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1005年,北宋与辽议和,双方达成“澶渊之盟”。此后,双方( )。A、持续军事对抗 B、继续边界战争 C、实行经济封锁 D、维持长期和平
-
2、 唐朝都城长安是当时国际性大都市,下列选项中属于长安城市规划特征的是( )。A、坊市分离 B、商业区与住宅区混杂 C、以水路交通为主 D、城墙呈圆形
-
3、 武则天统治时期采取的措施是( )。A、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B、创立殿试制度,选拔人才 C、推行三省六部制 D、实行“和亲”政策
-
4、 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一些新的农业生产工具得以发明和推广,其中能够提高耕作效率的发明是( )。A、筒车 B、曲辕犁 C、翻车 D、耧车
-
5、 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汉朝
-
6、 下列国家中,不是亚洲国家的是( )A、印度 B、日本 C、埃及 D、印度尼西亚
-
7、读图,完成问题(1)、下列地理事物中,位于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上的是( )A、喜马拉雅山脉 B、乌拉尔山脉 C、湄公河 D、阿拉伯半岛(2)、亚洲河流呈放射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分布不均 B、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C、季风气候显著 D、人类活动影响(3)、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位于( )A、西亚 B、中亚 C、南亚 D、东南亚
-
8、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亚洲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寒带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
9、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藩镇割据局面逐渐形成。
-
10、 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促进了汉藏友好关系。
-
11、 隋朝于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
12、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
-
13、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
1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国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发展,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1 拔除地主地界碑 图2《说什么也要入社》 图3 “人民公社好” 图4 凤阳小岗村
(1)、请依据图片,说出从图1到图4我党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富裕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实行图1措施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实行图3措施所带来的消极影响。(4)、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请你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
15、我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策。(共17分)
材料一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二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粮食产量
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642亿元
1607亿元
30477万吨
343元
2007年
246619亿元
107367亿元
50150万吨
13786元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指的是哪一制度?(2)、举出两个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名称。简要说明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3)、材料二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为我国建立什么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5)、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5分)
材料一 开国大典上,一位巨人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材料二 那是一个现在来看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
材料三 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材料四 1953年,我国开始了以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这一年,党正式提出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材料五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1)、根据材料一,开国大典在何时何地举行?(时间具体到日)(2)、根据材料二,“年轻的人们”指的是?他们奔赴战场的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废除“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4)、根据材料四,“一化”是指什么?请例举“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成就。(5)、材料五所示国民经济发生变化源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
1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
18、“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 )
-
19、1950年,土地改革开始在全国进行。( )
-
20、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获得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