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实现民族独立并进行国家建设是中国人民重要的历史任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一次肩负着建国使命的时代盛会。毛泽东在大会上致词:“这一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宣布自己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 建国初期,党根据实际情况,颁布法律,发扬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国家对农业的投入逐年增加,并集中力量治理了淮河和修建了荆江分洪、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等骨干项目,初步改变了旧中国江河堤岸年久失修、水患频繁的状况。各地还大力整修水渠塘堰,扩大农田灌溉面积。进行了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后……195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18.4万吨增加到16393.1万吨,增长44.8%。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为尽快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保卫国家的安全,在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后,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建设正式开始。……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还建立了独立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以及国民经济体系。
材料四 工业化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1)、材料一所述是哪一会议?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会议有何特点?结合材料说说“我们的工作”将推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2)、根据材料二,说说建国初期,党和国家是如何“发扬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的?材料二中,国家还进行了哪些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材料分析,这些工程建设起到什么重要作用?(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迅速展开“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建设”的目的。“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建设的开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4)、根据材料四,指出工业化建设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结合材料三、四,分析“中国的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
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A、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的精神 B、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C、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精神 D、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精神
-
3、“1953年暑假,中国高校按照集中使用、重点配备原则,把学校里的理工科大学生提前一年毕业分配工作,据统计大约43%大学生被分配到重工业、国防工业等各部门。”这段材料可以佐证( )A、土地改革成果需要巩固 B、“一五”计划建设迫切需要 C、“文化大革命”急需人才 D、改革开放企业人才招聘火热
-
4、“它总结了党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适应建国后的新形势确定了新政策,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材料中的“它”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5、“近代中国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现代中国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下列属于我国现代第一批对外主动开放城市的是( )A、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B、深圳、珠海、广州、厦门 C、深圳、上海、汕头、厦门 D、深圳、珠海、汕头、宁波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 漫画) 图2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
材料二 如果把“一战”比作影响深远的大灾难,“二战”就是灾难的顶点。“二战”造成了欧洲文明的完全崩溃,……欧洲在“二战”中险些毁掉自己。它最终活了下来,但变得迥异于前。被战火摧毁的幻灭的欧洲,匍匐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之下。
——摘编自【英】伊恩˙克肖《地狱之行1914—1949》
(1)、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历史解释”素养的要求。图1、图2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见证,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战”后欧洲“迥异于前”的具体表现,并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巨大影响。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共同纲领》(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二 1953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开始执行“一五计划”,贯彻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时并举的方针。……1956年1月15日,首都数十万人庆祝北京率先进入社会主义。随即,全国各大中城市也相继举行同样的集会,宣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意味着,在中国大陆,大规模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即将拉开。……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都超额完成,中国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
——摘编自罗平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1)、材料一中的两个法律文件分别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个文件内容的共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伟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性转变。 -
8、阅读下表,解答下列问题。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
《马关条约》谈判场景
康有为
孙中山
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
《时局图》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绘画)
请阅读表格,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史事(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清朝君臣故步自封,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割据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乾隆时期,清朝的疆域已经最后形成……这就基本奠定了中国今天疆域的规模。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出现了哪些新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割据势力斗争”的相关史实。 -
10、《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了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面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可能集中在A、《千年巨变》 B、《峥嵘岁月》 C、《中国新生》 D、《伟大转折》
-
11、1947年,国民党占领某地以后,蒋介石得意地说:“当年毛泽东在 , 被我们打得长征,跑到陕北,现在在 , 又被我们打得被迫长征。” 中的地点分别是( )A、武昌 南京 B、北京 上海 C、瑞金 延安 D、广州 西安
-
12、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该事件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
13、下图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其中“★”处取得的成就是( )A、北伐胜利进军 B、开辟井冈山道路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签订“双十协定”
-
14、《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写道:“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国亡了!同胞起来呀!”与此宣言相关的史事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15、不同史料类型具有不同的历史价值。《民报》《黄兴绝笔书》《清帝退位诏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剪辫令》,作为研究辛亥革命的史料,属于( )A、实物史料 B、文献史料 C、口述史料 D、图像史料
-
16、历史时间的表达方式具有多样性。下列史事发生时间的表述,采用了“干支纪年法”的是( )A、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 B、贞观十九年玄奘结束西行回到长安 C、庚子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 D、民国十二年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
17、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下图目录的内容主旨是( )A、开放的社会风气 B、开明的民族政策 C、繁荣的封建经济 D、友好的对外交往
-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年初,美国似乎日趋繁荣......10月,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
1929-1933年法、日、德、美、英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国家
法国
日本
德国
美国
英国
下降情况
16.5%
8.4%
40.6%
46.2%
28.4%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有改动
材料二:1938年,罗斯福在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有改动
(1)、材料一表格中数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概括其主要特征。(2)、材料二中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的根源是什么?“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指罗斯福开创了什么模式?(3)、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斯福新政。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首先是中国,然后是日本,被迫敞开国门,接受西方的商人、传教士、领事和炮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有改动
材料二:面对工业革命大潮的冲击,中国和日本在19世纪中后期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
在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宣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扶持私人工商业;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
在中国,一些开明的官员掀起了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由官方开办辅助于军事工业的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1)、日本“被迫敞开国门”指的是哪一事件?(2)、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洋务运动却未能挽救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命运。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当时的中国可以从日本近代化的探索中借鉴哪些经验? -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估计,死亡人数约6 000万,经济损失超过40 000亿美元。
(1)、材料一中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请写出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2)、材料二告诉我们,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结合当今国际形势,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战争悲剧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