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历史进入20世纪,资炉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迎传播,出现了一批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邹容的(     )
    A、《革命军》 B、《警世钟》 C、《猛回头》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2、爱国华侨谢缵黍所绘的《时局图》(见下图)反映了当时(     )

    A、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 B、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得到落实 C、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3、"中国是战胜方,但基本上接受了战败方的侵略要求,而作为战争的战败方,却基本实现了发动这次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不仅夺去了整个越南,而且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广西起义 B、汉阳起义 C、中法战争 D、护法运动
  • 4、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内乱毁梦”是指(     )
    A、金田起义 B、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C、天京事变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5、历史前行的路上,总会有标注不平凡的大事件,拉开新的序幕,开启新的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的这场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它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它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

    ——求是网《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

    材料二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百年中国》解说词

    材料三   1919年5月,李大钊将《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编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帮助北京《晨报》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1920年初,北京的一些革命知识分子曾到人力车工人居住区调查他们悲惨的生活状况。邓中夏等到长辛店向工人作革命宣传,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毛泽东、李达、王尽美、陈谭秋,这些也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

    ——据澎湃新闻《百年潮·中国梦》

    (1)、写出材料一中的“这场运动”,概述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的“划时代意义”的内涵。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的事件,谈谈你对它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的理解。
    (3)、综合以上材料,用史实说明1919年与1921年的联系。
  • 6、某校八年级(1)班组织近代杰出人物活动展。下面是其中的一个展板,请你根据提示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

    近代杰出人物展(部分)

    “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兹局(福州船政局)之设,所重在学造西洋机器以成轮船。”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任务一:历史回望】指出与图中杰出人物言论紧密相关的典型历史事件。
    (2)、【任务二:主题阐述】为近代杰出人物展(部分)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用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 7、历史地图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地理状况,包含着丰富的时空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图2                                         图3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指出图1、图2的图名,用图中相关信息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2)、简述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及其事迹,并概述其体现出的精神。
    (3)、概括三幅图揭示的时代主题,概述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 8、以下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由此可以判断他正在学习(     )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五四运动的性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国共第一次合作
  • 9、1920年8月,由陈独秀任主编的《劳动界》创刊,宗旨是:启发工人阶级的阶级觉悟,促进工人阶级的团结,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1920年11月,李大钊创立《劳动音》,宗旨是:提高工人的觉悟,促进工人的团结,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这说明这一时期(     )
    A、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开始结合起来 B、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出现 C、封建伦理道德的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 D、民族独立意识在不断增强
  • 10、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这一性质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取消二十一条”
  • 11、某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该学者意在说明新文化运动(     )
    A、重在启发国民意识 B、带有彻底反封建性 C、培养国民独立人格 D、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12、“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材料中的“斯役”是指(     )
    A、萍浏醴起义 B、广西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 13、《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 14、下列是部编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某单元的目录,该目录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第4课   洋务运动…………………………………………………………………………20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24

    第6课   戊戌变法…………………………………………………………………………28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平丑条约》签订……………………………………………32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 15、英国人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B、维新派没有正确执行皇帝的命令 C、慈禧为首的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 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 16、“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创新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中兴’。”材料旨在强调洋务运动(     )
    A、主要学习西方的思想与文化 B、未能得到西方国家的支持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D、没有发动人民的广泛参与
  • 17、下图是太平天国在不同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两部文件的突出特点分别是(     )

    A、平均分配与君主专制 B、男女平等与君主专制 C、学习西方与君主立宪 D、平均分配与学习西方
  • 18、中国古代统治者常常认为世界秩序如图同心圆一样,但这一认知却在19世纪中期被一个“化外之国”打破。这一国家是(     )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 19、阅读以下材料

    请从上表中选出两个你认为有共同点的历史人物,结合其事迹,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20、

    历史发展离不开改革或革命,人类社会就是在除旧立新中逐渐进步的。依据以下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抽签任官法”为公民在古代的社会条件下,提供了一种平等的参政机会,它成了落实“多数人统治”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一项重要措施。“抽签任官法”意在保证每个公民参政机会之平等,却牺牲以能力选拔人才的原则,实在是得不偿失。

    ——摘编自张广智《略说古希腊的城邦文明》

    (1)根据材料一分析“抽签任官法”的利弊。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抽签选举能否实现雅典的多数人的统治?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789年5月

    三级会议召开,第三等级组成的国民议会代表进行宣誓,要求制定王国宪法

    1789年7月

    巴黎民众攻占象征国家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

    1789年8月

    制宪会议讨论并草拟《人权宣言》,明确了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

    1791年6月

    发生国王逃跑事件,巴黎群众多次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废除国王路易十六

    1791年9月

    群众性的共和运动平息后,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通过,规定了法国的性质和体制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编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大革命历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史实说明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具有世界性影响?

    材料三:

    (3)上图是英国时间坐标轴,指出A处应该填写的正确内容。据图概括近代英国迅速崛起的原因。
上一页 250 251 252 253 25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