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公元前213年,李斯建议,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以及国家博士所藏《诗》《书》、 百家语外、凡私人所藏儒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方销毁。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其意图是( )A、加强思想统治 B、落实法家治国理念 C、打击儒家地位 D、维护秦文化的先进
-
2、下表为不同时期对秦始皇的评价。据此可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
出处
评价
秦代《会稽刻石》
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
汉代《过秦论》
秦王怀贫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以暴虐为 天下始
近代《战国史》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起推动作用的是人民群众,秦始皇只是顺应了历史潮流
A、取决于评价者的个人喜好 B、可以根据现实需要而评价 C、受时代背景和立场的影响 D、无法形成科学客观的定论 -
3、秦直道是秦朝通往北方边境的交通干道,它与万里长城相互配合,使以步兵为主的秦军得以抵抗强悍的匈奴铁骑。由此可见,秦朝修筑直道( )A、保护了过往商旅的安全 B、加强了思想控制 C、满足了对外扩张的需要 D、保卫了国家安全
-
4、《周礼》中将“医”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并将掌管天子饮食的食医列为首位。古代食物类本草著作中,也记载了大量的“药食两用”的药材,并对相关原理、功效、禁忌及用法等进行详述。这表明中国( )A、传统医药学领先世界 B、药食同源文化源远流长 C、中医学重视经验积累 D、天人合一理念影响深远
-
5、甲骨文能够生动折射出其所处时代的丰富内涵。从下面两个甲骨文文字的释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商周时期的( )
甲骨文
释义
被解释为“鬲”字。“鬲”上端有盖子,中间能装食材,下部有三足,是一种炊具
被解释为“家”字。其外部是一个搭起来的棚子的造型,内部是一头猪的象形,表示畜养生猪的稳定居所。
A、社会生活 B、饮食文化 C、房屋结构 D、家畜饲养 -
6、《离骚》记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屈原( )A、怀才不遇的哀怨 B、对生活穷困的不满 C、爱国忧民的情怀 D、对国君昏庸的悲愤
-
7、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就“五四爱国运动”开展专题学习。
材料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五四”传单
(1)、结合上图和“材料”,谈谈你对“五四”精神内涵的理解。(2)、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8、
中国近代历史是伴随着血与火、侵略与反侵略进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是被什么事件打破的?材料一中马克思所说的“新鲜空气”指的是西方思想文化。“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 当我们走进行宫的时候,火声“啪啪”地响着,很使人震惊,并且穿过重重的烟雾,太阳照耀中天,使一些花草树木,都带了一种憔悴的病色,殷红的火焰,映在放火的军人们的面庞上,使他们看起来仿佛恶魔一样,虽是毁坏他们所不能恢复的东西,却洋洋自得的,觉得很是光荣。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册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列强哪一次侵华战争期间? -
9、“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这首《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团歌》唱出了青年的激情与远大抱负。“五四运动”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是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和平
-
10、下表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A、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
11、“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虎门条约》 D、《马关条约》
-
12、同学们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时空定位】
【经济发展】
图1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图2 山西浑源出土战国牛带鼻环尊
【政权争霸】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大国兼并小国数目
齐桓公兼并
35小国
晋献公兼并
19小国
楚庄王兼并
36小国
秦穆公兼并
20小国
【思想活跃】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道家
A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
顺应自然;保持独立人格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B
C
“仁”;以德治国
孟子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韩非子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科技文化】中国古代的文明成果
材料一
图1刻有文字的甲骨图2后世流传的一种图3造纸工艺流程想象图(局部)(《论语》版本(书影)
【社会变革】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倾邻国而雄诸侯。
(1)、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上面时间轴中的哪两个阶段?(写出对应字母符号即可)(2)、上图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出现了什么变化?(3)、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4)、结合所学,把表格内容补充完整。A B C D ;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的局面被称作什么?(5)、就史料的来源来看,材料一中可信度最高的是哪一个?(写出图片编号即可)并说明其对应的历史价值。(6)、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中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写出一点即可)(7)、评判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依据,而在于变法措施是否行之有效,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发展。商鞅因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结合材料和所学加以说明 -
13、《中国焦点)评出十大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形象符号中,位于第一位的是孔子。孔子的主要思想是( )A、主张“无为而治 B、主张“兼爱”“非攻 C、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D、提出“仁”的学说
-
14、“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平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 )A、目的 B、影响 C、内容 D、过程
-
15、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到:“孝公继位之后,用了卫鞅,把全国的人,都驱到‘农战’一途,于是秦国的国势,就骤然强盛起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
16、《三字经》中这样描述: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七雄”中地处最西边的是( )A、齐 B、楚 C、秦 D、燕
-
17、一些成语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来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这些成语反映出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A、奴隶制度开始形成 B、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C、诸侯争霸兼并不断 D、生产技术不断发展
-
18、《史记·周本纪》记载:“封神农之后于焦(地点) ,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这反映了西周实行(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
19、
中国近代历史在新旧交替中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再到维新派变法图存,这些复兴之路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复兴打开了闸门。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口号?代表人物有?(任答一个)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重要成果?(任答一点)
材料二
条款
主要内容
割地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中国以 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通商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设厂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改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材料二出自什么条约?★指的是哪一被割占地区?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材料三 他(陈独秀)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材料三中提到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该运动后期主要宣传什么?
(4)近代中国的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
-
20、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抗外来侵嚓、救亡图存的抗争史,中华民族日渐觉醒,逐渐凝聚出强大的民族精神,并取得了反侵畤斗争的完全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因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
(1)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摘编自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2)材料二中所说的“新的学说”是指什么? 该“学说”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 今天是五四运动的二十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五四运动正是做了反对卖国政府的工作,所以它是革命的运动。全中国的青年,应该这样去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五四运动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
——摘编自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谈谈你对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五四运动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的理解。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它的诞生,不仅有其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由于它诞生于五四运动之后,又有其深刻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