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陈潭秋回忆录中说“在上海搜不到继续大会工作的适当地点,决定了到杭州西湖去。但是在到出发前,又得出了结论,西湖不是适当地点,因为那里游人太多。因此即在嘉兴的南潮举行。这里虽有游人但较少。到那里后,我们即租了一只大船,买了食物、酒好像游人一样,在湖上的船中进行大会的工作”。回忆录中记载的会议影响是(     )
    A、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一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C、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2、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在中国(     )
    A、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B、践行中体西用的主张 C、积极地推动报刊、杂志及书籍的发展 D、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
  • 3、社会主义道路是人类的发展方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立志为全人类服务。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巴黎,深入调查工人的生活和劳动状况,经常参加工人集会和斗争、同时也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由于从事革命活动,马克思、恩格斯透到各国反动政府的迫害,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是他们没有退缩。通过不断总结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以及吸收前人优秀的思想成果,马克思、恩格斯间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生命的最后10年,马克思的身体状况极其恶化,仍笔耕不辍,因劳累而倒在安乐椅上永远地睡着了。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民版)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看到祖国亟待彻底变革的现状,毅然投身革命,他积极从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组织马克思主义小组。他创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领导工人运动,在学习和宣传革命理论的同时还进行了大量农村调查。1900年列宁创办了《火星报》。这些活动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在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做了准备。在列宁的积极推动下,俄国成立了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岳麓版)

    材料三:

    时间

    事件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7年

    毛泽东领导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5年

    遵义会议召开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根据材料一说说,马克思为什么能将青少年时期的崇高理想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列宁进行了哪些早期革命活动?
    (3)、请选择表中两个及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4、严格意义上的留学运动,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历史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8月11日,包括詹天佑在内的中国政府派出的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从上海启程出洋。在1872-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遣送120名幼童赴美留学。近代官派留学由此开端。

    ——摘编自《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

    材料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生主要情况统计表

    高潮时期

    主要方向

    规模及代表人物

    清末光

    绪年间

    留日

    甲午战争后形成高潮。1896年至1912年期间近3万人赴日留学。杰出代表有黄兴、宋教仁、秋瑾、鲁迅、陈独秀等。

    民国初

    五四前后

    留美

    1909年至1937年,由清华选派了留美学生总计1971人,并带动了大量“自助学者”赴美。杰出代表有竺可桢、侯德榜、钱学森等。

    留法

    1915年至1920年赴法求学人数已达1600人。杰出代表有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

    留苏

    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俄潮兴起,成为一种与大众留学不同的革命留学。杰出代表有刘少奇、刘伯承、蒋经国等。

    ——摘编自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产生了“留苏热”,从1950年开始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公费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领导人。……1978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留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到2012年年底,短短34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64.47万人,涉及欧美等10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超过90%是自费留学生,成为世界第一留学大国。

    ——摘编自郭霞《留学的世纪回眸》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批幼童留学与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留学活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后赴日留学高潮形成的背景。请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生杰出代表中任选一位概括其对近现代历史作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50年代产生“留苏热”的原因,概括改革开放以来留学的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推动留学教育发展的因素。
  • 5、从1948年至2023年,联合国维和行动已成功阻止了近100个国家的军事冲突。这表明联合国致力于(       )
    A、消除民族矛盾 B、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C、解决贸易争端 D、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 6、在《资治通鉴》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是( )
    A、三国鼎立 B、楚汉之争 C、唐代的开元盛世 D、明代的戚继光抗倭
  • 7、人们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教训中发展、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有所发展但尚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水平与阶级状况,使得空想社会主义达到顶峰,有了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后,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使得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的阶级矛盾。无产阶级直接反对资产阶级的自觉斗争开始了,无产阶级爆发了几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由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缺乏科学的认识,这些运动的政治主张始终未能摆脱空想与密谋的性质。这些英勇的斗争一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同时也表明它亟须科学的革命理论去指导。

    ——整理自熊子云《马克思主义形成史》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是在各国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着……从理论上讲,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前一直赞成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商品生产的观点。但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在商品等问题上的看法则有了很大改变,他认为,新经济政策就是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摘编自陆南泉《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形成原因再思考》

    材料三   下图为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宣传海报《HELPCHINA》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无产阶级爆发大规模革命运动的社会根源是什么?写出无产阶级科学理论诞生的时间及标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如何“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调整农业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3)、从材料三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围绕该事件给人类发展带来的“经验教训”进行说明。
  • 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以下这段话摘自1933年3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

    “价值萎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我们纳税的能力已降低,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交换手段难逃贸易的长河冰封,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
    (2)、罗斯福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采取了什么措施?
    (3)、罗斯福针对“农产品找不到市场”采取了什么措施?
    (4)、罗斯福针对“大批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 9、19世纪60—90年代,李鸿章等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与之对应的实践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10、“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文中包含秦在文化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是(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车轨 C、统一货币 D、统一文字
  • 1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属于这次“新”变化的是(     )

    ①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面向社会②城市人口大量涌入农村享受恬静生活

    ③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④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日趋激烈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12、“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为此,日本明治维新推行(       )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军事改革 D、文明开化
  • 1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称:“1863年1月1日起,……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此后,约20万黑人应征入伍,参与北方联邦军队,18万多黑人直接参加了战斗,其中13万黑人来自南方叛乱各州,25万人担任联邦军队的后勤工作。材料主要说明宣言发表的作用是(     )
    A、使美国南北矛盾加剧 B、使黑人奴隶获得了土地 C、赢得了民心,补充了兵源 D、北方联邦军队都是黑人士兵组成的
  • 14、危与机往往并存,转危为机需要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中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但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份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摘编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材料三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予以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演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社会面临的共同的外部挑战是什么?对此,日本政府启动了什么“改革计划”?
    (2)、根据材料二提取苏俄(联)的粮食产量变化的信息。结合所学分析1921年以后,苏俄(联)的粮食产量的变化与哪一具体措施有关。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罗斯福政府为了“使人民有工作可做”采取了哪一具体举措?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 15、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根据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逊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英国第一个敞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摘编自钱乘日《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时间

    文献

    内容

    1787年

    1787年宪法

    众议院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

    1870年

    第15条宪法修正案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和限制

    ——摘编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及第十五条宪法修正案(1870年)

    材料三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英国建立的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并简要阐述这一政治制度的建立与英国爆发工业革命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宪法对选举权的规定从1787年到1870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起该变化的主要原因。
    (3)、提取材料三的信息,并进行简要说明。
  • 16、在历史的长河中,思想犹如一盏明灯,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意义远大,这不仅是因为在运动中天才辈出,灿若群星,他们创造出绚丽多彩的艺术作品,写出有重大影响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方面的著作,而且也因为它改变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从而适应了一个新的、初见曙光的资本主义时代。

    ——摘编自《文艺复兴与资本主义》

    材料二   伏尔泰相信,在理性的引导下摧毁神权、王权和特权,追求与实现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是(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成为了18世纪的时代精神。正是在这一精神的鼓舞下,法国人民在1789年奋起进行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正如国王路易十六所说:是伏尔泰灭亡了法国。当然,灭亡的不是法国,只是专制制度。相反,却迎来了一次“壮丽的日出”,使法国重获新生。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李宏图等著《世界通史·第二编》

    材料三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可以告慰马克思的是,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

    ——摘自《人民网: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列举一部文艺复兴时期的“绚丽多彩的艺术作品”。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艺复兴适应了“初见曙光的资本主义时代”的理解。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这场运动的名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场运动如何使法国“重获新生”。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之间关系的认识。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请就其中的一个观点,选择下表中相关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200字左右。

    有人在整理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史时,形成了两种观点。观点一: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史主要特征是战争。观点二: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史主要特征是革命。

    1911—1912年

    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

    1914年

    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

    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7年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3年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1937年

    七七事变,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

    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1943年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4年

    诺曼底登陆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中国历史》

  • 18、导致如图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蒸汽机的发明 B、有轨电车的创制 C、发电机的问世 D、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 19、伦敦战争博物馆“第一次世界大战展厅”的开篇处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战争曾是侠义的斗争,那现在它是一场卑鄙的屠杀。”下列事件能充分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美国参战 D、俄国退出一战
  • 20、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这场运动中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是(     )
    A、华盛顿、杰斐逊 B、华盛顿、林肯 C、玻利瓦尔、圣马丁 D、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上一页 604 605 606 607 60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