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土地改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抗美援朝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五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盛唐气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
1、 以下一组照片的主题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人民解放战争的历程 D、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2、 毛泽东在1949年4月发表的诗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其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北平和平解放,文物古迹得以保存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
3、 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平津战役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A、平津战役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B、平津战役参战老兵写的回忆录 C、历史论著中对平津战役的描述 D、电影作品《平津战役》
-
4、 据统计,参与淮海战役后勤保障的民工有543万人,相当于每个战士身后有9个民工在支援保障作战。正如陈毅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表明( )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形成 B、土地改革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C、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D、人民群众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
-
5、 1948年12月 20日, 《华东前线》报道了一场战役中的阶段性重大胜利。这场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6、 这一军事行动中,晋冀鲁豫野战军渡河南进,先后跨越了黄泛区、淮河等障碍,把战线从黄河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这一军事行动( )A、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解放了东北全境 D、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
7、 1947年夏,依照毛泽东确立的“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部署,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的部队是( )A、刘邓大军 B、东北野战军 C、华北野战军 D、华东野战军
-
8、 右图是解放区宣传某土地政策的情形。当时推行的土地政策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实行耕者有其田 D、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
9、 毛泽东曾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为获得“最基本的条件”,中国共产党颁布了(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论联合政府》
-
10、 下图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的战争态势示意图。这一阶段( )
A、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 B、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C、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D、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 -
11、 1947年3——8月,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采取“蘑菇战术”,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在这一军事斗争中的重要战役是( )A、淮海战役 B、沙家店战役 C、辽沈战役 D、孟良国战役
-
12、 “有的同志害怕撤出延安后敌人破坏。延安不就是几座山头和一些土窑洞吗?大不了打烂一些坛坛罐罐。只要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我们不但可以有延安,还可以有西安、北平、上海、南京。”材料所述的背景是( )A、中共领导敌后战场抗战 B、国民党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国民党军发动重点进攻 D、国民党军发动全面进攻
-
13、 1946年8月6日,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论断提出于( )A、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 B、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期间 C、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期间 D、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期间
-
14、 如下图,抗战胜利后,美国用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这里的“内战前线”不包括( )
A、东北地区 B、大西南地区 C、主要交通线的沿线城市 D、国内大城市 -
15、 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发动的大小进攻共计4365次,累计使用兵力达270万人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77处。这表明( )A、国民党违背“双十协定” B、国民党已经发动全面内战 C、解放区军民开展自卫反击 D、共产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
16、 著名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乱倚休。”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为了( )A、国共合作与北伐 B、国共停战与抗日 C、共同反帝与独立 D、讨论和平建国
-
17、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到“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基于上述认识,毛泽东( )A、与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 B、制定了运动战的对敌作战方针 C、带领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下令晋冀鲁豫部队跃进大别山
-
18、 报刊是人们了解时事的重要媒介,下列报刊的社评反映了( )
重庆《大公报》社评:“几百个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西安《泰风日报、工商目报联合版》社评:“好像在阴暗的天空中忽然放出来一道光明, 不禁使人手舞足蹈, 为国家的前途祝福!自日本投降后,这真是最令世人兴奋的消息!”
A、重庆谈判实现了民主统一 B、国共合作推动抗战的胜利 C、抗战胜利给人们带来了喜悦 D、人民渴望和平,反对内战 -
19、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万众一心谁敢侮】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血雨腥风铸国魂】
材料二 如下图

图一:英雄人物____
图二:战役时间____
【扬眉吐气庆胜利】
材料三 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警钟长鸣示后人】
材料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2015年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名单,在入选的47个项目中,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特上有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表现,并指出这一表现初步形成的标志性事件。(2)、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材料二中两则图片容的相关知识。(3)、请说出材料三中“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的起止时间。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请谈谈你对材料四的看法。 -
20、 14年奋斗,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以来,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国副”,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更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最终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材料二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从最初的约4 万人……发展到近百万之众。除了战略战术运用得成功之外,中国共产党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至为关键。
————摘编自杨奎松《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的敌后游击战》
材料三 整个抗日战争,是靠两个战场支持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渗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占领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
————摘编自张海鹏《正确看待抗战两个领导中心,中共是中流砥柱》
材料四 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发展迅速的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自发挥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一次经典战役。(4)、开放性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今天我们应如何以史为鉴、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