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20窟的主佛造像,鼻梁与前额平直,眼大而唇薄,具有明显的古希腊艺术的痕迹;而长长的眼睛,则是北魏鲜卑人种的特殊标志。这体现了该时期(     )
    A、文明交流互鉴 B、科技领先世界 C、人民笃信佛教 D、南北政权对峙
  • 2、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制造出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据此可知他(     )
    A、善总结,学术价值极高 B、不盲从,不断探索创新 C、成就众,涉及领域广泛 D、治学严,知识功底深厚
  • 3、从东汉末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气候出现逐渐变冷的趋势,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下列现象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
    A、国家分裂割据 B、人口内迁与南迁 C、政权更迭频繁 D、民族交流与交融
  • 4、如下表是《中国通史大师课》某一章的目录名称。该章的标题是(     )

    第五节   八王之乱

    第六节   王马共治

    第七节   诗酒雅集

    第八节   陈朝兴亡

    第九节   五族归华

    A、盛世气象——大汉王朝 B、盛放的时代——隋唐时期 C、乱世与异象——魏晋南北朝 D、动荡分裂——五代十国
  • 5、“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此诗相传为李白所作,根据历史知识,诗中的“二龙”实际指的是(     )
    A、周瑜军队与曹操军队 B、刘备军队与曹操军队 C、孙权军队与曹操军队 D、孙刘联军与曹操军队
  • 6、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表格空白处可填入(     )

    领域

    成就

    史学

    《史记》《汉书》

    农学

    《氾胜之书》

    医学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九章算术》 D、《齐民要术》
  • 7、“造纸术传播到欧洲后,到16世纪,纸张已完全取代欧洲传统书写载体羊皮,从而推动了欧洲各国文化的普及和发展。”材料反映出造纸术(     )
    A、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是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 C、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 D、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 8、比较下面秦汉疆域图,导致由秦到西汉疆域发生重大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B、班超出使西域 C、西域长史府的设置 D、张骞出使西域
  • 9、陆上“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经过这条道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丝织品、铁器等,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等。这反映丝绸之路的开通(     )
    A、促进了文化交流 B、实现了贸易互惠 C、加强了政治联系 D、改变了经济结构
  • 10、史籍记载:“武帝元朔二年,令诸王得推恩分众子土,国家为封,亦为列侯。”材料中“推恩”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经济管控 B、强化思想控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加强边疆管辖
  • 11、史书这样描绘古代一个历史时期:“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该时期是(     )
    A、文景之治 B、汉武盛世 C、光武中兴 D、贞观之治
  • 12、据《史记·平准书》记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汉初(     )
    A、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汉承秦制” C、推行郡国并行制 D、盐铁专卖的推行
  • 1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史记》,陈胜的反抗精神跃然纸上。与这一呐喊直接相关的是(     )
    A、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B、楚汉之争,战乱频繁 C、遇上大雨,戍守误期 D、国家分裂,经济凋敝
  • 14、《诗经》以纯朴的艺术表现风格,描写了先民的政治,农事,祭祀,狩猎、行役、战争,婚姻等社会生活场景。这说明《诗经》(     )
    A、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 B、是我国古典诗歌的源头 C、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 D、保留了政治教化的功能
  • 15、甲骨文中记载了大量商王亲自占问是否“受年”“受禾”的卜辞,甚至于王朝统治下的某一地区的年成好坏,商王也会占问。这说明商朝(     )
    A、商朝农作物种植普遍 B、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C、神灵主宰商朝的政治 D、甲骨文已是成熟文字
  • 16、战国时期“诸子十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各学派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这一历史现象被称为(     )
    A、国人暴动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焚书坑儒
  • 17、图示可以直观地展现历史发展过程的各种联系。下列示意图中①处应该填入(     )

    A、修筑长城 B、修建都江堰 C、开凿灵渠 D、发明水排
  • 18、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后,周边的戎狄蛮夷各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加广泛。这一变化表明(     )
    A、各国兼并战争趋于缓和 B、民族间的差异完全消失 C、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发展 D、传统政治秩序开始瓦解
  • 19、对下面的文物信息,解释正确的是(     )

    春秋时期郑国九鼎八簋

    注: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郑国国君使用九鼎八簋,是僭越礼制的行为。

    A、早期国家形成 B、局部统一已形成 C、诸侯势力削弱 D、周王室地位下降
  • 20、周初建立的一种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由此判断,这种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礼乐制 D、分封制
上一页 626 627 628 629 63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