D、争取全国人民对中共的支持
-
5、 历史地图有“以图代文”的功能,是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同学们据此绘制了下图,以下说法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
A、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该战役仅发生在长城沿线 C、该战役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该战役的作战部队是国民党115师 -
6、 下列历史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 B、敌后战场的奋勇杀敌 C、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 D、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
7、 “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上,全团战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这场战役(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C、促使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展现出军民不畏强暴的抗战精神
-
8、 武汉会战后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和财力都感觉困难。这表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 )A、防御阶段 B、相持阶段 C、反攻阶段 D、决战阶段
-
9、 有首歌唱道:“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蝶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歌词中两场战役的指挥者分别是( )A、李宗仁、林彪 B、李宗仁、彭德怀 C、张自忠、左权 D、张自忠、林彪
-
10、 2023年12月13 日是第十个国家公祭日,这是为了纪念在1937年侵华日军制造的大屠杀中死难的人而专设的。这次大屠杀发生的地点是( )A、旅顺 B、南京 C、大连 D、天津
-
11、 下图是抗战期间某场战役的示意图。据图判断,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
12、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这标志着( )A、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 B、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1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前方的抗战广场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这样的布置是为了纪念( )A、局部抗战的开始 B、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
14、 下表为不同报刊对西安事变的报道。据此可知( )
报刊
标题内容
《西北文化日报》
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
《东京日日新闻》
匪贼张学良等……两京政府紧急会议决定
《大公报》
张学良竞率部版变,蒋委员长被留西安
A、张杨“兵谏”得到全国认可 B、日本的报道更为可信 C、西安事变扭转时局 D、报道叙述受立场影响 -
15、 右图的历史人物发动了一次震惊中外的“事变”,他们发动这次“事变”的根本目的是( )
A、延迫蒋介石扩充军队、抗日救亡 B、促成国民党军队与红军停战 C、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扣押蒋介石,提升自身国内威望 -
16、 某同学整理了口述资料,做了如下笔记:“我的爷爷叫高录,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吉林省大台村。爷爷读小学时,要学习日语,依旧记得几个日语数字的读音⋯⋯”与上述教育经历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危机 D、西安事变
-
17、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19世纪中期】
材料一 “今则东南海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了京城和各省。列强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一国生事,诸国构编,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摘编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材料二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光绪也受了时局的刺激,很想努力救国。
————摘编自蒋廷徽《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庚子(1900年)义和团运动以后,全体人民感觉清朝是我民族复兴的一种障碍,这种观察是很有根据的⋯⋯同盟会和其他革命志士看清了清廷的把戏,积极地圈以武力推倒清朝的政权。
————摘编自蒋廷毅《中国近代史》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材料四

材料五 胜仗!胜仗!日本跪下来投降!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李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向东望,看我们的百万雄师,配合英勇的盟军,浩浩荡荡,扫残敌,如猛虎驱羊踏破那小扶桑。河山再造,日月同光!
————摘编自罗家伦《凯歌》
(1)、“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的是什么?面对这一变局,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采取了什么措施?(2)、根据材料二,指出刺激光绪帝救国的“时局”。光绪帝作出了怎样的救国努力?(3)、材料三中,庚子年专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发动了哪一战争?为什么1900年以后,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变化?(4)、材料四中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图2、图3分别离反映了哪一战役?图2、图3与材料五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5)、开放性为了实现国家富强,近代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大都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
18、 “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也是这样。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的认识阶段,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这说明五四运动( )A、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主要力量 D、具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
19、 《邓世昌殉国情形考辨》(1984年发表)一文中,探讨了关于邓世昌殉国情形的不同说法,现行人教版历史教材中的说法与该文有所不同,如下表所示。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情形
说法
更早采用的说法
《邓世昌殉国情形考算)采用的说法
人教版历史教材采用的说法
致远舰撞向放脱问题
擅向吉野舰
✔
✔
欲擅向日舰,但不一定是吉野舰
✔
致远规被击沉问题
被鱼雷击中
✔
被炮弹击中
✔
✔
A、历史教材说法必然准确无误 B、历史研究受到考古发掘影响 C、邓世昌无愧于民族英雄称号 D、邓世昌殉国的历史存在虚构 -
20、 中法战争中,法军攻占台湾基隆港,进犯台北,督办台湾军务大臣____率部抵抗,击退法军( )A、曾国藩 B、冯子材 C、刘铭传 D、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