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劳动创造幸福,劳模文化是对“劳动者当何为”的有力诠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鞍山钢铁厂工人王崇伦积极投身鞍钢生产和技术竞赛活动,不断创新技术,加工卡动器的纪录连连取得新突破,由45分钟缩短到30分钟,最后缩短到19分钟,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同时间赛跑中不断创出奇迹。他操作的“牛头创”,成了“千里马”。因此,他被评为鞍山市工业特等劳动模范,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摘自“特等劳动模范”王崇伦主要事迹

    材料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在艰难中探索,各行业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同时也取得了突出建设成就。

    材料三   1989年以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评选条件强调“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方针”,要求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必须是“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勇于开拓创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2005年把私营企业主、进城务工人员和下岗再就业人员纳入到参选范围中,进一步扩大了劳模的影响范围。

    ——材料出自邱珍《新中国成立后劳模文化的结构分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劳动模范王崇伦创造奇迹的历史背景,并归纳其劳动精神。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模范人物,为他写一段颁奖词。(要求:史实运用准确,说明模范人物的影响或精神风貌)
    (3)、依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后劳模评选的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劳动的认识。
  • 2、“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人选出的中国“新四大发明”。“新四大发明”的出现说明我国(     )
    A、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有限 C、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发展影响力 D、背离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 3、电视剧《功勋》的其中一个单元讲述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的故事,她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的贡献是(     )
    A、链霉素的发现 B、推动克隆技术的进步 C、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研制 D、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 4、2022年6月17日,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材料说明(     )
    A、我国积极扩军备战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我国国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D、我国军事力量居于世界首位
  • 5、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汇报(     )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个,惠及近千万家庭。由此可见中国梦致力于实现(     )
    A、共同繁荣发展 B、国家文明富强 C、民族伟大复兴 D、人民生活幸福
  • 6、陈秉安著《大逃港》(     )“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又成批地回来了。”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扩大企业经营权限 C、实行市场经济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7、湖北省应城县长春社放了一个“水稻亩产43869斤”的卫星,邻乡就想放一个红薯大卫星,要求一个红薯一万斤,并召开了“万斤红薯”动员大会。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 8、下图是1957年刊出的新闻漫画《特快列车》,其创作背景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国民经济的恢复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工业建设的起步
  • 9、新中国成立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一落后局面改变开始于(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10、1950年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9%。据此可知(     )
    A、土地改革提升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B、农业合作社的兴办有利于公共工程的兴建 C、人民公社化运动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 D、土地改革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物质基础
  • 11、鉴于在朝鲜战争中的教训,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始终没有越过北纬17度线——这正是中国政府向美方明确表达的底线。这是朝鲜军事失败对美国的长期约束。由此可知,朝鲜战争(     )
    A、加速了美国的衰落 B、消除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C、使中国成为超级大国 D、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威望
  • 12、喜马拉雅山巍然耸立,见证雪域高原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雅鲁藏布江奔流不息,诉说着民族团结、携手共进的动人故事。下列历史事件,标志着西藏获得重生的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C、西部大开发 D、兴边富民行动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材料一   蕃人旧日不耕犁, 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 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女为胡妇学胡妆, 伎进胡音务胡乐。……

    胡音胡骑与胡妆, 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法曲》

                     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1)根据材料一,说明以上绘画和文学作品反映出的唐朝社会情况。

    材料二   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榷场的贸易量很大,如宋辽之间,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粟。

    金朝有多位皇帝敬奉孔子,尊崇儒家思想。金朝设立了译经所,把《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翻译成女真文字。为满足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内容命题的需求,朝廷还组织人力整理典籍,编纂史书。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归纳材料二中的经济、文化措施,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1330年)

    元朝交通路线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元朝时期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历史条件。

    材料四

                                                      清朝疆域图(1820年)

    (4)根据材料四,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贞观以后, 太宗励精辉理。至(贞观)八年、九年, 频至丰榴, 米斗四五钱, 马牛布野, 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 米每斗值两钱。

    ——杜佑《通典》卷七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唐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 商业日益繁盛, 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 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 形成了新的商业区, 叫做草市; 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到了清代, 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此外, 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广。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分析影响明清经济发展的新因素。

  •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中外交流史事列表(部分)

    国家或地区

    史事

    日本

    日本先后派出十几批遣唐使,最多时有500多人。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

    朝鲜半岛

    唐朝诗文、典籍等大量传播到朝鲜,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并广泛流行于民间。

    天竺

    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 玄奘西行前往, 10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大食

    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 先后有40多次。大食的商人经陆路和海路来到中国,贩卖珠宝、香料和药材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唐朝中外交流的特点。

    材料二   《本草纲目》是由李时珍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而成。全书190万字, 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 收录药方11000多个,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更上占有重要地位。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后又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研究,编写了《天工开物》一书。全书内容丰富,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归纳《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的相同点。

    材料三   据报道: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背诗文免票的景区队伍不断扩大、蔚然壮观。如江西滕王阁,背诵《滕王阁序》可免门票;四川剑门关,背《蜀道难》可免门票;安徽琅琊山,5分钟内背完《醉翁亭记》可免门票……

    ——摘编自人民网、央视新闻网等(2024年5月)

    (3)结合材料三的新闻报道,谈谈你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 16、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史实

    结论

    A

    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B

    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完全替代了金属货币

    C

    宋朝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工具

    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

    D

    元代著名科学家王祯撰写《农书》

    发明了铜活字印刷术

    A、A B、B C、C D、D
  • 17、清代文学艺术取得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下列作品能反映这一特征的是(     )
    A、 B、 C、 D、
  • 18、建构历史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示意图中“?”应是(     )

    A、朱元璋称帝 B、皇太极建清 C、李自成起义 D、吴三桂降清
  • 19、明朝科举严格规定了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并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变化(     )
    A、阻碍了阶层的流动 B、激化了社会的矛盾 C、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D、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 20、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代表,据此可知(     )

    A、当时瓷器畅销海外 B、统治阶层奢侈腐化 C、景德镇是制瓷中心 D、陶瓷技艺不断发展
上一页 436 437 438 439 440 下一页 跳转