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1861年后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
——摘编自《俄国的转折》
材料二: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北方失利,华盛顿几乎失守。1862年,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林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措施。这些措施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的革命积极性。……南方有50万黑人逃离种植园,在敌人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牵制了奴隶主的10万军队,使南方在经济上濒于崩溃。不久,北方扭转了战争形势,并最终赢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资本主义因素在19世纪中期的德川经济中就已经出现,封建主义被削弱但没有完全瓦解。来自西方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挑战,揭露出幕府和上层武士统治集团的软弱无能。……于是,激起了一场导致“王政复古”在先,“维新”随后的政治运动。……这场政治运动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建立“现代”国家的政策。
——摘编自(英)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
(1)、材料一中俄国发生的这些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的发展从此发生了什么重大转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肯政府采取的“革命性的措施”,并分析南北战争中人民群众发挥的重要作用。(3)、根据材料三,概括推动明治维新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治维新中实施的建立“现代”国家的主要措施。 -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光荣革命”开创了英国历史的新纪元,同时也促使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形成了。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利,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材料三 这一时期最重大的事情,是在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3)的基础上,在1787年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即《联邦宪法》,以及由此而开创的美国联邦制国家体系······是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重要基础。
----《强国之鉴》
(1)、材料一中“找到一条适中的路”指什么政治制度?该体制下的“更新”与“传统”分别指什么?(2)、分析材料二,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所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不同?(3)、材料三中所说的“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重要基础”指的是什么?举例说明美国独立战争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的一片灿烂星云,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但丁、波特拉克、薄伽丘等人把形形色色的思想汇聚起来,从而产生崭新的近代文化。——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了,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近代以来,资产阶级通过各种形式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地位。17、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和北美较早确立,19世纪中期扩展至俄国和日本等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1)、材料一中“形形色色的思想汇聚起来”形成了一股怎样的思想潮流?结合其影响分析为什么这场运动“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2)、材料二中“这一变化”是由哪一历史事件造成的?分别对“欧洲人”和“其他地方的人”产生了什么影响?(3)、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两大历史事件对材料三中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
4、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下面知识结构图中“?”处应是( )A、世界近代史 B、世界现代史 C、欧洲发展史 D、世界发展史
-
5、19世纪上半叶,俄国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中近40%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这表明当时俄国( )A、农奴制改革势在必行 B、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沙皇专制进一步加强 D、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
6、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被联邦法院法官裁定为违反宪法,立即暂停执行。这一过程体现的政治原则是( )A、联邦制 B、君主立宪制 C、中央集权 D、分权制衡
-
7、2020年,我国首部民法典出台。1804 年法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其为参照蓝本,这部法律文献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拿破仑法典》
-
8、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的《独立宣言》宣扬天赋人权,但事实上,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独立战争后颁布的1787年美国宪法,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这两者( )A、催生了北美人的独立呼声 B、导致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 C、深深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 D、设计了分权制衡的联邦制
-
9、抓关键信息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三个关键信息直接相关的著作是( )A、《独立宣言》 B、英国《大宪章》 C、《庶民的胜利》 D、《共产党宣言》
-
1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绘制
(1)、根据材料一,分别填写A、B对应的历史事件。(2)、从材料一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提炼出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1、教科书是课程的承载,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
《化学指南》 《化学阐原》 《全体通考》 《坤象究原》 《星学发轫》 《星轺指掌》
《中西合历》 《分化津梁》 《法国律例》 《公法便览》
《公法会通》 《新加坡刑律》 《中国古世公法论略》 《富国策》
《万国公报》 《各国史略》 《英文举隅》
——摘自《同文馆题名录》
材料二:亚细亚洲,占全球全陆三分之一,其面积之广大,为五大洲……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暹罗、波斯诸国而已。
——摘自《最新地理教科书》(1905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8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特点。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2)、根据材料二,与传统的“天朝”观念相比,《最新地理教科书》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谈谈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教科书的认识。 -
12、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中国人民的抗争 B、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兴起和发展 C、救亡图存的探索 D、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
1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折。与下图中“短暂春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 D、新文化运动
-
14、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洪秀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洋务运动开启近代化
-
15、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关太平天国运动时写道:“洪秀全攻占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他深居宫中,务求享受做皇帝的福,对于政事则不放在心上。”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B、对人民实行残暴的统治 C、具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 D、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16、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该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D、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孔子周游列国为题材的邮票。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不辞辛劳,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在孔子之前,“学到官府”,要想读书求学,必须到官府,那是贵族官僚子弟的事情,穷人家的孩子是享受不到教育的。
如图为《孔子杏林讲学图》,图中为孔子正面端坐像,两侧为颜子、曾子、子思、孟子面向中间,聆听孔子讲学。
材料三: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国家统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这是孔子哪一思想的体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方面做出的哪一贡献?除此以外,孔子还有哪些教育理念?(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儒家思想所起的作用。 -
18、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农业文明在中华文明体系中享有重要地位。某校七年级同学开展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大部分国土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天寒冷干燥,但夏季炎热多雨,宜于植物生长,这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原始农业。但季风气候有一个缺点,即夏季来临和退却时期的或早或迟,形成雨量的或多或少,很容易形成干旱或水灾……史不绝书的水旱灾害,使中国人民自古以来重视兴修水利,如四川人民开凿了灌溉成都地区土地的渠道,秦国挖掘了郑国渠。
——摘编自《古代文明与地理环境之关系》
材料二:
甲骨文字形
表达的含义
协
三个“力”并列,表示合作
——张献《从汉字看中国的原始农业》
材料三:
春秋晚期牺(xi)尊
战国时期农具复原图
材料四:戮力(尽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有关信息。(2)、根据材料二,指出“协”字体现的农耕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为顺应这一新发展,材料四中“商君”变法采取了哪一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
19、阅读材料,解析问题。
材料一 夏朝已有政府官僚机构,古书上记载夏朝有“六卿”“六事之人”“三正”等官长。夏朝有军队,兵士称为“甲士”,还有“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的记载,说明已有刑法。夏朝的监狱称为“夏台”,据《史记·夏本纪》记载,这里曾拘禁过商首领汤。
材料二 关于夏桀的昏暴行为,古书记载很多。《史记·殷本纪》中载:“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尚书·汤誓》中载:“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材料三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帝辛,名纣,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荒淫无度,宠爱妲己,终日歌舞,他还造酒池肉林,酗酒无度。他大肆搜刮,粮食装满了巨桥的仓库,无数珍宝堆满了鹿台。他任用小人,迫害正直的大臣。
材料四 周武王亲率大军伐商,在孟津会合各路属国,纣王逃回殷都,自焚于鹿台,武王在此举箭连射三发,用铜钺砍下商纣的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
(1)、根据材料一,归纳夏朝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这些机构的设立有何影响?(2)、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夏朝和商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想?(3)、材料四叙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事件中的关键战役是什么?(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简要的语言表述夏、商、西周王朝更替的关系。 -
20、《战国策·秦策》记载:秦“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此策最重要的历史影响是( )A、增强秦国的战斗力 B、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C、发展了秦国的农业 D、秦国完成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